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區:最美全家福 記錄美好時刻
王紀平
10月17日,北京市密云區第二屆“社區鄰里節”活動在果園街道華遠瀾悅社區啟動。舞蹈《吉祥》拉開文藝演出帷幕,歌曲《紅旗飄飄》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精彩節目贏得居民們的陣陣掌聲。演出結束后,居民們爭先參與了五子棋、象棋、托球、跳繩、立體式投籃、垃圾分類小游戲等多個項目。每個項目分別設立獎項,每完成一個項目,居民都可以領取一個小獎品。現場還有專業的攝影師為居民拍攝“鄰里節最美全家福”,記錄下幸福美好時刻。
全區96個社區圍繞“鄰里守望相助 共建美好家園”主題,結合黨(團)員回社區報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北京冬奧宣傳、衛生健康宣講、脫貧攻堅、社區垃圾分類動員等工作,因地制宜,調動轄區資源,突顯社區特色,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
密云區通過開展“社區鄰里節”活動,吸引社區更多家庭、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社區活動,營造社區鄰里和諧相處的氛圍,為推進全區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貢獻力量。
平谷區:舉辦趣味特色活動 促進鄰里相知互助
劉 歡
10月17日,北京市平谷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聯合濱河、興谷兩個街道,分別在樂園東社區和承平園社區舉辦“社區鄰里節”活動分會場啟動儀式。結合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垃圾分類進千家、綠色環保入人心”活動,為社區居民發放垃圾分類積分卡,舉辦垃圾分類趣味運動會等,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引導居民積極主動參與生活垃圾分類。
平谷區42個社區舉辦90多項活動,既有黨員回社區報到、垃圾分類宣傳等促進社區整體文明素質提升活動,也有文體、休閑、健康促進等社區趣味活動,還有走訪困難群眾、關愛獨居老人和困境兒童與志愿者結對等弘揚社區公益慈善正能量活動。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不僅給社區居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更促進了鄰里之間的相識、相知、相熟和相助。
大興區:打造人人共享社區生活新風尚
本報記者 田亞碩
為營造鄰里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園的濃厚氛圍,10月17日,在北京市大興區清源街道棗園小區中心廣場,北京市第二屆“社區鄰里節”大興區分會場啟動儀式與市級主會場同步舉行。
活動現場,設置了文藝演出、表彰身邊英雄、垃圾分類知識競答、居民議事廳揭牌、鄰里全家福、鄰里跳蚤市場、垃圾分類紙牌競賽、便民服務大集、鄰里共度重陽等多個環節。社區居民通過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和形式多樣的活動,表達對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給社區帶來新面貌的喜悅,并向疫情期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志愿者致敬。現場,居民代表還發布了社區鄰里公約倡議書,打造新型鄰里關系。
本屆鄰里節充分發揮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社區社會組織、社區黨員、團員、居民代表、樓門院長等的積極作用,通過社區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展板等平臺進行廣泛宣傳。各社區開展了“拉家常”“文明鄰里互助學堂”“志愿鄰里服務社區”“書香社區”、最美抗疫人攝影展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活動,惠及老、中、青、幼等各年齡段人群。據統計,全區238個社區將開展500余場活動,將社區打造成鄰里心靈相通、情感相親、精神相依、守望相助的和諧家園。
鄰里相依,唇齒與共。大興區通過開展“社區鄰里節”活動,將鄰里互助作為社區常態化工作,進一步改善鄰里關系,不斷加強社區治理能力,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
