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趙 偉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浮山街道青龍社區龍祥小區曾處于“三不管”狀態,即物業公司撤離不愿管、主管部門空缺無人管、居民居住分散無法管,群眾意見和呼聲很大。
然而,經過幾年摸索,居民以黨支部為“主心骨”,積極開展群眾自治,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如今,這里干凈整潔,地上沒垃圾,水池沒紙屑;這里和諧溫馨,居民親如一家,有事大家互相幫;這里治理有序,群眾紛紛點贊……
一群熱心人,讓小區互助有了“燎原火”
“我是外地人,在這里買了房,小區就是我的家。”51歲的童光芝是龍祥小區最先入住的居民之一,為人熱心。2010年,她入住小區時,左鄰右舍都不認識,可把愛熱鬧的她“憋壞了”。后來,童光芝自費購買了一臺播放機,和一位會跳舞的鄰居一起,每晚準時在院子里跳廣場舞。聽到音樂,小區居民紛紛下樓,女人們跟著扭一扭,男人們圍著看一看、聊聊天,漸漸地,大家就都熟悉起來了。
童光芝性格開朗,愛管“閑事”,有人找她幫忙,有求必應。時間一長,老老少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童大姐”。
居民葉師傅在兒媳遇到戶口問題時,第一個想到了童大姐。葉師傅兒媳是黃岡人,在武漢上大學,畢業后嫁到咸寧,戶口一直未轉。當她想把戶口轉到咸寧方便以后辦理準生證時,卻不知如何辦。“我來幫你!”童大姐主動幫忙。她帶著葉師傅找社區,找派出所,去了武漢……很快,葉師傅兒媳順利落戶咸寧。
2014年,龍祥小區原物業公司因經營出現問題,決定撤離。眼看就要淪為“三無”小區,社區里的熱心人坐不住了:“別人不愿意來,我們靠自己!”經商議,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開啟了自治之路。童光芝和業主吳甫基、嚴紀育3人組成第一屆業委會,童光芝當選為主任。
一個人帶動一家人,一群人溫暖一個小區。如今,小區的熱心人越來越多,大家都將小區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一套好機制,讓小區管理有了“金鑰匙”
此后五六年,龍翔小區雖沒有物業公司,但衛生有人做、事情有人管,離不開一套好機制。這就是一直沿襲至今的“3+8”自治模式,業委會3人,主任總負責、一人負責財務、一人負責雜事。8名樓棟長,各自負責自己樓棟的管理。
小區物業費一平方米0.5元,一季度一收,每半年公布一次收支明細。500元以上的開支,需業委會3人商議;超過2000元的大項開支,需開業主大會討論通過。經商議,小區的保潔和安保,聘請了一對夫妻,每月薪酬共2700元;小區日常瑣事雜事,如下水道堵了、鎖壞了、開證明等,業委會也都會安排專人負責,每月發放600元勞務費。“機制建起來了,做起事來就沒那么難。”童光芝說,這些年,小區物業費年年都有節省,節省的錢還能做點事:壞了的路燈修好了、“瞎”了的監控又能工作了……
最讓居民津津樂道的,是大伙齊心協力做成了兩件大事:因和隔壁小區協調讓出一條道后,原有的門衛室被拆除。初步估算,新建門衛室需1萬多元,資金缺口大,怎么辦?業委會主持召開業主大會,大家商量決定:物業管理費、小區居民、有車居民各拿出三分之一的資金。就這樣,原本可能擱淺的門衛室,十多天就完工了。之后,新的門禁系統也以同樣方式,三方湊錢裝了起來。
一個黨支部,讓小區治理有了“主心骨”
2019年,小區成立黨支部,退休在家的盧盛和擔任黨支部書記。盧盛和說:“小區共有22名黨員和預備黨員。支部未成立前,黨員就是活躍分子;支部成立后,組織的凝聚力更強了。”
疫情防控期間,黨支部將黨員組織起來,輪流在小區門口值班、宣傳防護知識、緩解恐慌情緒。“我們個個都是志愿者,每天在小區微信群里轉發官方消息,讓居民第一時間了解到權威的、真實的信息,還做好物資代購、困難居民生活保障等工作。”盧盛和說。
38歲的小李,在疫情來臨時,因恐慌擔心,天天睡不好,在黨員志愿者的開導下,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她逢人便說:黨支部就像我們的“主心骨”,看到志愿者,感覺特別踏實。
80后黨員梁剛去年當選為第三屆業委會主任,對于黨支部在小區自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深有體會。梁剛說:“今年4月愛國衛生活動月期間,黨員帶頭將樓道堆積的雜物、小區角落隱藏的垃圾,全部清理得干干凈凈。”
一團和善氣,讓小區文明有了“新風尚”
“我們小區,不允許吵架,也沒人吵架。”居民李嫻是老住戶,她對筆者說,住在這里很舒服!
這要從一件小事說起:有個老爹爹在車庫里炒菜,油煙直往上飄,樓上住戶有苦難言。但這家人沒去指責老爹爹,而是向業委會反映。“都是一個小區的,抬頭不見低頭見,事情解決了就行。”李嫻說,這位住戶的行為,讓她覺得溫柔而和善,就是這種和善,讓大伙變得像一家人。
在居民孫葛看來,這團和善之氣,體現在居民的相互理解、相互幫助上。
有年夏天連下暴雨,孫葛家車庫的東西全被淹了。他正準備打電話喊親戚來幫忙,沒想到鄰居們來了,不僅幫他把東西搬到樓上,還一起將車庫打掃得干干凈凈。
在梁剛看來,小區的和善之氣,體現在對業委會工作的支持上。
因小區老舊,居民家的下水道經常堵塞、樓棟的大門壞了多半、外墻破裂現象普遍……這些問題,如果單靠10年未漲的物業費,無法妥善解決。業委會和黨支部商議后,提出解決辦法:下水道、樓棟門、外墻的修繕費用,8個樓棟分攤一半。方案提出后,在業主大會上一致通過。
對于龍祥小區的自治模式,青龍社區黨委書記段永玲給予肯定:“有黨支部的堅強領導,有一套能解決問題的好機制,有一群熱心人的帶領,是龍祥小區居民歸屬感、幸福感越來越強的根本所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