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逆行”書記
——記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民權街道打銅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倪娟

時間:2020-05-1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區報
【字體:    打印

本報實習記者?杜?蓉?通訊員?朱張橋

  編者按:近日,全國婦聯宣傳部、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聯合開展“致敬了不起的她?城鄉社區抗疫巾幗先鋒”發布活動,介紹了10名“城鄉社區抗疫巾幗先鋒”先進事跡。本報開設專欄,連續報道巾幗先鋒的抗疫故事,展現她們的巾幗風采。

  44歲的倪娟是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民權街道打銅社區的黨委書記、主任,已經在該社區工作了14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她便號召社區黨員在微信群里接力宣誓:“我是黨員,我要自覺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武漢加油。”堅定大家打贏疫情攻堅戰的信心。

  打銅社區地處武漢市中心城區,是一個典型的開放式老舊社區,疫情期間防控任務重、壓力大。倪娟沒有被困難壓倒,而是以身作則,始終沖在防疫第一線。作為社區帶頭人,她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好評。

  居民的“知心姐姐”

  疫情初期,社區醫療資源緊張,防護服不夠,倪娟和社區工作者便穿著雨衣挨家挨戶走訪摸排,發現疫情及時上報安排就診。除了做好摸排、測溫工作,倪娟還做好樓棟封閉、家庭隔離、一日兩次消殺工作等,防止疫情在社區內擴散。在社區物資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她優先保障隔離家庭和困難家庭,甚至把自己的工作餐送給居民。

  面對疫情,社區居民難免會有恐慌情緒,為緩解居民恐慌,倪娟用網格群等方式及時傳遞信息,并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張貼在樓棟口、公布在群里,24小時接聽居民電話。社區消殺、代購商品藥品、疏導居民情緒……由于工作量大,經常忙到忘記吃飯喝水,倪娟的嗓子一直都是沙啞的。但她說:“我是一名社區工作者,居民的每一個電話,都是對我的信任,哪怕我現在解決不了,認真傾聽也是對居民的最大幫助,我現在就是要做一名‘知心姐姐’。”

  平安鑼也是齊心鑼

  “社區消毒,關好門窗,咣……”從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開始,每天下午3點到5點,打銅社區的居民總能聽到社區工作者的叫喊聲和敲鑼聲。“敲鑼是我們社區的傳統,以前,社區會在每天晚上7點敲‘平安鑼’,提醒居民注意安全。”倪娟介紹說,從20世紀末的“防火防盜,關好爐灶”到疫情期間的“社區消毒,關好門窗”,社區的打銅巡邏服務已經持續了幾十年。

  疫情發生后,倪娟第一時間將社區的平安鑼服務提前到下午3點,并與志愿者一起對社區進行消殺。同時在晚上7點廣播有關疫情防控的社區《倡議書》,提醒大家不要串門,出門戴口罩,全力確保居民知曉疫情防控知識。

  “一開始,社區的個別居民對晚上7點到9點的廣播表示不滿,后來,居民習慣了敲鑼聲和廣播聲,如果哪一天沒聽到,一些居民還會打電話到社區詢問。”倪娟說,“銅鑼隊”既是消毒隊、巡查隊,也是保障隊,在巡邏、消殺過程中,有需求的居民還會透過門窗向工作人員提出求助要求,特別對那些不用手機的老人來說,“銅鑼隊”的服務起到很大的作用。

  “走到哪,鑼聲到哪,人到哪,服務到哪。”在倪娟看來,“平安鑼也是齊心鑼”,除了提供服務,平安鑼更重要的作用是告訴居民,社區工作者就在他們身邊,只要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戰役。

  疫情讓我們和居民關系更近

  疫情期間,集中收治疑似人員進入隔離點,一些家屬害怕往后退,倪娟卻帶領其他社區工作者沖在最前邊,挨個溝通打消居民疑慮,化解抵觸情緒;有的老人不會量體溫,她主動去為老人量體溫;居民生活有需求,她安排社區工作人員每天準備蔬菜、蛋、面條、大米等基本生活物品送上門去;居民吃膩了蘿卜、白菜、土豆,倪娟便積極鏈接各大超市,盡可能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需求。

  她還積極動員社區社會組織的力量,為居民分發愛心物資。疫情期間,社區“桂香編織社”“水晶之戀烘焙坊”等社會組織創新開展“個性定制”,將愛心物資集中加工為成品,給孤寡老人、困難家庭送去。既方便了獨居老人,同時也避免了食物浪費。

  現在,社區防控進入常態化,打銅社區在做好消殺工作、外來人口入戶登記工作的同時,仍舊號召社區居民“非必要不外出”。

  說起疫情期間最忙碌的那段時間,倪娟頗為感慨,“居民現在很信任社區,一些老年人需要去銀行取錢,都會將存折給社區網格員,讓網格員幫忙去取。疫情反而讓居民和我們社區工作者關系變得更密切了。”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5.1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