東城區:線上線下共話家常同享鄰里情
梁 爽
10月17日,北京市東城區在“美后肆時”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舉辦分會場啟動儀式,拉開全區第二屆“社區鄰里節”活動帷幕,與全市同步啟動此項活動。全區177個社區圍繞“鄰里守望相助 共建美好家園”主題,舉辦了344場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共有2.18萬余人次參加活動。與第一屆不同的是,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全區居民積極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方式參與其中,互相交流,在“社區鄰里節”的平臺上共話家常、同享鄰里情。
活動現場,策劃開展了“和巷文化之四合院過鄰里節”活動,分為“和巷韻味”“和巷風味”“和巷憶味”“和巷趣味”四大主題板塊,以及四合院故事會、景山養生堂、景山票友大會、景山家宴、景山生活家、景山繪畫館、鄰里市集等13項特色活動,突出景山地區社區文化特色,體現社區居民鄰里互助、和諧融洽、共筑美好生活的時代風采。
全區各社區結合各自優勢和居民意愿都舉辦了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社區居民走出家門,發揮各自所長,密切了鄰里關系。通過舉辦鄰里節活動,既促進了熟人社區的建立和完善,使社區鄰里間的陌生感逐漸消除,創造鄰里守望和互幫互助的社區氛圍,又提高了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承和睦、友愛、互助的鄰里精神,實現城市善治。
海淀區:建立常態化鄰里互助服務活動機制
陳 晨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為豐富居民文化生活,10月17日,北京市海淀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主辦的第二屆“社區鄰里節”活動在曙光街道拉開帷幕。全區29個街鎮分別設立分會場,581個社區結合各自特色舉辦主題活動,旨在增進居民感情,描繪出一幅“鄰里敘情,守望互助”的美麗畫卷。
當日,線下主會場分為文藝匯演、傳統文化展示、法律咨詢、便民服務和趣味運動會五個活動區域。啟動儀式后,文藝匯演區的歌舞、口技、朗誦等節目逐一上演。傳統文化展示區更是精彩不斷,國學宣講、毛猴制作,讓觀眾們贊嘆連連。法律咨詢區,由中華遺囑庫、基金會、保險公司和婦產醫院專業人員組成的專家團隊,聚焦居民最關心的法律、理財、公共衛生及心理健康問題,為前來咨詢的居民提供專業解答。便民服務區、趣味運動會區,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調動了現場觀眾參與的積極性。
本屆“社區鄰里節”活動,為展現社區歷史、體現社區人文特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提升居民社區共同體意識拓展了渠道,有助于進一步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共同體,營造鄰里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園的濃厚氛圍。海淀區還建立“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周末有安排”的常態化鄰里互助服務活動機制,打造了海淀“社區鄰里節”特色品牌。
朝陽區:豐富多彩的鄰里嘉年華活動
曾詩雨
10月17日,北京市第二屆“社區鄰里節”在朝陽區麥子店街道藍色港灣啟動。作為全市鄰里節的主會場,朝陽區在亮馬河畔舉辦了豐富多彩的鄰里嘉年華活動。兩個多小時里,吸引了周邊上千居民和游客參觀體驗。
在嘉年華現場,共設置了鄰里故事展示區、扶貧助農展賣區、冬奧體驗互動區、非遺展示互動區、居民手工互動區、居民才藝互動區、垃圾分類互動區、公益服務互動區八個特色活動專區。其中,冬奧體驗互動區、公益服務互動區和非遺展示互動區,特別受老人和小朋友的喜愛。
“怕涼嗎?”“睡眠怎么樣?”“一服藥熬成兩遍吃。”……在公益服務互動區,同仁堂的義診臺前排著多位等候看病的老人。家住朝陽區棗營北里社區的司奶奶,就是其中一位。69歲的司奶奶說:“我的眼睛看東西有時有些模糊,一直都想去醫院看看,但專家號太緊張,而且疫情防控期間,大多數醫院都是網上掛號,我也不太會操作,如今有主治醫師到家門口問診,我特別開心。”
