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盧 芳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應用,網絡交友平臺數量逐年上升,婚騙們已不滿足于最初的騙吃騙喝,近年來出現的“殺豬盤”事件,更是讓網絡交友平臺安全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通過交友平臺認識的劉女士和王先生網聊得很投緣,在僅僅相識8天后,王先生“不經意間”向劉女士透露了自己的一個“秘密”,那就是他同事發現了“在線賭博網站”的系統漏洞,可以輕松盈利,而且保證穩賺不賠,自己近期也嘗試投資,沒想到真的是大賺了一筆。劉女士聽后也有些心動,于是在“男友”的慫恿下,劉女士將股市里“割肉”的1000多萬元,以及幾乎所有的積蓄,都砸進了這個網站,共計充值1660萬元。可當劉女士想要提現時,卻發現這其實是個釣魚網站,所謂的“男友”早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報案后,警方在廣東東莞將犯罪嫌疑人陳某抓獲。經公安機關偵查,陳某只是一名初中文化的無業人員。劉女士的1660萬元在轉入釣魚網站后,經陳某聯系地下錢莊,立即被層層分批取出,并且全都被陳某用于賭博,花費殆盡。萬念俱灰的劉女士,才知道掉入了一個叫“殺豬盤”的新型網絡詐騙陷阱。
所謂“殺豬盤”,是指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臺物色“合適”的目標伺機騙財,近來他們又將實施犯罪的平臺轉移到了婚戀交友平臺,抓住單身人士“急于尋求情感寄托”這一心理,以“甜言蜜語”迷惑事主,進而實施詐騙行為。
北京誠英律師事務所律師吳京菁介紹,實施“殺豬盤”,通常分為幾個步驟:第一步,騙子在交友婚介網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中,以各種高端身份主動聯系社交平臺中的異性。取得聯系后,以甜言蜜語迷惑事主,取得事主信任后建立所謂的“網戀關系”,甚至以“結婚”為幌子行騙。第二步,騙子往往以“細水長流”的方式行騙,先試探事主的經濟實力,然后提出不同理由、借口,屢次索取金額不等的各種費用,騙取錢財。第三步,一旦被事主發現戳穿,便立即將事主拉黑,消失無蹤。吳京菁提示,當對方提出借款時,要寫借條;提出共同購買不動產或者車輛時,要注意產權的歸屬人是誰。如果發生借款不還的情況,要查對方征信,看看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有沒有對方的涉訴信息,看看對方是否在失信人員名單等,一經發現問題要第一時間報警。
經手過多起該類案件的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王博,清晰地勾畫出了涉案雙方的“圖像”:“這類案件中,受騙方女性居多,通常是由于大齡青年或單身女性在個人問題上比較著急,希望通過交友平臺獲得愛情。受騙方是真心想找到‘另一半’,所以在填寫資料或與對方交流時都毫無保留,自己的喜好、脾性都是實話實說,這時騙子只要投其所好就可以了。”王博說:“一般的談戀愛,雙方都有小脾氣,可在這種騙局里,騙子是有備而來。對一個渴望感情甚至還有一部分是感情受過傷害,或有過失敗婚姻的女性來說,一個能對自己百依百順又志趣相投的人,吸引力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王博提醒廣大網戀當事人,網絡交友平臺的便捷性與風險性就像一對矛盾的天平各占一邊,所以網戀交友要謹慎。另外要牢記,網戀交友是為了追求愛情,一旦頻繁提到金融投資、借貸理財,當事人就要給自己提個醒,這戀愛是不是談得有些跑題了。
“我覺得這些騙局都是個套路,自己在與對方相處時留意著點兒,規避這樣的騙局應該不是件很難做到的事。”婚戀交友平臺注冊用戶許女士說。也有觀點認為,之所以婚戀騙局都是套路卻又能長盛不衰,是因為一個成功的騙局里,雖然施騙者與被騙者是對立的雙方,但實際上二者之間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心理共性——騙局建立在二者共同的社會認知框架上。在這個前提下,被騙者的自我意識就比較容易迷失,被婚騙牽著鼻子走。畢竟再拙劣的騙子,也能算得上人性弱點的洞察者,多粗陋的騙術,也能清楚地掌握一些社會意識。“婚戀交友終歸還是種個人行為,通過什么樣的途徑認識什么樣的人,都只是形成結果的一部分成因,最終決定因素還是取決于個人抉擇,屬于個人思想觀念范疇。所以婚戀當事人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保持清醒的底線意識,做到對自己負責才是預防婚戀騙局的根本。”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教授、婚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曉玫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