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提高站位抓住關鍵 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0-09-1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福建省三明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曾永生

  做好民政工作是守初心、擔使命的具體體現。福建省三明市民政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化三明市委市政府“五比五曬”競賽活動為抓手,持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扎實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優化基層社會治理,改善基本社會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政治站位

  以“三個抓實”做好脫貧攻堅兜底保障

  三明市民政部門探索開展“城市困難家庭精準幫扶”工作,被列為全省特殊困難家庭幫扶服務試點,構建了以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的分層分類梯度救助制度體系。

  抓實覆蓋。針對低保家庭中重殘、重病等困難單人對象,按分類施保給予本人全額救助或在計算收入資產時扣除部分費用。依托市精準幫扶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完善特殊困難群體基本信息數據庫,拓展服務對象范圍,將低收入及其他困難群體納入服務對象,實現困難群體救助全覆蓋。

  抓實機制。探索建立城市困難家庭“347”精準幫扶機制,把家庭全年臨時救助累計最高限額提高至2萬元,確保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建立延保漸退機制,對于經復核認定已達退保條件但仍屬于低收入家庭或在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仍有實際困難的低保對象,自認定次月起延續 6-12 個月低保。

  抓實行動。開展“福蕾行動計劃”“福康工程”“慈善手拉手”“陽光1+1”等專項行動,實施以特殊困難群體幫扶服務為重點的社會工作專業化服務項目,有針對性地動員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為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和貧困村提供專業化幫扶服務。推廣“三青聯動”、家庭“微”改造、健康先行助力殘疾人等項目,為困難家庭學生、困難殘疾人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救助服務。

  抓住重點工作

  以“兩個關注”持續提升為民服務溫度

  三明市回應群眾關切,重點提升對特殊群體的關愛服務和保障力度以及基層社會治理精度,在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中期評估中獲優秀等次,并獲得“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切實體現了民政工作為民服務的溫度。

  關注一老一小。實施“七大工程”補齊養老事業小短板,在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中著力落實“十項重點任務”,打造“安養綠都·孝滿三明”品牌,引導養老與醫療、教育、健康、旅游、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推行養老服務“110”、“四化”互助養老、“鄉鎮敬老院+光伏”“樂齡學堂”“黨建+農村養老服務中心”等模式,打造農村區域性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推行醫養結合公建民營連鎖,建立“中央廚房+照料中心+配餐送餐就餐”機制。針對六類兒童提出六方面保障措施,提供基層兒童關愛“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將兒童服務功能納入社區公共服務體系,政府購買兒童服務做法在全省推廣。開展“福蕾行動計劃”“明日計劃”“真愛家園”活動,實施兒童福利“十項工程”,構建縣、鄉、村三級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網絡。

  關注基層治理。全面推廣“135”社區黨建工作機制,提倡社區黨組織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社區“兩委”成員交叉任職,把好社區工作人員進口關、待遇關、培訓關。出臺《三明市社區工作準入制度(試行)》,以制度化形式抓實社區減負。拓展政府購買社區服務內容,針對六類對象提供四類服務,引入“三社聯動”機制,完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四級社會組織服務社區模式,各縣(市、區)、鄉鎮(街道)基本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培育中心(服務站),健全完善基層服務網絡。根據社區人口、社區新舊程度,按照標準分類落實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理順各部門社區配套用房審批程序,實施“互聯網+社區”智慧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服務創新,全省首創“社工+志愿者”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模式。創建“行政區域界(線)長制”,在市縣兩級設立界長制度,從機構、制度上推動責任落實,加強界線管理。

  強化項目引領

  推動民政事業發展提檔加速

  圍繞三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事業當作產業來做”的工作理念,強化以項目建設“促發展、檢成效”意識,以項目建設助推民政事業發展提檔加速。

  積極創立項目。結合自身優勢資源和國家投資導向,推動工作“項目化運作”,明確民政重點項目建設任務和年度目標,實行包干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單位、具體負責人,實現“重點項目工程化、重點事項清單化”。實行定期督辦,建立通報制度,將項目建設督查結果與實績掛鉤,逐項補齊民政事業發展短板。近年來,全市共爭取到國家民政事業資金19.8億元,實施民政基礎建設工程總投資約10.3億元,民政為民服務平臺進一步夯實。

  推動在建項目落實落地。重點關注養老、殯葬等領域改革任務,抓實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居家和社區城鄉養老服務設施改造提升項目實施,推動市級和4個縣級殯儀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延續全省首個城市公益性公墓、全省首個阿爾茨海默癥康復中心項目建設成果,完成續、改、擴建任務,2019年累計投入項目資金1.7億元。在強化基礎工程支撐的同時,做到軟硬件同步升級,實施“互聯網+民政”建設工程,初步建立全市統一的民政綜合業務信息系統,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等模塊功能已投入使用。

  謀劃長遠項目。全力推進三明市民政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布局民政社會福利事業發展,健全民政社會服務機構,引導社會力量為老年人、兒童、殘疾人、革命五老人員等民政服務對象提供關愛保障服務;加強社會救助、慈善與社會福利、社會保險、脫貧攻堅等社會政策的有效銜接,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和公益慈善,形成“大救助”“大慈善”格局;謀劃區域性救助中心及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推動“慈善手拉手”平臺建設,實現慈善資源與困難群眾需求的精準對接。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1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