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守崗位、日夜值守,英勇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用實際行動彰顯勇于擔當、甘于奉獻、服務居民的初心。本報今日開設“戰疫情·社區群英譜”系列報道,介紹抗“疫”一線城鄉社區優秀社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以激勵全國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繼續發揚連續作戰作風,抓細抓實社區防控各項工作,為最終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再立新功。
堅守抗“疫”一線?時刻沖鋒在前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鯨園街道古北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愛花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舍小家顧大家,時刻堅守在戰“疫”最前列,奔波在每個樓道和卡口,盡全力捍衛著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
時刻將居民安危系心間。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王愛花就像一顆永不停息的陀螺,每天十四、五個小時不停歇地轉動。穿街走巷、挨家挨戶確認信息,全力做好人員排查。小區需要封閉管理了,她第一時間發動志愿者紅色招募令,年近80的老黨員、年過半百的協管員、帶病盡責的樓長紛紛挺身而出,踴躍報名,當晚就組建了一支4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社區需要封堵出入口了,她不顧天寒地凍,在近零下10攝氏度的嚴寒中,頂風冒雪帶領工人、志愿者將13個路口封堵得嚴嚴實實,凌晨1點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手凍疼了、腳凍麻了、身子凍透了,她毫無怨言。“堅持就是勝利,再多的辛苦,能夠換來社區的一方平安,我就覺得值了!”王愛花堅定地說。
始終堅守戰“疫”第一線。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將80多歲的老父親以及90多歲的婆婆暫時“拋在腦后”,而將值班人員的冷暖、社區居民的安危、封堵路口的狀況時刻惦記在心。到老父親家10分鐘的路程現在變得遙不可及,“愛花啊,你都在忙什么?我都快一個月沒看到你了。”聽到父親電話那頭責怪的聲音,王愛花心頭不由地一酸。她安撫好老父親后,甩了甩頭,抹干眼淚,又精神抖擻地投入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回到家中,她累得話也不想說、飯也不愿吃,一頭倒在床上就睡。愛人埋怨道:“你都50多歲的人了,快退休了,至于這么拼命嗎?”“平常日子,居民都那么支持我,這個時候,作為一名黨員,作為社區居委會的帶頭人,我不沖在前誰沖在前?”王愛花耐心地解釋。
傾心呵護外來返威人員。社區涉及居家隔離(包括境外)人員累計367人,如何服務好這部分人,王愛花頗是動了一番心思。對所有外地來(返)威的人員,她創新實行321(三見面、二告知、一檔案)工作法。對境外來(返)威人員,她探索實行“事前、事中、事后”三步走服務模式。事前,聯合派出所實地查看住所,對不符合一人一室隔離條件的,勸導同住人搬出居住,無法解決住所問題的,對接街道為同住人安排住宿,或協調本人自費在集中居住點繼續居住7天;社區提前將宣傳資料和防疫物資配送到位,并通知親屬提前做好7天量的生活用品儲備。事中,確定接回人員車輛分配、路線規劃、卡點通行等事項,做到與專車專人信息共享同步、環境排查到位、專車順利通行。事后,配備“七大員”專班管控,建立“一人一群”微信群,同步加強輿論引導、衛生消毒等相關工作。
積極動員凝聚社區正能量。針對轄區“老年人多,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防疫信息不通暢”的問題,王愛花在社區內挑選了一批聲音洪亮、居民熟識度高的黨員骨干,組成“紅色防疫宣傳隊”,并帶頭每天采用大喇叭喊話的“土辦法”,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要點以及防疫最新要求,以至于每名隊員都喊出了一副“沙嗓子”。王愛花說:“我們就是要發揚共產黨員干實事、求實效的工作作風,通過這種親力親為、直奔一線的方式,讓居民更直觀地了解社區、支持社區,也更能深刻意識到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疫情防控期間,居民通過家里的窗戶,紛紛向宣傳隊伸出了大拇指,對這種實打實、接地氣的做法予以點贊。(山東省民政廳推薦)