在冬奧體驗互動區,排隊體驗冰壺、冰球射門和VR滑雪等迷你冬奧會運動項目的孩子和家長絡繹不絕。35歲的遼寧游客小林介紹,本是休假帶孩子旅游,沒想到碰到鄰里節,活動項目特別豐富。他還特地讓孩子體驗了冰壺運動,趁機給孩子普及了一下奧運知識。
吹糖人、絲綾堆繡、老北京風車、草編、面塑、風箏等非遺項目吸引了眾多小朋友駐足。在非遺傳承人的引導下,孩子們不僅可以現場體驗非遺項目,體驗完后還能拿走自己制作的糖人、風車等。從早上8時起,非遺傳承人、民間草編藝人張幫壽便一直在展臺前忙碌著。3個多小時里,他的手就沒有停過,一直在編螞蚱、青蛙、螳螂等草編玩具,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
豐臺區:“社區鄰里節”成為地域文化品牌
汪魯兵
北京市豐臺區第二屆“社區鄰里節”啟動儀式于10月17日在東高地街道航天萬源廣場舉行。東高地街道充分發揮屬地航天科工資源優勢,聯合航天一院青年志愿者211廠、錢學森學校、東高地第三小學以及各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活動。現場充滿航天元素,設有航天科普展區、航天模型展示與科普展板,開展了航天專家講航天故事、航天志愿者為居民免費理發、航天醫院醫護人員為居民免費體檢、兒童共繪航天夢等活動。同時,針對居民關切的熱點問題,設置垃圾分類、光盤行動、業委會、防電信詐騙等宣傳展臺。當天,還邀請東高地街道垃圾分類文明家庭代表做“一周一小時,一戶一小時”守桶行動承諾,為街道垃圾分類文明家庭頒發獎章。
豐臺區21個街道(鄉鎮)、353個社區都組織開展了鄰里節系列活動,“社區鄰里節”已成為豐臺區地域文化品牌。
豐臺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鄰里節”包含豐富多彩的內容,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是居民同樂的嘉年華,讓社區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到社區大家庭,讓鄰里關系更加和諧,讓城市更加美好。與此同時,依托“社區鄰里節”系列活動的開展,社區文化更加豐富,鄰里情誼更加濃厚,不斷提升了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順義區:發布“暖心橙”公益一家人卡通形象
姚殿瑩
10月20日,北京市第二屆“社區鄰里節”順義分會場在雙豐街道馬坡花園第二社區舉行。活動現場,除了有舞蹈、時裝表演、小品等文藝節目外,還邀請暖心橙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宣講了抗疫故事。據雙豐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暖心橙志愿服務隊是街道在社區精細化治理方面打造的一個品牌。在疫情防控中,街道15個社區3000余名暖心橙志愿者化身守門員、巡燈員、消毒員、快遞員,成為居民身邊最有溫度的“好鄰居”。當天,雙豐街道還對“暖心橙”公益一家人卡通形象進行了發布,暖心爺爺、暖心奶奶、橙爸、橙媽和橙寶,5個家庭成員分別代表著每一位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的“暖心橙”志愿者,詮釋出向上向善、守望相助的新時代精神。
據介紹,本屆鄰里節期間,順義區其他街道也分別結合社區實際,因地制宜地開展了鄰里節活動。空港街道以《火火的中國》腰鼓表演拉開活動序幕,通過《中國夢》《我和我的祖國》《厲害了我的國》等節目表達了基層群眾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勝利街道通過組織卡拉OK大賽、趣味體育活動、文體休閑活動等,生動地展示和諧鄰里關系。石園街道開展“我的家園我做主,六件大事要踐行”居民集體簽約儀式,助推社區治理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光明街道舉辦“多姿光明、花香光明、便民光明、書香光明、環保光明、孝親光明”系列活動,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懷柔區:集中開展“社區鄰里互助文化周”活動
武龍元一
10月17日,北京市第二屆“社區鄰里節”懷柔區分會場啟動儀式暨懷柔區“抗疫一線最美社區志愿者”關愛嘉許活動在懷柔濱湖萬米公園舉行。活動在《母親是中華》歌聲中拉開序幕,原創歌曲《等著我回來》歌頌了最美逆行者在危難面前奮不顧身的決心和勇氣,記錄短片《我心中的最美志愿者》展現了疫情防控中廣大社區志愿者平凡而偉大的感人瞬間,原創京東大鼓《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喚起了人們對鄰里情的深深共鳴,居民代表圍繞垃圾分類等熱點話題還發起了倡議。
