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曉明
和諧之美,美在相融。美美與共,和合共生。冬日里,走進山東省鄒城市唐村鎮的鄒魯鄉賢館,從鄒魯鄉賢賦、鄒魯鄉賢志到四方碑,都散發著濃濃的文化信息。墻上,掛著數十名新鄉賢的照片和簡介,他們正成為鄉村治理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近年來,唐村鎮啟動實施了“儒風唐韻”新鄉賢文明行動,打造“新鄉賢社區”,設立鄉賢工作室、新鄉賢講堂、傳統文化展示室等,成為培樹青年新鄉賢典型、傳播新鄉賢文化、倡導新鄉賢理念、服務基層群眾的多功能服務平臺。如今,反哺桑梓、澤被鄉里的鄉賢文化成為唐村鎮的一張文化名片,眾多鄉賢也共同發力推動鄉村社會治理再上新臺階。
45名新鄉賢走馬上任
推動鄉村發展,一直是唐村鎮探索的課題。
在探索過程中,唐村鎮發現農村存在諸多問題,影響鄉村治理成效:全鎮約25%的房屋閑置,70%以上的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眾多,形勢嚴峻。
唐村鎮黨委書記高勝介紹說,文化流失,道德滑坡,離婚率攀升;人才流失,資源閑置,發展動能不足;凝聚力弱,干群隔閡深。這一系列問題讓干部做起工作來困難重重。
“比如,一個村里小學二年級的41名學生中,竟然有8名學生的父母離異。”高勝說,在解決這些孩子的家庭問題、給孩子們送關愛時,盡管村干部很賣力,很多村民就是不買賬。
思來想去,高勝和鄉鎮干部、村干部們一起探討,如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為鄉村治理凝聚動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要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這讓高勝眼前一亮:唐村鎮有著豐厚的鄉賢文化積淀,一些退休干部、老教師和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德高望重,做事公道、能服人,以新鄉賢推動鄉村治理大有可為。
在對本土文化把脈問診后,唐村鎮以弘揚優秀文化為抓手,啟動實施了“儒風唐韻”新鄉賢文明行動,首批45名新鄉賢“走馬上任”。唐村鎮黨委將這些新鄉賢定義為“黨委政府眼中的參謀、村干部倚重的好幫手、老百姓心里的德高望重者”,以“讀孟子,做鄉賢”活動為抓手,確立了“以德化人,重在教育;求實務實,重在建設;繼往開來,重在創造”的現代新鄉賢文化,并創立了“唐村鄉賢大講堂”、編寫“鄉賢三字經”,還籌建“唐村鎮鄉賢書院”“唐村鎮鄉賢大道”,讓崇文尚德的中華傳統深入生活、扎根群眾。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每到周末,潘玉科老人就格外忙碌,在潘氏家祠為孩子們講解家風家訓。
萌發于唐村鎮的潘氏家族,秉承“尊儒重教,奉先思孝”傳統家風,數百年來,文人輩出。自2017年起,唐村鎮設立了8個青少年成長基地,潘氏家祠納入其中,成為了孩子們學家風、樹品德的好去處。
潘玉科老人是傳承數百年的潘氏家風典故的“活字典”,在一次次義務講解時,家風家訓在諄諄教誨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西田泥塑是當地有名的傳統技藝,在唐村鎮青少年成長基地——西田泥塑藝術體驗館,一群小學生圍在泥塑手藝傳承者惠慶川身邊,一塊塊普通的泥巴在老人指間變成各種各樣的造型,泥塑做好之后,惠慶川輕輕一吹,泥塑便會發出奇特的聲音。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捏制喜愛的泥塑形象,全身心投入到創造的樂趣中來。
在省級文明村王爐村,雖是周末,但街頭巷尾嬉戲打鬧的孩童少見蹤影。原來,孩子們一大早就到村里的立德草堂,在退休干部王昭文的帶領下,學起了書法。
村里對立德草堂大力支持,購買了紙墨筆硯。每逢周末開課,從書寫姿勢、到臨帖方法,王昭文事無巨細地進行講解,引領孩子們走進墨香洋溢的書法世界。
對于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唐村鎮加大關愛保護力度。如今,每一名留守、困境兒童都有一名幫扶志愿者,為孩子們提供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幫助,用心守護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助力解矛盾糾紛“難題”
“農村的事往往十分瑣碎,但處理不善,小矛盾可能演變成大沖突。用咱老百姓的法兒,解決老百姓的事兒,也許幾句話,事情就能搞定。”這是退休干部、新鄉賢齊如松常說的幾句話。
唐村鎮西顏村是個傳統農業村,有2400多畝土地。隨著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全面推行,一批種植大戶陸續到西顏村投資。幾年前,鑫蒙種植合作社計劃以每年每畝1000元的價格,在西顏村流轉土地600畝,種植蘋果、桃、梨等有機水果。
土地流轉既能解決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種地難問題,又能帶動村民就地打工和創業,為村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可這樣的好事,村民們卻不“感冒”,怕損失。對此,齊如松百思不得其解。
齊如松決定挨家挨戶去走訪,哪怕磨破嘴、跑斷腿,也要做通大伙兒的工作。齊如松走西家串東家,耐心聽取村民的意見,期間沒少挨白眼,沒少吃“閉門羹”,更沒少挨人“嗆”。面對大家的疑惑和議論,齊如松和村干部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做工作,通過一筆筆算賬和一個個鮮活的實例,終于使大伙兒“開了竅”,村民們都紛紛同意在土地流轉協議上簽字。
在鎮政府駐地王爐村,因城鎮發展較快占用村里土地較多,不少墳地需要遷挪,這可是件難事。村里新鄉賢邱啟才、王昭柱主動作為,與村民深入溝通,確定公墓場所,組織合理分配墓地位置。同時,積極推動移風易俗,倡導喪事簡辦。這樣一件涉及眾多村民利益的大事、難事,在新鄉賢的推動下得以解決,也獲得了村民的切實認可。
截至目前,唐村鎮群眾推舉、組織認可的各類鄉賢已發展到130多人,其中有嘉言善行作示范的公道鄉賢,有帶動發展、反哺家鄉的青年鄉賢,還有熱心公益、和睦鄰里的巾幗鄉賢。通過聚鄉賢強黨建、聚鄉賢轉村風、聚鄉賢傳家風、聚鄉賢惠民生和聚鄉賢促發展,激活了農村發展新動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