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柳 旭
訪談嘉賓
曹景崇 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政局局長
拉依木乃 四川省越西縣民政局局長
楊世新 貴州省納雍縣民政局局長
周明強 云南省鎮雄縣民政局局長
高嘉峻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民政局局長
一問困難
深度貧困、資金短缺、力量薄弱
記者: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最后關頭,貧困縣民政部門在工作中還面臨哪些困難?
高嘉峻:首先是深度貧困問題依然突出。東鄉縣尚有45個貧困村、1.28萬人未脫貧,已脫貧群眾返貧風險較高,全縣有脫貧監測戶636戶、致貧邊緣戶2098戶,致貧原因復雜多樣,人口結構差異巨大,且需求各不相同。其次是脫貧內生動力不足。部分貧困群眾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需要扶志和扶智相結合,花大氣力扭轉群眾信心不足、出路不寬、只等“輸血”的現狀,做到“扶上馬,送一程”。
楊世新:納雍縣的困難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資金壓力大。由于2019年新增易地扶貧搬遷低保對象2573戶、9088人,此類人員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在2018年底未納入預算,資金缺口1395萬元,現在問題雖已解決,但財政壓力很大。二是臨時救助壓力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家庭勞動力不能外出務工,沒有經濟收入,容易返貧,導致臨時救助壓力增大。三是脫貧攻堅任務重。納雍縣貧困面較大,脫貧不穩定戶、致貧邊緣戶等低收入群體有3萬余人,任務非常艱巨。
拉依木乃:工作力量不足、資金保障困難是深度貧困地區基層民政工作的“攔路虎”。四川省未摘帽的7個貧困縣都在涼山彝族自治州,高原氣候明顯,農牧民居住分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受待遇保障等原因的影響,民政部門招考無人報名的情況時有發生,給相關工作帶來較大困難;而縣級財政對政府購買服務的資金又難以給予長期穩定的保障,基層民政工作力量薄弱問題一直未能有效解決。同時,低保資金縣級財政配套足額兜底壓力也較大。
二問舉措
精準認定、充實力量、救助兜底
記者:過去一年,縣級民政部門在脫貧攻堅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高嘉峻:2019年下半年,組織開展了兜底保障沖刺清零行動,對全縣14227戶、66575人進行了低保對象精準認定。今年,重點將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致貧邊緣戶作為掛牌核查對象,按照“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原則,截至5月底,將符合條件的9342戶、38268人全部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為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曹景崇:過去一年,融水縣民政局全面梳理民政部門兜底脫貧攻堅工作,積極研究對策,加強與扶貧、殘聯、發改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大對殘疾人、易地扶貧搬遷戶、致貧邊緣戶、脫貧監測戶信息數據的核查力度,確保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從當年社會救助專項資金中提取2%,共計167萬元,作為政府購買社會救助經辦服務工作經費,為20個鄉鎮民政辦配備30名社會救助經辦服務工作人員,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
周明強:鎮雄縣民政局強化“一老一少”“一困一殘”服務保障,發揮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全縣2669名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已全部納入救助保障,其中建檔立卡戶中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816人,通過改善困難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為貧困家庭減輕負擔,助其實現脫貧。全縣3951名特困供養對象,集中供養人數達856人,有集中供養意愿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實現100%集中供養,保障了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人員的基本生活。加強與縣殘聯溝通,確保信息一致、對象準確,及時足額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助力貧困殘疾人家庭脫貧。
三問打算
抓好落實、推進整改、提高成色
記者: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縣級民政部門脫貧攻堅方面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楊世新:對未納入民政兜底保障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要開展逐戶核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納入保障范圍,確保各項兜底保障政策落實到位。同時,深化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重點整治低保領域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查處“錯保”“漏保”、資金監管不力等問題。持續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五個專項治理”,常態化推進民政脫貧攻堅問題整改。
曹景崇:要以持續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為抓手,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攻堅,確保所有問題見底清零,堅決不把問題帶入“考場”。要加強信息數據比對排查,加強督查、指導,著力解決信息數據不準、政策理解不透、工作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周明強:下半年,鎮雄縣民政局要解決在全面排查識別納入應保障對象的前提下,對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致貧邊緣戶進行臺賬管理、動態監測預警,根據鎮村每月走訪、研判結果,加強與扶貧部門數據比對分析,對收入不達標、有返貧致貧風險的群眾及時救助,切實兜準保障對象、兜住脫貧底線、兜牢保障待遇。同時,加強成果鞏固和政策銜接、管理銜接,嚴格執行脫貧攻堅期內“剛性支出扣減”“單人戶施保”“脫貧不脫保”“救助漸退”等政策,助力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拉依木乃:充分運用“兩不愁三保障”排查成果,對無法通過產業扶持或就業幫助的困難戶實施低保兜底保障。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加大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困難對象的識別和救助。以巡視反饋問題整改為牽引,補齊脫貧攻堅涉及民政領域的短板弱項。強化對漏保對象的排查核實,對全縣38個鄉鎮隨機入戶核查,每到一個鄉都要到最偏遠的村,每到一村都要走訪最困難的群眾。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難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完善主動發現、識別、納入機制,為高質量脫貧攻堅打好基礎。動員全縣有勞動能力或弱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參與公益勞動。
高嘉峻:對已經納入民政社會救助范圍的,要結合社會救助對象動態管理復核,重點查看“分類施保”“漸退幫扶”政策是否落實到位,各類救助供養資金是否足額及時發放,確保其穩定脫貧不返貧。
四問長效
正確引導、因人施策、拓展服務
記者:對于縣級民政部門來說,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促脫貧的同時如何有效防返貧?
周明強:脫貧摘帽后,民政社會救助工作必須堅守農村低保保障線,嚴格執行“脫貧不脫保”和“救助漸退”等政策,讓保障對象穩定脫貧。對整戶無勞動力、弱勞動力的困難群眾,繼續采取低保兜底等救助措施,保障基本生活,防止返貧;對有一定勞動能力但短期內基本生活困難且符合低保條件的群眾,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時,配合有關部門鼓勵其就業或發展產業,避免低保“養懶漢”。還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低保動態管理機制。
高嘉峻:對全勞動力,要引導他們發展產業、轉移就業、自主創業,促進其穩定增收防返貧;對弱勞動力,要通過提升規模養殖、設置公益崗位等,為他們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提供幫助,促進其擴大門路防返貧;對無勞動力的特殊群體,要通過社會保障兜底,統籌抓好農村特困供養對象、生活困難老年人、重度殘疾人、困境兒童等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對民政服務對象由兜底線向保基本拓展,服務內容由“有”向“優”拓展,服務方式從單一的物質救助向綜合救助拓展。同時,在貧困退出方面,要按照退出標準和程序嚴格評估,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