在“鄰里守望健康互助 文明潤心創城有我”主題公益嘉年華現場,設置了“鄰里情”“鄰里幫”“鄰里愛”“鄰里樂”“鄰里頌”五大展區,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集中展現鄰里文化,吸引不少居民參與其中。
啟動儀式后,懷柔區以街道、社區為單位集中開展“社區鄰里互助文化周”活動。由街道、社區自擬活動方案,整合轄區資源,組織垃圾分類、文明養犬、趣味運動會、公益義診等百余場活動,吸引居民走出家門、相聚社區,共享美好社區生活,感受鄰里間的溫度。同時,為確保活動的可持續性,懷柔區還按照“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周末有安排”的整體要求,在社區內組織開展常態化鄰里互助活動,進一步推動形成“鄰里一家親”的良好社會風尚。
通州區:表彰最美抗疫人 深化“樓門文化”
郭 玥
10月21日,由北京市通州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等十多個部門共同主辦的2020年通州區“社區鄰里節”系列活動在新華街道國防廣場啟動。本次活動覆蓋全區各個城市社區,除文藝演出、豐富多彩的現場互動項目,還表彰了經民主選舉出來的“最美社區抗疫人”。
“活動中,我看到了我們樓棟的王大姐當選為‘最美社區抗疫人’,真的很激動。沒想到,身邊還有這樣的英雄。防疫期間,她不間斷地為5樓獨居的劉婆婆買菜、買米,解決生活困難,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鄰里情,讓我動容。”玉橋街道玉橋南里南社區居民陳女士激動地說。
通州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最美社區抗疫人”,也是通州區品牌社區建設項目“樓門文化”的實踐者和發揚者。疫情防控期間,樓長、層長、志愿者積極主動參與樓層防疫工作。在防疫抗疫中,各基層黨員在通州“樓門文化”的基礎上融合“基層黨建”及“議事協商”,形成“一體兩翼”新型社區治理和服務模式,讓基層黨建賦能“樓門文化”。
隨著“社區鄰里節”活動的深入開展,通州區社區治理和服務工作將在堅持“以人民需求為導向”的基礎上重視品牌建設,始終服務副中心規劃和建設,鞏固“樓門文化”“三化治理”“社區議事協商”等建設成果,進一步圍繞“三社聯動”打造更多品牌與特色項目。
昌平區:在參與互動中加深鄰里情
李顏宏
北京市昌平區第二屆“社區鄰里節”主會場活動于10月17日在亢山廣場舉行,吸引200余名社區居民參與。活動現場,來自社區的文藝骨干表演了合唱、舞蹈、樂器合奏、秧歌等精彩節目,分享了感人至深的鄰里家書、抗疫故事。旱地冰壺、詩詞飛花令、垃圾分類游戲、京劇臉譜工坊、鄰里書法展示等豐富有趣的鄰里互動活動,進一步激發了社區居民的參與熱情。
本屆“社區鄰里節”活動持續一周,全區18個鎮街、242個社區圍繞“鄰里守望相助 共建美好家園”主題,開展各具特色、居民喜聞樂見的線上線下活動,進一步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力促社區居民鄰里和諧。
西城區:每月一主題推動形成社區文化
趙書凱
10月17日,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康樂里社區舉辦“社區鄰里節”主題活動。這里既是西城區第二屆“社區鄰里節”的總會場,也是康樂里社區第十四屆“社區鄰里節”的會場。活動中,社區工作者自編自演的小品《居家觀察的日子》及《桶前值守》重現了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工作者對居家觀察人員的照顧、開展垃圾分類后發生在社區的小故事。一場別開生面的七零八零運動會將活動推向高潮,來自廣安門內街道的100個家庭,老中少三代齊上陣參與了懷舊運動區、猜題互動區、兒童易物區的游樂項目。猜題互動區,讓社區居民重溫了物業管理與垃圾分類政策知識;兒童易物區,孩子們互相交換手中珍愛的玩具或學習用品,傳遞了友情;懷舊運動區,跳皮筋、扔沙包等游樂項目將70后、80后帶回兒時,激發了社區居民重構鄰里關系的熱情。當天,還為抗擊疫情作出突出貢獻的醫護人員、駐區單位、下沉干部、志愿者等抗疫一線單位及個人授予“最美抗疫人”稱號。
今年,西城區“社區鄰里節”改變往年集中舉辦大型活動的形式,每月設定一個主題,各社區以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高頻小規模地開展鄰里節活動。通過組織傳統節慶活動、舊物改造、文明倡導、議事協商、社區達人挖掘、傳統文化傳承等串聯了年度多個主題,推進形成社區文化,引導居民共建美好家園。
延慶區:社區在居民互助互幫中展現親情和溫度
張 琦
