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 范 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的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為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殯葬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落實新發展理念,明確著力點,形成強大合力,努力把群眾身后事這件傷心事辦成暖心事、寬心事,在更好實現逝有所安,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取得新進展。
全面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指導理論和實踐指南。要結合殯葬事業、殯葬行業實際,統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一體把握、協同推進。一是要崇尚創新。注重理論創新、制度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實踐創新,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為殯葬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二是要注重協調。處理好供給與需求、政府與市場、公益性和經營性、習俗文化傳承與改革創新等關系,著力解決殯葬事業發展不平衡問題。三是要倡導綠色。加強生態價值觀教育,轉變資源消耗型發展方式,把節地生態、綠色環保理念落實到職業教育、行業建設、服務供給、監管執法、宣傳引導各領域,落實到殯、葬、祭各環節,落實到殯葬設施、設備、用品各方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四是要厚植開放。以開放共贏心態培養人才,樹立從業者自信陽光形象,推動行業進步,加強國內國際交流合作。五是要推進共享。強化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殯葬移風易俗防止因喪致貧返貧,加大公益性、基礎性殯葬服務供給,為從殯葬視角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讓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作貢獻。
推動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貫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各領域各環節的要求。推動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是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解決殯葬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從善始善終善別的全生命周期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深入防范化解殯葬領域重大風險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建設更高質量殯葬服務體系。加快補上殯葬設施特別是公益性殯葬設施空白與短板,提升殯葬設施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水平,提供更規范安全、公益普惠、文明綠色、科技智慧的殯葬服務,持續整治殯葬行業突出問題,加強和完善監管執法,推進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把殯葬服務機構建設成為惠民溫暖的為民之家、傳承創新的生命文化教育基地、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窗口、實現從業者人生價值的優秀平臺。二是要推進殯葬制度規范高水平供給。科學編制殯葬事業發展“十四五”相關規劃,推動《殯葬管理條例》修訂和地方法規出臺,推動出臺實踐亟須的政策、標準和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三是要推動殯葬移風易俗更加深入人心。堅持尊重生命、文明綠色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宣傳引導,注重方法路徑,協同推進殯、葬、祭習俗改革,維護逝者尊嚴、安頓生者情感、啟迪生命意義,傳承培育向上向善的殯葬文化,服務文化強國、美麗中國建設。殯葬事業的所有發展,都離不開人才,希望殯葬職業教育抓住機遇,始終堅持面向一線,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行業轉型升級和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構建殯葬治理共同體
眾人拾柴火焰高。殯葬事業涉及主體廣泛、領域多元,是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孤軍奮戰、單打獨斗難以發展,需要相關各方樹立共同體意識,同心勠力、同向而行,在黨的領導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殯葬治理格局。一是要凝聚共識。把殯葬事業作為不可或缺、重要而崇高的事業,作為民生保障、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重要方面,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二是要加強黨對殯葬事業的全面領導,落實政府責任,發揮民政部門牽頭協調作用,健全部門齊抓共管機制,發揮法規、政策、規劃引領作用,統籌解決影響殯葬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引領正確發展方向。三是要充分發揮殯葬職業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作用,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輸送者、高質量研究成果的提供者、生命文化教育理念知識的傳播者。四是要充分發揮殯葬行業作用,以規范優質服務,滿足群眾逝有所安需求,在人才培養、就業創業、文化傳承、創新創造等方面與院校積極合作,參與支持殯葬職業教育事業發展。通過社會公眾、行業、院校、政府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使新發展階段的殯葬治理成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生動實踐。
新發展階段藍圖已經繪就,新征程號角已經吹響,呼喚我們做推動殯葬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擔當者、奮斗者,始終不忘初心、攜手同心、迎難而上,為更好實現逝有所安、增進民生福祉、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實現綠色發展作出新貢獻。
(該文系作者在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第十屆生命文化節上的致辭,有刪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