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廣西著力打通農村困境兒童關愛“最后一公里”

時間:2020-05-0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忙完村委會的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元眼村的黃飛鳳走進一戶村民家。自2017年起,作為村婦聯主席的她有了一個新職務——兒童主任。及時發現并為村里的82名困境兒童排憂解難,成為她的新職責。“我每月要把這些困境兒童家庭走一遍,平時沒事也去轉轉。都在一個村里,情況熟悉,照看起來也方便。”

  目前,像黃飛鳳這樣的兒童主任,廣西14273個行政村實現了全覆蓋,并給每名兒童主任每月發放100元的補貼。通過基層服務隊伍的建設,農村留守、困境兒童“最后一公里”關愛保障難題被有效破解。

  兒童主任覆蓋萬余個村

  廣西民政廳廳長朱學慶表示,自治區現有超過70萬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和保障服務任務非常重,而基層民政力量薄弱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平均每個鄉鎮不到3名民政干部。近年來,廣西民政系統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著力織密兜牢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網。

  2017年,廣西民政廳搶抓自治區實施“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服務惠民專項行動的機遇,為全區1.4萬多個行政村全部配備兒童主任,并落實經費補貼,實現事有人做、責有人負。據悉,兒童主任普遍由各村“兩委”成員擔任,充分利用情況熟悉、人員熟悉的優勢,就近為困境兒童提供服務。

  黃飛鳳告訴記者,以前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關愛由村“兩委”負責,主要是過節慰問,有問題就幫著處理下,很多關愛保護的細節容易被忽視。在參加專門的兒童主任培訓后,她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

  在走訪中,黃飛鳳認識了10歲的小華(化名)。他的母親去世,父親在外務工,一直由親戚代養,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疏于管教的小華有時順手偷些小東西,還經常與同學打架。黃飛鳳了解情況后,趕緊向有關部門報告,為他家申請了低保,還鏈接了社工資源,為小華提供了學業和心理輔導。

  “兒童之家”提供服務平臺

  在建立兒童主任隊伍的同時,廣西不斷推廣建設“兒童之家”,為兒童保障工作提供服務場所與平臺。

  張清秀是賓陽縣育才村負責困境兒童工作的村“兩委”成員。她告訴記者,育才村有1500多戶、6300余人,因外出務工人員較多,關愛保護的重點是留守兒童。目前,全村已成立3個“留守兒童關愛之家”。

  張清秀介紹,村里還成立了“愛心媽媽服務隊”,采取一對一、一對二的方式結對,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目前‘愛心媽媽服務隊’的成員已有100多人,其中有12名黨員,還組建了臨時黨支部。”

  張清秀也結對幫扶了幾名兒童,給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叫小志(化名)的男孩。小志一歲時父母離異,從那時起,他再也沒有見過母親。父親常年外出務工,他便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性格內向、孤僻,不愛與人說話。結對幫扶后,張清秀持續關注著小志的生活學習情況,經常給他買些食物、衣服。一天,小志奶奶打電話向張清秀求助,說小志絕食了,不起床、不吃飯、不說話。張清秀立即趕過去,幾經詢問才知道,原來小志覺得被爺爺冤枉很委屈,才做出這些行為。張清秀一方面耐心開導小志,另一方面鄭重地與孩子的爺爺奶奶商討家庭教育的方式。最終,張清秀幫著爺爺奶奶和小志一起制定了作息時間表,讓雙方都按“家規”來安排生活和學習。張清秀覺得,對留守兒童的關愛,物質保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關注心理。“及時給予引導,才能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近年來,廣西采取自治區示范創建、機關單位結對援建、整合部門資源共建、公益募捐聯建等多種形式,按照每個“兒童之家”不低于2萬元的建設標準,推動各地開展創建工作,并把貧困村“兒童之家”創建與脫貧攻堅工作同部署、同建設、同驗收。

  各地民政部門和當地婦聯緊密配合,指導兒童主任、縣級未保專干依托“兒童之家”開展關愛保護服務工作。靈山縣投入150多萬元,整合城鄉社區建設項目,在10個“兒童福利體系建設試點村”建立了“兒童之家”(活動中心),通過試點村(社區)的帶動,關心、保護更多周邊村(社區)的留守兒童。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兒童之家”13828所,覆蓋超過85.4%的行政村(社區),服務包括留守兒童在內的農村兒童超過300萬人次。

  社工助力提升兒童關愛水平

  村級兒童主任大多由村“兩委”干部兼任,他們雖然對留守兒童的情況比較熟悉,但普遍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和技巧。為提升關愛保護的服務水平,廣西各地結合實際,探索形成了“專業社工+兒童主任+志愿者骨干”的服務模式。專業社工的加入,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心理輔導、安全教育、自我認知和親情培養等服務提供了更精細的幫助。

  2016年和2017年,廣西先后以自治區政府名義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承接政府購買兒童關愛服務。同時,積極與財政部門溝通,及時調整修訂《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以及“三留守”關愛幫扶隊伍建設和未成年人保護社工服務納入新增服務指導目錄中。

  在政策引領下,各級不斷加強政府購買兒童關愛服務的資金保障。近年來,全區累計投入超過8000萬元,引導社工機構和社工人才深入城鄉社區、學校和家庭開展專業兒童關愛服務。自治區本級財政近3年來累計投入1950萬元,用于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排查補助,并從2018年起,單獨設立政府購買兒童關愛服務項目資金;2019年統籌安排1000萬元,用于全區20個深度貧困縣開展政府購買兒童關愛服務;今年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社會組織延續性開展兒童關愛服務,助推脫貧攻堅。

  各地也結合實踐,不斷加強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南寧市舉辦兒童主任培訓班,邀請社工督導員授課分享經驗。柳州市近年來累計投入近2000萬元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并舉辦公益創投和項目推薦會,提升了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2017年以來,廣西民政、公安、教育、婦聯等部門通力合作,從留守兒童的監護、輟學、戶籍和受侵害等問題入手,充分發揮兒童主任工作職責,加強與農村留守兒童受委托監護人的聯系幫扶,使全區2.4萬多名無人監護或監護情況差的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責任得到有效落實,1499名農村留守兒童成功返校復學,1.6萬多名無戶籍農村留守兒童登記落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5.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