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名偉
圓圓的臉蛋,小小的個子,扎著一個馬尾,笑起來甜甜的,她就是駱麗娟。2016年,年僅18歲的娟娟只身來到四川省眉山市社會福利院,肩負起照顧孩子們的重任。
揮灑汗水,護佑兒童健康成長
2016年,娟娟從眉山衛生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畢業,來到兒童福利院當護理員。剛剛走出校園就要面對患有多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兒童,她雖然有些茫然,但毫不退卻,從零開始。
早上6點半給孩子們準備早餐、穿衣、晨檢、打掃衛生。9點半領做早操,給自理能力強的孩子講課、陪伴拼圖游戲,對不能行走的開展康復訓練。下午午睡后,帶領孩子們做游戲、戶外活動,工作簡單而又有規律。可她并不止步于這樣的工作強度,她要操心的事更多:吃飯要防噎食,睡覺要防受涼,每晚間隔兩小時起夜巡查,關注每名兒童入睡情況。
她不怕苦不怕累,孩子們的笑臉和一聲聲親切的呼喊,就是她最大的欣慰和幸福。
2018年,兒童福利院分離單設,駱麗娟毫不猶豫地跟隨孩子們來到兒童福利院,“我很喜歡孩子,很幸運從事的工作與孩子有關。”娟娟說,她現在已經把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喜好、身體狀況熟記于心,“從前剛來時只能記在本子上,足足寫了3大本呢。”
歷練成長,提升護理專業化水平
娟娟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她把每一項技能操作爛熟于心,通過自主學習理論知識,2017年取得了四川大學護理專業大專文憑,2018年獲取了孤棄兒童護理員高級證書。“每晚孩子們入睡后,我才能開始看書、學習,雖然很辛苦,偶爾也會看睡著,但是我知道,只有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才能更好地為孩子們服務。”娟娟說。
現在,娟娟已成為業務主干,她制訂專業能力提升培訓計劃,組織全院職工進行護理員專業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開展培訓100余次,組織理論、實踐考試共50余次。在她的帶領下,院內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護理員專業水平大幅度提高,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榮獲全省孤棄兒童護理員比賽“優秀團隊”稱號。
光靠護理技能過硬在兒童福利院遠遠不夠,智力低下的兒童,表達方式簡單、粗暴,照顧他們需要護理員摸熟每名孩子的心理、脾氣,再因人制宜。記得有一次,娟娟正在喂飯,原本安靜吃飯的靜靜(化名)突然站起來,一把死死抓住她的頭發,旁邊的護理員立即上前幫忙,試圖掰開靜靜的手,可是哪有那么容易,眼看著靜靜越抓越緊,娟娟忍著疼從容不迫地輕撫靜靜的腦袋,一邊撫一邊輕聲唱歌,很快靜靜就安靜下來,松開的手心里卻躺著一縷頭發。“靜靜是自閉癥兒童,嚴重缺乏安全感,需要哄。”相處久了,娟娟早已摸索出一套如何安撫他們的訣竅。
逆風而行,綻放最美青春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兒童福利院在1月23日成立了應急防疫小組、征召24小時留院值守人員,娟娟立即報了名,“我很擔心孩子們在疫情期間的身體狀況。”疫情期間,娟娟到各個“家庭”了解孩子們的身體狀況,組織他們鍛煉身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身體素質,營造輕松舒適的生活氛圍,使孩子們不受疫情影響,身心健康成長。
除此外,娟娟還要負責收集全院工作人員及家屬追蹤監測反饋情況、組織“愛心媽媽”開防疫討論會、進行疫情巡查、做好工作臺賬,15篇防疫報道、50份防疫措施的收集歸檔,150份工作清單、50多份院內通知的傳達。在防疫一線,娟娟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巡查、送餐、送生活用品、與“愛心媽媽”交流,與孩子們談心……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一天下來,雖然天氣并不炎熱,但娟娟總能跑出一身汗,時間久了甚至長出濕疹。為抓緊時間多做事,她盡量少喝水、少上衛生間,10分鐘吃完一頓飯,一個月下來,瘦了五六斤。
住進封閉區的日子既是快樂的,也是煎熬的,對家人的思念和長期不接觸院外的事物、環境,偶爾也會讓娟娟感到壓抑和難受,為了不將負面情緒帶給孩子們,她每天早上對著鏡子微笑,心中默默地告訴自己要用快樂的笑臉面對孩子們。
23歲的娟娟相信笑容是有力量的,她愿意把她的快樂、她對未來滿滿的希望傳遞給孩子們:“我還年輕,我也喜歡孩子,我愿意在這個崗位上繼續干下去,把我的青春奉獻給孩子們,讓他們健康成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