退役軍人書寫抗“疫”不凡篇章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大多數人一如既往的春節習慣。那些難得的家人團聚、親朋好友聚會不得不取消,沒有了紅火的氛圍,也沒有了各種各樣的戶外活動。
當每個人都待在各自家中抗“疫”,度過這樣一個不同以往的春節之際,涌現出了一批“最美的逆行者”。在爭分奪秒的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們為了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舍小家為大家。終日奮戰在防控一線,他們的無私奉獻,感動著每個人的心。
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長來鎮羅村村委會支部委員陳意建就是千千萬萬奮戰在抗“疫”一線工作者中的一員。作為一名退役軍人,陳意建自2011年開始一直在村委會工作,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為廣大群眾服務。作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他在疫情防控時第一時間沖上了抗“疫”前線。1月26日,接到上級指示安排部署,開始設卡防“疫”工作,陳意建與同事對過往的車輛進行登記、測量體溫,親自上門分發抗“疫”宣傳資料到各家各戶。他和同事們說:“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眾志成城,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硬仗。”
在連續堅守抗“疫”一線的第11天,2月5日交班時,陳意建突感身體不適,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其他同志把他送到醫院,經醫生檢查被確診為腦溢血,在醫院全力搶救下,陳意建終于度過了危險期。住院期間,陳意建不斷地問醫生:“我的病什么時候好,我要早點回到抗‘疫’一線和大家一起戰斗。”住院21天后,病情剛有好轉,陳意建就要求出院。一出院,他就回到了抗“疫”戰場的前線。鎮村干部囑咐他,剛出院應該在家多休息幾天,待身體恢復了再回來一起戰斗。他卻風趣地說:“我是一名退伍軍人,身體硬朗得很,病早就好了,抗‘疫’的戰場上哪里少得了我們退役軍人。”陳意建的話感動了在場的每個人。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役中,退伍軍人陳意建初心不忘,退伍不褪色,一如既往保持軍人本色,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凡的抗“疫”篇章!(廣東省民政廳推薦)
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初心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海馬公園社區黨支部書記穆德春于2009年參加工作,2012年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幾年來,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地履行職責,用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實踐著人生的價值,以基層社區工作者的職責守護著海馬公園社區居民們。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社區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穆德春作為海馬公園社區黨支部書記,面對社區6個居民區,19棟商務樓宇,她沒有退縮與害怕,主動請戰迎頭而上,身先士卒,勇當先鋒,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多措并舉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在此次防疫工作中,她嚴格卡點設置標準,做到“三個三”,即:三防控(測溫計、消毒設施、廢棄口罩收集箱),三記錄(人員排查登記本、重點人員登記本、值班登記本),三宣傳(倡議書、車牌提示單、處置流程圖,實行“一測三查五登記”,即:測體溫;針對返鄭人員詳查來源地、返途方式、有無不適癥狀;進出人員登記基礎信息、聯系方式、居住地址、活動軌跡、身體狀況,全天24小時不間斷開展卡點防控。
她第一時間按照樓院建立了微信工作群。通過電話、微信調查等方式,展開全面的地毯式摸排。另外,在小區醒目位置懸掛了宣傳標語,張貼了疫情防控告知書,并聯合小區物業對點位組織統一消毒。為避免接觸感染,在電梯按鍵處放置一次性抽紙。在小區卡點處放置小喇叭,全面有效落實綜合性防控措施。
對居家隔離人員,采取“四個一”關懷服務,即:每天一個問候電話(微信),一次生活慰問(代購生活必需品),一次測量體溫,一次垃圾回收,并積極發動轄區愛心企業為居家隔離人員送藥、送菜、送水果,讓居家隔離人員感受到關懷。
