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讓特殊困難群眾生活“有面子”“有里子”

時間:2020-09-1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玉琢

  近年來,山東省淄博市積極整合社會救助資源,擴大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標準,完善保障措施,結合第三方服務機制和信息化手段,形成“互聯網+救助+服務”的社會救助機制,保障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使他們生活得更有面子、有里子。這方面,該市沂源縣、博山區在社會救助改革試點中的一些創新做法,很值得參考。

  以貧助困

  貧困群眾有活干有收入,特殊困難家庭生活有質量

  地處淄博市南部山區的沂源縣貧困人口最為集中,占全市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在各類困難群體的兜底保障問題中,農村特困家庭失能半失能人員生活照料問題尤其棘手。

  張家坡鎮林前村78歲的張富愛患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身邊沒有親人。以前,老人家里的衛生情況非常差,但近四個月來,她家卻變得干凈整潔。

  這一可喜的變化,得益于淄博市今年3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特殊困難家庭人員救助的意見》,明確在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城鄉低保、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礎上,把城鄉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度、中度失能人員,因傷因病造成持續支出型困難家庭中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保障范圍,并對照料護理進行細化提標,按城市每人每小時15元、農村每人每小時10元進行補助,每月照料時間劃分為60小時、45小時、30小時三個等級,救助方式堅持居家照料為主、集中供(托)養為輔原則,同時對合規個人自負住院醫療費用,由財政全部承擔。

  各區(縣)政府還配套出臺了實施細則,全市各級民政部門迅速牽頭抓好貫徹落實。沂源縣、博山區作為示范區(縣),引進山東錦陽養老集團有限公司、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12349居家服務信息中心三家機構,目前共核實認定符合基本生活照料服務的特殊困難家庭人員5891人,并設計了助潔、助浴、助餐、護理等9個服務項目,明確了服務內容、標準、時間等。

  沂源縣今年4月率先探索實施了“扶貧助困、以貧助困”特殊困難家庭救助新政策。在對失能人員全面摸排、評定等級后,聘請有意愿且有能力的貧困戶、低保對象作為照護人員,照料本村或臨近的特殊困難家庭失能人員。按照失能等級(輕度、中度、重度),照護人員每天上門提供1小時、1.5小時、2小時的服務。

  為了推動政策落地,第三方照料服務機構從各鎮(街道)城鄉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戶等中擇優選聘身體健康、品行良好、有服務意向的作為照料服務人員,并對他們進行業務、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保障了服務的專業化和規范化。目前,共培訓照料服務人員1298名,其中社會救助對象及親屬625名,占總數的48.1%;負責照護3495名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家庭失能人員。

  照護張富愛老人的史女士因丈夫患病無法外出務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史女士負責照護三家特殊困難家庭失能老人,不僅提高了特困家庭人員的生活質量,自己一年還能增加近萬元收入,家庭生活也有了保障。

  “掌上救助”

  既免了“群眾跑腿”,又為特殊困難對象提供綠色通道

  家住博山區源泉鎮鄭家村的李某,患有嚴重肝硬化,多次住院醫療支出大,疫情期間家庭收入大幅減少,生活十分困難。3月底,他在村干部協助下,本人通過“掌上救助”平臺,上傳個人信息和診斷材料,發起低保救助申請收到信息后,鎮民政部門第一時間審核,4月初完成審批,當月將其納入低保,大大縮短了辦理時限,提高了工作實效,緩解了其家庭的經濟壓力。

  在積極做好救助服務的同時,困難群體如何更便捷地申請救助也尤為重要。長期以來,低保政策知曉度低、申請材料不齊全導致群眾來回跑、群眾遞交申請后辦理時間過長等問題,制約著低保政策的落地落實。為解決這些突出問題,淄博市研發了“掌上救助”信息化管理平臺,采用微信小程序與電腦端相結合的形式,實現民政社會救助申請、審核、審批流程在線完成,打造社會救助“手機申請、線上審批”的全程網絡辦理模式。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博山區民政局充分利用“情暖萬家·掌上救助”平臺彰顯優勢開展社會救助工作,困難群眾通過“掌上救助”平臺不出門就能完成救助申請,工作人員經過線上審核,并通過家庭狀況、經濟情況等核對,高效、精準、及時實施救助,切實解決社會救助業務申請的“最初一公里”問題。

