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家里閑不住,出門得有人一直跟著,小孩玩得不盡興,大人也累得不行。”家住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時代帝景小區的劉女士對此卻不能認同,她說:“在我們小區,就不用擔心小孩子的看顧問題,四周布滿了攝像頭協助‘監護’”。
今年以來,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在推動158個小區黨組織建設時,從居民實際需求出發,扎實推進社區智慧治理,以“智”促“治”,開啟城市小區治理新模式。
黨員搶單“小積分”激發“大能量”
“對角折,折對角,展開一頂小帽子……”近日,在洪雅縣金域藍灣小區“四點半課堂”,29名兒童在縣婦女兒童發展委員會工作人員劉秋的帶領下,學習折疊紙帽。旁邊擺放的紙鶴、紙花、紙房等,都是孩子們的勞作成果。
“我是這小區的一名業主,也是一名黨員。”劉秋介紹,在得知小區“四點半課堂”招募陪讀老師的消息后,她立馬“搶”下這一單,主動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為孩子們進行課業輔導和興趣培訓,解決了小區兒童放學空檔期無人照看的問題。
依托“智慧黨建”平臺,洪雅縣開發了“志愿服務積分APP”,實現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一體化服務;配套制定了系列制度,實現黨員“雙重管理”、干部“雙向考評”、職能“下沉鑒定”,讓黨員作用發揮從“工作圈”覆蓋至“生活圈”,并與縣內4家大型商場合作開辦“積分超市”,實現積分有效兌換。
據悉,借助“志愿服務積分APP”,3276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到小區報到,常態化開展司法援助、矛盾調解、義工義教、健康義診等“專業服務行動”,定期開展衛生環境整治、政策宣傳、文明督導、法律講堂等“集中服務活動”。居民煩心事、愁心事、急難事等一經發布,就被一“搶”而光。 “參加服務活動,更多的是出于社會責任感。”該縣西城家園小區黨員胡開富說,“積分越高,越說明為小區治理做的貢獻越多,大家都參與進來,我們的小區就會越來越好。”
天眼放哨“小探頭”監控“大平安”
“小區的高空防墜系統不僅‘眼神’好,能隨時發現拋物,‘腦力’也相當驚人,在自動鎖定拋物位置后,還能迅速還原拋物瞬間前后的‘記憶’,一個月以內的監控記錄都可以隨時調取查看。”參觀過時代帝景小區后大家普遍印象深刻。
據悉,該小區黨支部成立后,有效利用全域監控、高空防墜、人車分離、智慧社區等各類現代化設施設備,廣泛動員居民參與小區治理。創新設立“隨手拍曝光臺”“紅領巾瞭望臺”等平臺,推行“垃圾分類管理”“人才進家門”“市民課堂”等行動,以“政治”引領“智治”,讓“智治”促進自治、法治、德治,形成“五治交融”治理格局。
在時代帝景小區,除了有專門的“云朵樂園”兒童游樂場,四周還布滿了智能攝像頭協助“監護”孩子的安全,讓兒童可以自由地在小區里玩耍,看管的大人也不會太累。
“這就是我們的智慧管控后臺,小區有24個高空防墜探頭、161個全域監控網絡,能隨時監測到小區每一個角落。”時代帝景小區黨支部書記歐弟明一邊帶人參觀智慧管控系統,一邊介紹。
“智慧小區建設,是讓城市治理者和住戶都能參與小區的綜合治理中,實現政府、社區和小區共同打造美好家園的愿望。”該縣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小區換臉“老房區”展示“新品質”
近日,在禾森山水家園小區,10多名居民迫不及待地在新亮相的人臉識別儀前“嘗鮮”。“我們的人臉識別系統與四川省公安廳聯網,系統中一旦錄入可疑人員進出就會自動報警,有效杜絕違法犯罪分子進入小區,大大提升了小區的安全指數。”該小區黨支部書記葉紅箭介紹,現在有了人臉識別系統,每個進出人員都“有跡可循”,小區治理將會更加智能。
小區設施破舊、配套缺失、環境堪憂、管理缺位,一直是該縣人民醫院職工宿舍居民心中的“老大難”問題。就在近日,籌備了3個月的小區改造方案出爐,這個老舊的“80后”小區,即將成為老街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據悉,今年3月,洪雅縣制定了《洪雅縣2020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計劃在2022年以前分期分批次,改造縣城老舊小區146個。目前,第一批已開工建設,中心城區改造投資概算1.03億元,惠及群眾2041戶,預計將于6月底前全面完工,徹底改變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后、管理秩序混亂等問題。
這項城市“換臉”工程,不單單是對小區外墻管網等“硬件”設施進行翻新,還將優化布局老舊小區周邊教育、醫療、休閑、娛樂等“軟件”服務,將智能化設備建設全部納入在建、新建小區的建設規劃,確保改造后的小區不僅外形“顏值高”,而且綜合“實力強”,能夠經得起時間和群眾的檢驗,真正“改”到百姓的心坎上。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