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霖生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2月25日上午,伴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洪鐘大呂般的聲音,脫貧攻堅,這個人類減貧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手機、電視、網絡客戶端前,一個個國人激情燃爆,信心滿滿,在脫貧攻堅戰中肩負重要使命的民政人更是驕傲無比、振奮無比。
“這兒有一個敬老院長,這個是我們民政的駐村書記。”“呀,張桂梅還是兒童福利院長呢,那她也是我們民政的。”比照著長長的表彰名單,一個又一個民政領域的先進個人、先進集體被找了出來。
民政人知道,這些先進個人、先進集體,是民政領域全體干部職工投身脫貧攻堅戰場的優秀代表,他們所贏取的榮光,是鐫刻進共和國脫貧攻堅豐碑的民政榮光。
是的,躬逢其盛,與有榮焉。每一個民政人都不會忘記在全黨上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火紅歲月里,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作出的一次次有關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
“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要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扶貧,主要是納入低保體系”;
“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要由社會保障兜底”;
“統籌協調農村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按照國家扶貧標準綜合確定各地農村低保的最低指導標準,低保標準低的地區要逐步提高到國家扶貧標準,實現‘兩線合一’,發揮低保線兜底作用”;
“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
“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老弱病殘等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綜合運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保障救助措施,實現應保盡保,確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線”;
“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
“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改革創新,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
語重心長,殷殷囑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為民政領域做好脫貧攻堅相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
——是的,每一個民政人都不會忘記在全黨上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火紅歲月里,民政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的點點滴滴。
作為承擔脫貧攻堅重大職責使命的部門,民政人深刻知道自己肩頭沉甸甸的政治責任。民政部黨組以脫貧攻堅統攬各項民政業務工作,推動各單位制定脫貧攻堅工作計劃并按時推進重點工作。部黨組從自身做起,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抓在手上、放在心中;推動每一個單位建立脫貧攻堅理論學習制度和學習計劃;要求每一個黨員干部深入開展脫貧攻堅理論學習,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為了健全部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運行機制,部黨組書記、部長李紀恒任組長,組建扶貧工作專班,強化工作合力。對各單位加大督促考核力度,嚴格落實雙月督促調度制度。部黨組成員帶頭到深度貧困地區督導調研,實現對“三區三州”和定點扶貧縣調研全覆蓋。在調研基礎上,完善政策舉措,幫助貧困地區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部里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艱苦地區掛職干部管理的意見》,激勵引導廣大干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選派掛職干部22人,其中,選派司局級干部8人,駐村第一書記3人。
此外,民政部還充分發揮登記管理社會組織的職能優勢,積極動員和引導部直管社會組織和全國性社會組織參與東西部對口幫扶、定點扶貧等,更加精準對接貧困地區的現實需求。依托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力量,建設鄉鎮社會工作站,創新扶貧參與模式,不斷加大對扶貧對象和困難群眾的情感支持、心理疏導、社會融入、能力建設等社會工作服務供給。全面引導慈善力量參與扶貧,協調推動有關部門,出臺企業扶貧捐贈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扶貧貨物捐贈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自2018年以來,中國慈展會連續三年聚焦脫貧攻堅,累計實現扶貧資源對接逾204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部認真履行牽頭單位職責,先后召開8次羅霄山片區部際聯系會議和現場推進會,推動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民政領域幫扶支持力度。2015-2019年,共計向片區撥付各類中央和省級民政事業資金148億元。同時,持續加大定點幫扶力度,認真完成指標計劃,有效助推江西省遂川縣、蓮花縣脫貧攻堅。民政部多次召開部黨組會、部長辦公會和部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定點扶貧工作。2015-2019年,向兩定點縣下達各類民政事業資金14億元,安排彩票公益金6100萬元,協調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000萬元,支持定點縣民政服務設施建設。
這些年來,民政部堅持將“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在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在民政部出臺的20多項政策中,均針對性增加支持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等相關內容。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中央財政新增資金全部補助給了“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實施民政部彩票公益金“三區三州”專項傾斜項目,有力支持了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工作。
——是的,每一個民政人都不會忘記在全黨上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火紅歲月里,民政精準務實、開拓創新的點點滴滴。
為確保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等兜底保障范圍,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先后研究制定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臺《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就加強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提出要求。
針對地方在銜接中存在的認識不清晰、理解有偏差、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民政部又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通知》。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線合一”指示要求,民政部采取按季度通報等方式,督促指導農村低保標準低的地方穩步提高標準,實現與國家扶貧標準有效銜接。到2017年底,全國所有縣(市、區、旗)的農村低保標準全部達到或超過了國家扶貧標準,使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實現了吃穿“兩不愁”。
為提高農村低保兜底精準度,民政部一方面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出臺《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采取放寬低保對象認定條件、救助支出型貧困家庭、明確低保漸退辦法、拓展特困人員供養服務、強化臨時救助制度等舉措,創造性地提出對不符合整戶納入低保條件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將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確保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另一方面,不斷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指導各地建立信息化核對平臺,實施大數據核對、查詢,省級層面全面建立社會救助家庭銀行存款信息查詢機制。創新農村低保家庭經濟狀況評估認定機制。聯合國家統計局出臺《關于在脫貧攻堅中切實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經濟狀況評估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堅持定性定量相結合,統籌考慮家庭成員收入、財產、剛性支出等因素,合理設置指標,精準認定農村低保對象。