  在這種模式下,申請人可通過微信小程序隨時查看申請辦理進度、辦結情況,改變了以往申請人需要“逐級報”“來回跑”“挨個問”的窘境,真正實現了由“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通過平臺,鎮級能夠及時掌握轄區內救助申請、受理情況,縣級、市級可實現全面掌握轄區內低保申請受理辦結情況,對未受理的及時督辦。將經濟狀況核對前置,在等待部門核對結果的同時,線下同步進行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張榜公示等環節,上傳取證材料,程序壓茬推進,提高辦理時效,并將監管延伸至村居。

  與此同時,為特殊困難對象提供綠色通道,對申請材料不完整的,按照“容缺受理”機制先行受理,限期補齊材料;嚴控辦理時限,將城鄉居民家庭經濟情況按月核對提速為按周核對,城鄉低保審批總時限由原來的65個工作日縮短至30個工作日內。

  目前,全市8個區(縣)都已開發“掌上救助”系統,并已在88個鎮(街道)推廣運行。截至8月底,全市通過“掌上救助”平臺受理個人自主申請低保10077人。

  志愿服務

  向特殊困難群體匯聚來自社會各界的溫暖與關愛

  在社會救助工作中,社會力量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博山區瞄準這一發展趨勢,借助12349居家服務信息中心,在全市率先成立了12349愛心義工團,招募了1900多名志愿者,開展特困人員關愛服務。

  家住博山鎮郭莊東村的特困人員孫啟峰腿有殘疾,去年義工團得知他為賣白菜犯愁后,便將銷售信息發到網上。短短兩天時間,就賣出4000多公斤。運貨那天,20多名志愿者從周邊區(縣)趕來幫忙。今年1月,義工團聯合紅狼救援隊、陽光救援隊等社會組織,又幫孫啟峰銷售大白菜7000多公斤。

  博山12349居家服務信息中心還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招募并培訓志愿者,依托博山區民政局指導成立的農村幸福院助老食堂,為困難老人提供助餐服務,使老人每天都能吃上一頓熱乎乎的午餐。同時,成立6支孝善助老服務隊,以助老食堂為陣地,讓500名困難老人生日有人陪、房屋有人掃、頭發有人理、指甲有人剪、健康有人管。

  2018年、2019年,義工團連續兩年依托山東省慈善總會,通過“子母計劃”參加了騰訊“99公益日”募捐活動,為困難老人籌集善款53萬余元。截至目前,義工團已累計幫扶困難老人1.5萬人次,幫助留守兒童、困境兒童600余人次。

  集中供養

  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提供環境與安全都達標的保障

  特困人員原本分散在各鄉鎮的10所敬老院,這些敬老院的特點是小、遠、散、破,居住環境、安全條件都難以達標,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不能得到很好的照護。群眾的困難就是黨委政府行動的號角。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博山區委書記劉忠遠非常重視,幫助民政部門對接相關專業資源。民政局局長毛玉梅帶隊實地考察了長壽山醫養健康園,很快作出了在健康園成立博山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的決策。集中供養中心設置床位390張,現集中供養222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

  博山鎮下莊村特困人員、69歲的任紀常是該中心“新住民”。入住時,他患有嚴重的進行性排尿困難疾病,如果不及時做引流手術,會出現生命危險。中心負責人亓慶良在進行綜合評估后,果斷為老人實施膀胱穿刺手術。現如今,經過中心精心細致的調養,老人已經痊愈,精氣神有了明顯改善。

  “在年邁之際,還能享受到黨和政府這么好的政策,讓我住進這么好的房子,我特別滿足。”任紀常激動地說。

  “沂源縣、博山區開展社會救助改革試點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救助政策在全市有效落地提供了寶貴經驗。接下來,我們還將在完善管理機制、加大資金投入、整合社會救助體系、強化銜接配合方面下功夫,讓困難群眾的生活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脫貧路上不掉隊。”淄博市民政局局長楊剛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1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