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柳 旭
訪談嘉賓
江西省蘆溪縣張佳坊鄉民政所所長 張金秀
河南省鄲城縣石槽鎮民政所所長 范增民
湖北省洪湖市戴家場鎮民政辦主任 戴五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曾多次強調要“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在不久前給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的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
鄉鎮民政工作是落實民政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務民政對象的最前線,工作成效直接關系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直接關系困難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記者采訪了幾名鄉鎮民政干部,請他們談談如何用心用情做好基層民政工作。
記者:您是如何理解“用心”和“用情”的,在基層民政工作中是如何做的?
范增民:我理解“用心”就是要有責任心和誠心,基層民政工作者要用心想事、誠心做事,這樣才能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好。“用情”就是要對工作有熱情、用真情,不僅要把困難群眾當服務對象,還要當親人、家人,真心為群眾辦事解難,讓群眾滿意。每當有民政對象來訪,我都耐心聽對方訴說,然后解釋政策,因戶因人施策,該救助的救助,不符合條件的說明原因,得到對方理解。對由于身體原因不便到民政所辦事的殘疾人,我會騎車到服務對象家中了解情況,確保精準救助、不漏一人。
戴五俊:基層民政工作不傾注情感就不會全身心投入。比如,有群眾申請低保,我們通過調查了解發現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硬傷”,依照相關政策可以不予受理,但如果站在困難群眾的角度想問題,深入了解他們的難處就會發現,還是有在政策范圍內提供一定救助幫扶可能性的。所以說,從事基層民政工作如果不用情,很多時候就不敢擔責,做事就會猶猶豫豫,讓困難群眾感到求助無門,甚至發生觸及道德底線的事。對此,應該堅持用心與用情并重,在服務困難群眾的過程中秉著“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的原則。
張金秀:基層民政工作要用心、用情才能做好,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往年春節期間,都會有晚輩和親人來鄉敬老院看望老人,對于院里的老人來說,這是一年中最開心的一段時間。但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敬老院實行封閉管理,部分老人不理解,心情比較低落,長期下去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基本上兩天去一次敬老院,有時一天去幾次,把老人們當成自己的父母,在院門外了解老人們的想法和需求,給他們講講外面的事情,讓老人們了解疫情的嚴重性,安撫老人們的情緒,想辦法幫老人改善伙食,給院里送防疫物資。
記者: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基層民政工作承擔著怎樣的任務?
張金秀:今年確實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緊迫感和壓力,作為基層民政工作者,更要明白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是靠一件事一件事干出來的。當前,基層脫貧攻堅工作的難點在于社會保障方面,尤其是特殊群體的保障工作,比如:特困人員、貧困戶、低保對象,因災、因病、因殘支出性新增貧困人口監測戶,邊緣戶、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要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及時納入兜底保障范圍,讓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及時有效的保障,要加大工作力度,用實際工作筑牢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的防線。
范增民:決戰決勝之年時間緊、任務重,總覺得有做不完的事。特別是到了攻堅拔寨階段,民政承擔著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的任務,作為基層民政工作者,把黨和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落實到“最后一公里”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深感使命光榮、任務艱巨。目前,河南省持續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政策落實“回頭看”等工作,我所在的鄲城縣石槽鎮還有未脫貧人口122戶、410人,加之脫貧不穩定的返貧戶、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戶,以及因突發事件造成家庭臨時困難的,總體上看任務依然艱巨,如何兜住、兜牢脫貧攻堅的底,是當前基層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戴五俊:從工作氛圍上看,只要涉及脫貧攻堅工作,各級領導一律要求速辦,而且不能出任何紕漏。從工作任務上看,當前基層民政的主要工作有三項:一是精準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殘疾人的“兩項補貼”,二是讓黨和政府的各項關愛舉措全面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三留守”人員,三是為不能如期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精準兜底。
記者:疫情防控常態化對基層民政工作提出哪些新要求?
戴五俊:疫情防控常態化讓戰“疫”作風得以延續,各級黨委和政府持續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對民政工作支持力度更大,這些都讓基層民政工作更有力有效。但也有人動輒以疫情期間無法務工導致生活困難為由申請社會救助,導致民政臨時救助、大病救助等工作調查核對壓力增大,需要基層民政干部增強工作責任心,仔細了解甄別,更加細心耐心做好工作。
范增民: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基層民政工作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比如,引導民政服務對象通過網上交流的方式反映訴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防控常態化還要求社會治理重心進一步向基層下移,基層民政工作也要根據自身職責定位積極發揮作用。
記者:“六穩”和“六保”是中央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出的要求,在基層民政工作中如何落實“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
范增民:我覺得在基層民政工作中,這兩項要求應該理解為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穩定,確保把中央各項民生政策落到實處。具體到鄉鎮民政工作中,應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積極發揮民政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真正落實“應保盡保”措施,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底兜實、兜牢。
戴五俊:基層民政工作應當把“保基本民生”工作做得更實,就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樣,有組織地對轄區內民政服務對象進行入戶調查,了解具體情況,進行精準幫扶。對于保基層運轉,我認為應該增加對鄉鎮民政工作運轉資金的財政投入,加大基本工作經費保障力度。
張金秀:“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對基層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求我們充分利用民政臨時救助政策,加大分類施保力度;另一方面要求我們進一步組織開展好支出型貧困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人群納入保障范圍,使符合條件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后返貧人口、新增貧困人口監測戶、邊緣戶納入兜底保障范圍,使農村低保政策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確保困難人群生活有保障。
記者:去年是“基層減負年”,您在實際工作中感覺文山會海等問題是否有所好轉?
范增民:與往年相比確實減負不少,各類報表少了,多頭重復考核少了,文件下發及會議少了。但各項工作落實的督查巡查并未減下來,也需花費一些時間去面對。總體上看,基層減負之后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就我們縣而言,基層民政干部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脫貧攻堅政策落實和服務群眾上。
張金秀:我能很明顯感受到相關部門為此做出的努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去年我們鄉政府的發文數量比前年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對我們基層民政干部來說,可以把更多以往用在閱讀公文、開會方面的時間省下來,投入到為困難群眾服務中去。
記者:請分享幾條做好基層民政工作的經驗。
張金秀:我認為做好基層民政工作,要有“五顆心”。一是信心,組織選擇我們來做民政工作,就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二是決心,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想方設法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三是耐心,一些群眾可能會因為對工作流程不了解而產生不滿情緒,只要我們能堅持耐心勸解,工作就不難做。四是愛心,只有設身處地為群眾謀福利,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五是初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宗旨,要用實際行動在工作中踐行入黨的初心。
范增民:從事基層民政工作,有幾點我認為很重要。一要依靠黨委和政府。在基層開展民政工作,一定要依靠黨委和政府,這比一個部門安排布置工作效果好得多,重要工作要及時向鄉鎮主要領導匯報。二要借力村級組織。基層民政工作任務落實的重心在村,基層民政干部要與村級主要負責人保持良好的溝通,學會借助村級組織的力量,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三要明確責任分工。民政所日常工作責任到人,各自干好各自的活,誰出問題誰負責,同時處理好分工與合作的關系。四要注重政策學習。一定要深入學習工作中涉及的政策,防止理解有偏差,落實工作不到位。五要注重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各類民政對象的一手資料,為精準施策打牢基礎。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