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廖培金
“我在疫情暴發的時候,去了人多的地方,總是懷疑自己會被感染怎么辦?”“我常用的藥物沒有了,又不敢出門怎么辦?”
在抗擊疫情中,廣東省廣州市遍布全城的社工每天都要接到群眾的求助電話,他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居民提供心理咨詢、困境幫扶、慈善鏈接、自助賦能等專業服務,助力社區構筑抗“疫”防護網。
心理防護“咨詢師”
鈴鈴鈴……急促的電話鈴聲,一次又一次地響起。
“我每天都要坐車上班,即使戴著口罩也很害怕。”“我在做自我隔離,但很擔心會傳染給家人。要是傳染給他們,我會自責的。”
…………
這樣的電話,梁桃花每天都要接很多個。作為廣州市增城區樂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梁桃花成為“廣州社工紅棉守護熱線”的一名接線員,她每天要接聽居民的各種咨詢、求助電話,并結合專業知識,給予他們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
為及時解決群眾遇到的難題,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利用社工站、項目服務點等開設了229條“紅棉守護熱線”。截至3月15日,累計投入接線服務社工11419人次,他們運用傾聽、共情、同理等專業服務方法,為群眾提供線上心理輔導、情緒疏導和防疫咨詢等30多萬人次,跟蹤服務困境人群10萬人次。防控期間,“紅棉守護熱線”已成為群眾線上傾訴、求助和支援的綜合平臺。
困境幫扶“快遞員”
“衛姨,我們是社工站社工,幫您把藥和菜買回來了。”
衛姨是一位獨居殘疾人,南洲街社工站每天都會通過電話了解她的居家情況。由于身體原因,衛姨需要長期服用祛濕類的保健藥物,眼看家中的藥物已快用完,但她腿腳不便無法外出購買。一天,在接到社工唐麗問詢電話時,衛姨說出了自己面臨的這個困難。了解情況后,唐麗立即當起“快遞員”,幫著到藥房買來藥品,又購買了一批新鮮蔬菜,一起送到衛姨家中。
梅姨和丈夫去年剛搬到和苑社區居住,兩人都是視力一級殘障長者,膝下沒有子女,身邊也沒有朋友。疫情發生后,外出購買食材成為他們最大的生活難題。接到求助電話后,西村街社工站的社工緊急出動,采購了新鮮雞肉、蔬菜等,送到了梅姨家中。為了將“愛心代購”這項服務幫助到更多人,西村街社工站又積極發動社區黨員和志愿者參與,共同為有需要的群體提供愛心代購服務。從2月11日開始,這支“愛心代購服務隊伍”正式上線,為社區有困難的殘疾長者、獨居空巢高齡長者等提供服務,保障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自1月26日以來,廣州社工還通過線上線下服務對接,及時介入突發重病、摔傷等緊急個案,提供上門送醫、送藥、送口罩、送救助等緊急援助5478次,服務10540人次。
慈善鏈接“聯絡員”
“家里沒有口罩了,你可以送我一個嗎?”疫情期間,口罩成為群眾對社工提出最多、最緊迫的請求。
為解決群眾面臨的難題,廣州社工積極發揮“社工+慈善”聯動優勢,發揮社工站慈善捐贈點的作用,整合鏈接各方資源支持社區群防群控工作。
西村街社工站于2月6日發出“和衷共濟,同抗疫情”倡議,搭建社區互助、賦能平臺,號召轄內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愛心人士等開展愛心互助,捐贈口罩、酒精等防護物資,用于幫助轄區困境人士。
廣州市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廣東嶺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及相關基金會、愛心企業等發起“暖守午餐”項目,一周時間累計為越秀、天河、海珠、荔灣四個區的上萬名一線抗“疫”社工和志愿者送出1.5萬份愛心午餐。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和廣州市慈善會聯合發起“善暖社區——資助社區疫情防控計劃”項目,為全市201個社工服務站提供了超過100萬元的資金,用于社工站采購物資,還先后為全市社工服務站募集了11.2萬只口罩,提供給一線社工和社區獨居孤寡、低保低收入等困難群眾。
充分發揮資源鏈接優勢和項目策劃優勢,廣州社工通過策劃服務項目、整合鏈接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多元參與和互助,促進基層社區群防群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15日,已籌集愛心物資17927件,參與募捐善款13.621萬元,鏈接抗“疫”志愿者1864人次。
專業自助“賦能師”
在全力為居民提供服務的同時,廣州社工還積極聯動群眾,結合實際策劃開展社區自助項目,提升社區抗擊疫情能力。
廣州陽光天使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慈善組織發起“天使愛心包”服務項目,在社區募集到價值3萬元的800多個“愛心包”,惠及800多名湖北等地的外來隔離人員及家屬。為幫助農村困境兒童網上復學,廣州市明鏡社工服務中心發起“關愛困境兒童疫情期間學習支援計劃”,目前已募集到20多臺手機和平板電腦。荔灣區恒福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華林街社工服務站發動居民策劃實施的“愛心農場”項目,為社區孤寡長者和困境家庭定期派送自種的蔬菜。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