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賴木生
作為革命老區,江西贛州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近年來,贛州民政系統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和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兜牢最后一道防線統攬全局,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各方面取得明顯成效。2015年以來,全市累計有265.19萬人次納入兜底保障范圍,臨時救助困難對象18.67萬人次;引導社會力量投入資金10億元參與扶貧脫困,累計籌集9.7億元改造354所敬老院等機構,今年農村低保與特困供養標準分別高于國定貧困線41%、84.5%。
堅持兜底更實,確保基本底線密實牢靠
贛州民政部門堅定不移確保保障網密實牢靠,搶抓蘇區振興發展機遇,闖出一條“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高質量跨越式保障新路。
明確“扶持誰”,找準兜底靶心。不斷強化對象識別手段,健全監測預警機制,重點排查2萬余戶存在返貧致貧風險人口,逐戶逐人過篩摸清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狀況,組織精干力量因戶因人精準施策,適當放寬低保、特困供養認定和保障范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成果鞏固,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確保平時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疫情有人保護。
探索“怎么扶”,完善政策支撐。全面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在應保盡保、應養盡養、應救盡救的基礎上,充分預估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影響,推進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資源統籌、救助效率提升,確保凡困必幫、有難必救,實現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
創新“項目化”,優化管理舉措。建立易返貧致貧對象監測管理機制,防止返貧或陷入絕對貧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民政救助“一網通辦”,讓群眾少跑腿、辦事方便。全面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開展低保評估、特困人員護理、社會融入、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服務,切實提高兜底扶貧質量。
堅持服務更優,提升窗口為民服務形象
贛州民政部門不斷增加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把工作做細做實,讓奉獻、友愛、便捷的民政窗口形象深入人心,持續推動社會向上向善。
積極推動移風易俗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厚養薄葬、文明節儉、生態環保的新風尚,抓好基本殯葬服務免費政策的落實,切實減輕群眾喪葬負擔,全面推進殯葬基礎設施完善提升。堅決遏制婚嫁彩禮互相攀比、大操大辦、低俗婚鬧等不良習俗,提倡集體婚禮、家庭婚禮、旅游婚禮等簡樸、溫馨、有紀念意義的婚禮儀式,大力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傳承美德。
大力提升兒童關愛保護水平。落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養育政策,足額保障其基本生活,開展孤兒助學活動。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保障工作,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字準。實施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養治教康+社會工作”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孤棄、困境兒童養育關愛水平,全面構建家庭盡責、政府主導、全民關愛、標本兼治的關愛保護體系。
不斷健全專項社會服務體系。擴大婚姻家庭輔導服務覆蓋面,落實婚姻登記便民利民措施,盡快實現婚姻登記異地辦理。認真貫徹《行政區劃管理條例》,讓區劃調整更好服務于贛州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服務人民群眾需求。
完善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水平
贛州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為推動實現全面小康提供可靠組織保證。
積極創新社區治理機制。成立基層黨建“三化”建設專班,將城鄉社區治理納入基層黨建“三化”建設范疇一體推進、一體落實。抓住機遇,積極主動作為,扎實推進村(社區)組織設置、班子建設、經費保障、活動場所四個標準化,推進隊伍建設、組織活動、運行機構、服務群眾、工作任務、黨建責任六個方面的規范化建設。
持續夯實社區治理基礎。加快完善社區治理長效機制,扎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和城鄉社區民政服務元素融合試點,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雙提升。切實履行好民政民生領域行業監管的主體責任,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積極開展“行業清源”行動,徹底清除行業亂象行為,大力推進軟弱渙散村級自治組織整頓提升。
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全面深化農村“并組設區”試點,優化撤并村民小組。認真研究農村社區工作職責,制定事項清單,理清權責邊界,進一步拓展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的制度化渠道,為群眾自治提供法律保障。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普及,發揮道德榜樣的示范作用,凝聚社會正能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