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養老服務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若干思考

時間:2020-10-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對老年群體特別關心,對養老服務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視,作出了系列決策,提出了明確要求。全國各地民政和養老服務系統全力做好養老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為維護老年人的健康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看到抗擊疫情工作成效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這次疫情顯現出養老服務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諸多短板。如疫情防控意識不夠強,缺乏事前預測和預判;應急管理機制不完善,普遍沒有建立應急組織機構、沒有制訂應急預案;應急物資儲備不到位,養老機構功能設計方面未預留足夠的空間,大多未設立獨立的倉儲用房、傳染病防治隔離區域和專用通道;管理人員和護理人員短缺,傳染病防治專業知識不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生病老年人的專業護理需求較難得到充分滿足,等等。

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挑戰,更好補齊養老服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短板弱項?我們認為,養老服務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完善相關制度和體系,確保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養老服務的損失降到最低。

完善養老服務應急保障法規和標準體系

新修訂的《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及時總結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經驗教訓,對傳染病防控作了規定,要求建立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制度,做好應對處置工作等。下一步要研究制定相關的配套措施,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建設。國家層面研究修訂設計標準、建設標準、管理標準、服務標準等。比如在《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養老機構安全管理》等標準中明確養老機構設計建設前規劃傳染病隔離區域、無障礙設施、公共衛生安全管理等內容,合理預留物資儲存、隔離觀察、家屬探訪區域;在相關服務規范中明確應對傳染病疫情的處置流程、老年人照料護理等。修訂養老護理員培訓教材,完善疫情發生時的操作規程、照料服務、心理輔導等內容,增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省級民政部門應在地方立法、地方標準制定和政策創制中就做好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定和應對措施。

健全養老服務應急工作預案和防控體系

此次疫情發生后,養老機構普遍沒有制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因此建議:一是擬定示范文本,國家層面或省級層面擬定全國或區域統一的《養老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示范文本,明確職責范圍、養老機構主體責任、預案啟動程序、應急處置流程等。二是健全組織機構,成立公共衛生工作小組,明確職責分工,責任到人。三是強化演練培訓,對養老機構內可能發生的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專門的演練和培訓,確保相關管理人員、護理人員熟悉和掌握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任務、處置程序和措施。四是構建防控網絡,及時研判風險,提請政府和當地指揮部及時將養老服務機構納入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有效發揮群防群控作用。

探索建立養老服務應急物資儲備和供應體系

從全國和全球應對此次疫情看,應急物資儲備嚴重不足。養老服務行業普遍沒有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大部分區域沒有物資儲備倉庫。因此要建立養老服務應急物資儲備和供應體系,完善物資儲備制度,建立分級儲備機制,探索建立國家級應急物資儲備倉庫(點),地方建立應急防控物資多級多元的供給體系。各級民政部門要結合公共衛生事件的特點和養老機構的現狀,制訂科學的儲備方案,堅持聯合共建、平戰結合,統籌考慮民政服務機構和社區防控需要,合理測算物資儲備數量和庫存,定期更換,合理調配使用,查漏補缺,確保疫情發生時能有效保障供給。同時,完善應急捐助支持,動員社會捐贈資源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保障。

有效運用養老服務應急社會參與和疏導體系

此次疫情中,各級政府和民政部門充分發揮“三社聯動”作用,積極動員、組織引導各類社會組織、社工隊伍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應急服務、應急保障、心理疏導等。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城鄉廣大社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要充分發揮社區基礎防線作用,積極組織社區工作者、黨員干部、志愿者等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的老年人的探視走訪,幫助其采購生活物資、代買藥品等,解決實際困難。調動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的力量,為老年人提供關心關愛、社會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

加快建立養老服務應急醫療保障和協同體系

養老機構的醫療保障水平與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需求有較大差距,要不斷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建立綠色就醫通道,加快建立養老服務醫療保障和協同體系。一是推進醫養深度融合,養老機構通過內設醫療機構、衛生室、護理站等,提供更多的護理型養老服務,支持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鼓勵養老機構與醫院開展對口支援、合作共建。二是建立就醫診療綠色通道,避免因外出就醫交叉感染導致機構內群體感染,或因實施封閉管理而貽誤救治時機。三是探索“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封閉管理期間,養老服務機構及老年人可在網上進行問診、健康干預、康復指導、用藥管理、保健咨詢等,減少外出就醫感染風險。

建立完善養老服務應急隊伍建設和援助體系

民政部在組建前方指導工作組、調配部分省市專業工作力量對口幫扶等方面有一些成功經驗,要認真總結。下一步可聯合衛健、應急等部門,建立由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養老護理、危機管理等各方面專家組成的養老服務應急管理專家庫,充分吸納政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參與,提供決策咨詢。探索建立國家級養老服務緊急救援隊和援助機制,國家層面進一步總結此次跨省救援工作經驗,建立省級之間對口援助機制,適時征集組建專業緊急救援隊伍。同時要加強養老服務隊伍應急培訓,加強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著力構建居家社區養老應急服務和智慧體系

疫情期間,社區、養老機構實行嚴格的封閉管理,“互聯網+養老服務”的居家社區養老發揮了顯著優勢,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完善老年人基礎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了解居家和社區養老群體精準需求。充分運用康復輔助器具租賃試點工作成效,開展送上門的租賃服務。深入推進線上線下快速對接服務,建立線上“點單式”服務模式,打造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推廣智能養老產品應用,加快研發貼近老年人生活需求的智能穿戴、遠程監控、實時定位等設施設備,實行智慧化服務管理,通過統一的信息平臺和救援系統,快速掌握和對接老年人緊急服務需求,探索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實行遠程監護,有效降低空巢、獨居老年人發生意外的風險。

推進落實養老服務應急支持政策和幫扶體系

受疫情影響,養老機構實行封閉式管理,收入減少,運營成本增加。據民政部抽樣調查,與同期相比,民辦養老機構收入減少20%左右,平均支出增加20%-30%,壓力陡增。為緩解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發展困境,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稅收(租金)減免、延期繳納,返還失業保險、社會保險等紓困政策。各地要認真落實,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基層、落到機構。除了國家和各地出臺稅收減免、租金減免等措施外,民政部門要通過提高運營補貼、提供防疫物資、給予護理人員補貼等形式對養老機構予以幫助,同時要加強對養老機構的指導,實現扶持政策在養老服務方面落實落地。

通過此次疫情的處置和應對,我們要全面分析和梳理當前養老服務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警、應急處置和事后恢復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立足長遠,科學謀劃,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有效措施,不斷提高養老服務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系江西省民政廳“養老服務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若干思考課題”成果,課題組成員為熊銘、任新華、陳劍鋒、蔡仕祥、湯娜。因版面有限,本報有刪減。閱讀原文請掃描以下二維碼。)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2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