10月17日-25日,北京市延慶區各社區以“鄰里守望相助 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圍繞“抗疫情”“迎冬奧”“守公約”等開展90余項社區活動,吸引4000余名社區居民踴躍參與,將“社區鄰里節”打造成社區居民傳承和睦、友愛、互助鄰里精神的重要載體。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拉近了社區居民的關系。在香水園街道石河營西社區,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一張張居民參與疫情防控的身影,社區居民圍坐一起,回顧半年多來共同防疫的點點滴滴,分享鄰里間的感人故事。李大媽和王大媽都是退休職工,樓前樓后住著卻不相識,社區防疫值守時兩個人分在同一班,現在成了閨蜜,一起接送孩子、買菜,還一起參與垃圾分類桶前值守。
全區39個社區都以“最美抗疫人”為主題開展鄰里節活動,紛紛夸贊著身邊的“好鄰居”,氣氛歡快、活躍,居民之間的心也貼得更近了。社區就在居民互動、互助、互幫中變成了有真情、有溫度的生活空間。
冬奧會是延慶的大事。不少社區圍繞“迎冬奧”開展活動,讓居民走出自己的“小家”,融入社區的“大家”。儒林街道康安社區組織居民將自己心中冬奧會的美麗藍圖手繪到T恤衫上,共同期盼2022年的到來。百泉街道湖南社區的冬奧大集上,居民將體育用品相互置換,聊著各自熱愛的體育運動,許多人還相約一起打比賽。不少社區還辦起了運動會,百泉街道燕水佳園社區舉辦居民集體健步走活動,百泉街道振興北社區組織親子運動會,鄰里間“互幫、互助、互愛”的風尚伴著歡笑容、加油聲在整個小區傳遞開來。每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臉,正是延慶區打造“文明”“和諧”街區的生動注腳。
門頭溝區:傳承發揚和睦友愛互助鄰里精神
陳 永
10月17日,北京市門頭溝區第二屆“社區鄰里節”在龍泉鎮中門寺南坡一區社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圍繞“鄰里守望相助 共建美好家園”主題,旨在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和睦、友愛、互助的鄰里精神,增強居民對社區大家庭的認同感,進一步調動廣大居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分會場設置了文藝匯演、便民服務和志愿服務三大板塊。除了精彩的文藝活動,便民志愿服務同樣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配鑰匙、理發、測量血壓血糖等服務攤位前人頭攢動,獲得居民一致好評。
據悉,門頭溝區各鎮街還相繼開展小車會和秧歌表演,重陽節餃子宴暨表彰敬老模范、最美夫妻,舉辦惠民公益大集,組織“鄰里和”親子手工制作等特色活動,切實讓廣大社區居民在參與社區治理中收獲快樂。便民志愿服務除了在鄰里節活動現場擺攤,每周還會在社區綜合治理中心服務轄區居民,增進居民的社區歸屬感,推進文明美好家園建設。
近年來,門頭溝區通過創建文明小區、文明樓門、文明家庭,著力打造“一居一品”“一居多品”,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創城氛圍。鼓勵各鎮街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創新工作舉措和方法,不斷營造全民關心、支持、參與社區治理的良好氛圍,讓“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理念在每個社區開花結果。
房山區:志愿服務拉近鄰里關系
劉淑娟
10月20日,北京市房山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聯合燕山地區星城街道在星城孝廉廣場舉行房山區第二屆“社區鄰里節”活動。
啟動儀式現場,為每個居委會設置一個情景區,分別展示本社區鄰里關系的一項內容,可下棋、打牌、聊天,為老人按摩、義務理發、量血壓,修自行車、磨刀,居民可逐一體驗。
活動現場的工作人員大部分來自各社區志愿者團隊,其中有不少是社區在職黨員。一位在職黨員介紹,社區平時也會開展志愿服務,大部分志愿者和居民互相熟識,社區濃厚的志愿服務氛圍影響到了每位普通居民。
此次活動,不僅為社區居民搭建了相互認識的平臺,也讓居民了解社區,引導他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
近年來,房山區各社區積極開展志愿服務,組建社區志愿者服務隊,在鄰里間形成良好的互幫互助氛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