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及 陳 虹
疫情期間,上海市黃浦區運用社區分類治理系列工作法,全面升級小區防控部署,扎實推進疫情防控措施。
因地制宜,加強住宅小區封閉管理
黃浦區對商品房小區實施全封閉式管理,在崗亭處設置防控卡點,做好人員和車輛進出管理;對無物業管理的小區采取各類通道“能封盡封、應管盡管”措施,發動社區志愿者輪流值守出入口,并設置防控卡點,做到回滬人員必詢問、必登記、必測溫;舊里弄堂僅保留主要通道,并安排志愿者進行巡邏巡查,在必經出入口設置防控卡點;動遷地塊所屬居民區落實屬地責任,確保動遷居民區不因房屋結構老化等硬件缺陷而造成防控工作脫節;對無人居住的區域和路段協調動遷指揮部進行出入口封閉,限制任何人員、車輛進入,加強巡邏巡查。
精準聚焦商務樓宇,夯實防疫重點
黃浦區商圈多、樓宇多、企業多,人員集中返滬、企業集中復工,疫情防控難度大。淮海中路街道深化商圈共建工作法,把牢樓宇重點人員“篩查關”、進出樓宇“檢測關”、公共場所“阻斷關”、突發情況“處置關”,守護商圈樓宇職工群眾生命安全。光明村和小紹興兩家配餐中心自1月31日連續為有剛需的老人每日送餐2000余人次。各街道依托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等社會力量,逐步恢復為老助餐,對所有送餐員開展安全衛生培訓,配備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對送餐車、回收餐盒進行殺菌消毒工作,送餐前和進入小區測量體溫。
多方助力,筑牢社區防疫“防火墻”
黃浦區各街道、各居民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社區來滬人員信息,掌握居民身體健康狀況。瑞金二路街道在微信公眾號推出“疫情防控”功能。南京東路街道用最短的時間開發出一款供居家隔離觀察人員使用的智能手環。
社會組織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黃浦區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助力織密社區防控網。半淞園路街道協調上海厚天減災救援公益促進中心,使用立體空間霧化消毒機等設備為社區公共空間、養老機構等進行病毒防疫洗消,總消殺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向社會提供應急儲備口罩5萬只和數百套防護服、防護鏡與手套等。淮海中路街道組織社區基金會、華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等社會組織成立志愿服務隊,主動承擔起為社區老人義務送餐服務。豫園街道部分“兩新”組織為街道社區工作者免費提供口罩,加強物資保障,架起轄區守望相助暖心橋。零距離家園理事會助力五里橋街道,運用社區黨委、街區黨建(共治)聯盟、居民區零距離家園理事會等平臺,發動街道機關、居民區、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參與和支持社區防疫工作,動員黨員干部主動亮身份、當先鋒、做表率,居民骨干、社區白領爭當志愿者,凝心聚力,筑牢“防疫網”。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