接到業主確診“新冠肺炎”的通知后,她立即對接物業,現場封鎖相關樓棟,封死出入口禁止車輛進出,居民不得外出。隨后對園區實行封閉管理:相關樓棟所有業主和其家人禁止出入單元樓;電梯斷電,留一部電梯供工作人員配送生活物資;由專人幫其代買生活用品;相關樓棟門口安排專人在崗;設置警戒帶防止他人進出;車輛禁止進出;其他單元樓的業主,每天每戶可安排一人進出小區一次外出采買生活必需品(花名冊登記備案),所有進出小區的人員需要攜帶身份證登記、核實身份,并接受體溫檢測。目前確診病例密切解除者和該樓118人已全部解除隔離,無新增感染病例。
社區工作任重道遠,作為基層干部,穆德春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有效部署保障了社區居民健康,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用真心和無悔的付出贏得了廣大居民的肯定和好評。(河南省民政廳推薦)
疫情不停?腳步不止
班照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縣九渡鄉九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他沖鋒在前,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好的,我馬上到”,班照偉接到鄉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通知后,沒有一絲遲疑,馬上驅車前往九經村部落實工作。大年初二開始,從最初的成立村防疫工作領導小組、完善應急預案,到后期天天和村“兩委”成員張貼疫情防控宣傳單、利用宣傳車向村民宣講防疫知識、入戶排查三類重點管控人員及發熱人員、在九經村疫情防控監測點嚴格登記和篩查進村來訪人員,整整二十多天,他一天都沒有歇過,每天奮戰14個小時以上是常態,經常是深夜才回到家。
連日的辛苦排查,引發了班照偉的胃病舊疾。2月16日,他簡單扒了幾口飯之后,就要趕著和掛村干部蒙東毅到九經村沙一、沙二屯發放《告知書》,村委會副主任潘亞娥提醒道,“書記,你身體還沒恢復,慢慢吃”,班照偉擺擺手,就和同事投入繁忙的防疫工作中。后因感覺肚子劇痛,班照偉便騎車返回家中,回家后便出現了便血、嘔血癥狀,被緊急送往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經醫生診斷,是因為他連續二十多天帶病奮戰在戰“疫”一線,勞累過度引起胃出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還沒有結束,班照偉不顧還沒恢復好的身體,又返回到戰“疫”一線。他說,“我爸是1975年入的黨,在他的教育下,我也在201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身為黨員,又是村支書,理應沖在前面。我送給自己的一句話就是——疫情不停,腳步不止。”
心懷赤子之心?全力保護居民安全
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正寧路社區黨委書記張丁丁每天早出晚歸,沒有時間探望生病在家的父親,沒有時間與同在社區一線的愛人多說兩句話,一日三餐大多是方便面,但轄區的每一個網格、每一個樓棟里,都留下了張丁丁走過的痕跡。每一個實施方案、每天的新通知、每一個數字、每一本臺賬在她的腦海里清晰可見。
為了做好一線疫情防控,她帶領社區工作人員,琢研切實可行的方案,以居民群眾容易懂,容易接受的方式將信息傳遞給每戶居民群眾。針對復工轄區單位眾多的實際情況,一方面考慮如何方便單位,一方面又要重點控制疫情,張丁丁在社區門口開放地帶專門設置了“復工微信群”,方便單位、商戶第一時間做好開業防疫準備,讓復工復產與疫情控制同步進行。
“正寧路農貿市場”是較早復工的單位之一,同時又是經營戶多、客流量大的單位之一,為了保障轄區居民的菜籃子,同時又要控制疫情,張丁丁每天都要多次前往督促市場做好消殺、做好售賣商販體溫測量及購物居民體溫檢測,在市場購買消殺酒精有困難的情況下,協調為其配置酒精。張國仁牛肉面、放哈咖啡等等商戶都是在蘭州市內比較有名的商家,從他們復工以來,社區每日都要加派人手協助其維護秩序。
張丁丁和全體一線工作人員辛勤付出,就是為了“轄區安,居民安”。2月13日氣溫驟降,張丁丁馬上協調為正寧路的各卡口點更換厚帳篷,凌晨2點30分,徐家巷卡口居民發燒,心里害怕急了,電話打給了張丁丁……她一邊叮囑工作人員將居民勸回家里等待,一邊聯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經過醫護人員的檢查,該居民并無大礙,只是有點感冒,張丁丁這才放下心來,此時已是凌晨4點。疫情期間張丁丁堅持24小時接聽電話,生怕耽誤了防疫大事。在帶班期間,張丁丁都會和社區人員對每個卡口點的整體防疫情況進行檢查,對不到位的地方,耐心細致地與卡口點人員對接溝通,指導及時調整。把防疫工作做得細之又細,實之再實。雖然辛苦,偶爾還會受到居民的不理解,但張丁丁總是笑著說“我們沒有銅墻鐵壁,有的只是一顆赤子之心,我們一定竭盡全力保護居民安全。”(甘肅省民政廳推薦)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