為幫助因剛性支出較大致貧的貧困人口,指導各地對家庭成員因殘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剛性支出,在核算家庭收入時按規定適當扣減。民政部聯合財政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的意見》,細化實化臨時救助對象、程序、標準和救助方式等,提高制度的可及性和救助的時效性。指導地方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落實“分級審批”“先行救助”等政策規定,有效緩解貧困人口遇到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聯合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出臺《關于在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中充分發揮臨時救助作用的意見》,進一步明確發揮臨時救助在解決“兩不愁”問題中的兜底作用和“三保障”方面的支持作用。
為真正實現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目標要求,民政部著眼建立完善對未脫貧人口和收入不穩定、持續增收能力較弱、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以及建檔立卡邊緣人口的監測預警、比對核實機制,聯合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方案》,及時將比對發現的風險信息發地方民政部門核對摸排。
脫貧攻堅全國一盤棋,民政系統決不允許有腸梗阻。這些年來,民政部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規范和推動,加大地方在政策執行中的指導糾偏力度,通過專項治理、專項整治等方式,指導各地及時清理糾正與國家規定不符的兜底保障政策,健全完善工作協調、運行機制,有效避免了地方政策執行中的偏差。
為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民政部還聯合中央組織部等15部門出臺《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確保貧困地區農村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與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推進。2017年,報請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進一步將貧困地區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城鄉社區治理總體部署。
——是的,每一個民政人都不會忘記在全黨上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火紅歲月里,民政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點點滴滴。
這些年來,民政部在制定政策文件、設計實施項目、分配資金時,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人口等特殊群體放在首位,通過調整完善低保政策、拓展農村老年人照護服務、加強農村特殊兒童和留守婦女關愛幫扶等措施,使特殊貧困群體的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
這些年來,民政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意見》,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救助供養范圍,科學制定救助供養標準,穩步提高救助供養水平,推進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納入特困供養的貧困人口基本生活標準均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
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制定《深度貧困地區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設改造行動計劃》,明確社會服務兜底工程支持地方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設項目,重點加大對“三區三州”傾斜力度。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出臺《關于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的意見》,針對敬老院的設施條件、設備配置和安全管理,實施為期三年的改造提升工程。
為推動建立健全家庭盡責、基層主導、社會協同、全民行動、政府支持保障的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機制,民政部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民政部還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通知》,推動全國所有省份均制定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的專項政策文件或實施細則,形成了配套完善的政策體系。
為推動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民政部報請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聯合教育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聯合國資委等5部門印發《關于勞動密集型企業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會同原中央綜治辦等7部門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幫助落實家庭監護、強制報告、落戶登記、控輟保學等責任。
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在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和需求,民政部、全國婦聯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推進各地各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體系,健全工作機制,提升關愛服務能力。
會同中國殘聯部署全面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會同財政部、中國殘聯部署各地建立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殘疾人生活保障需求、長期照護需求相適應的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依托和整合現有公共服務設施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照護和社會化照護服務,連續10年實施“福康工程”項目,指導各地加快發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會同國務院扶貧辦等11部門聯合開展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保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貧困人口基本生活,部署各地密切關注未脫貧人口和收入不穩定、持續增收能力較弱、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以及建檔立卡邊緣人口,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或臨時救助覆蓋范圍。
八載奮斗功行圓滿,千年難題終獲破解。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指揮、取得全面勝利的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全體民政人始終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殷切期盼,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秉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立足脫貧攻堅兜底保障陣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兜得住、兜得牢、兜得好,全面完成了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將民政的榮光,鐫刻進了共和國脫貧攻堅的豐碑。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