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堯
“有人要殺我,有人要殺我,快救救我啊!” 2月12日,一陣狂躁的呼喊,讓四川省成都市精神病院(成都市德康醫院)瞬間緊張起來。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該院收治的第一個高危險系數精神疾病患者;這是戰“疫”進行中,這家由成都市民政局直屬的精神疾病醫療機構,遭遇的一次最嚴峻的挑戰……
特殊照護59小時
2月12日,派出所協同120送來一名流浪人員,經查身份證系湖北籍。該患者患有被害妄想癥,有明顯精神障礙癥狀,并有發熱、咳嗽等癥狀。非常時期,院方絲毫不敢大意。
按照預案,院方馬上聯系了青羊區防控中心,對病人進行血常規等檢查,初步診斷患有病毒感染的肺部疾病,與新冠肺炎極其相似。
初步診斷,進一步拉升了全院戒備狀態。院方立即將發熱診斷室重新布置,形成隔離室。但是,院里也面臨防護用品緊缺的窘境——全院僅有的幾件符合標準的防護服、N95口罩已全都在發熱門診,有捉襟見肘之虞。當時有人經過計算,接診一名患者,只要執行規范防護,幾小時后防護用品就會用盡。
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門診部護士長劉敏,本來并未在發熱門診值班,但當她得知院內出現的特殊情況后,立刻主動請纓。為節約防護用品,她決定不安排其他護士接班。同時,精神科醫師潘光君、精神科男護士長曾洲、內科主任何倩等也相繼申請參戰。就這樣,這4位醫護人員主動承擔起了對特殊病人的醫學隔離觀察重任,分兩組輪流值班,實行24小時嚴密監測。
患者入院后不愿睡床上,一直蹲在廁所角落里,并一直咳痰、吐口水等,也不配合醫務人員工作,甚至拒絕進食。有時劉敏不得不一勺一勺喂他吃。劉敏說,由于患者精神癥狀不穩定,她必須反復向患者解釋,耐心勸他進食。幾個小時下來,劉敏的護目鏡上籠罩著滿滿的水蒸氣,戴著手套的雙手也被汗水泡得發白。
為最大限度節約防護物資,4人穿上了尿不濕,每班堅持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長達12小時。
在照護這位特殊病人的50多個小時里,潘光君頗多感觸。為了確保女同事的人身安全,他與曾洲多次主動要求延長在崗時間?!爱敃r沒想太多,雖然情況危險,但我也必須要上。”回想起當時的經歷,潘光君語氣淡然,但依然堅定。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的59個小時里,4人小組沒有離開隔離區域一步。
“你們對我真好,謝謝照顧我!”患者精神狀態得到控制,有時還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2月14日晚上9點30分左右,青羊區疾控中心和成都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結果均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陰性。
看到最終檢測報告,所有醫護人員長舒一口氣。一場持續59小時的醫學隔離,宣告結束。
疫情防控“尖兵隊”
1月28日,成都市衛健委向全市醫院發出通知,征召醫務人員進行調配以應對疫情。精神病院內科主任何倩積極響應,她在請戰書中鄭重寫道:“我自愿申請加入抗擊新冠病毒的診療隊伍,堅守第一線,將自己所學回饋國家、回饋社會,為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貢獻力量!不辱使命!”
成都市精神病院是一家開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疫情發生后,該院擔負的重要使命是,全力保障街頭流浪精神障礙患者救助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
醫療機構和使命的特殊性,決定了該院醫護人員所接觸的患者的雙重特殊性——他們既不同于普通的流浪人員,又不同于一般的疫情患者。最令醫護人員頭痛的是,因為他們往往處于精神障礙和流浪生活狀態,無法正常表述,醫護人員通常難以確定患者病史和來院前的接觸史。尤其在疫情初期防護物資相對緊缺的情況下,救治工作需要頂著不小的風險和巨大的責任。
攻堅克難的嚴峻時刻,也正是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的時刻。
在院黨總支倡議下,全院3個黨支部分別成立應急處置突擊隊、綜合科病房疫情防控突擊隊、精神科病房疫情防控突擊隊。院一線黨員帶頭實行醫務人員24小時輪轉制,在降低人員調配壓力的同時,盡量減少防護物資消耗。
2月5日,該院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在原有6個精神科室基礎上,臨時組建精神7科,專門收治和隔離觀察新入院流浪乞討精神障礙患者。短短兩天時間,迅速完成原有6個精神科64名患者整體搬遷和精神7科病房組建工作。選拔13名業務骨干參與精神7科臨床工作,經專業防護培訓后,組成疫情防控“尖兵隊”。
2月7日,醫院向社會發出倡議,呼吁市民及時向院方提供街頭流浪乞討精神障礙患者線索,以便院方及時有效開展救治工作,不讓一個人流落街頭受到新冠病毒的威脅。
并肩戰“疫”伉儷行
參加過59小時特殊照護行動的潘光君,其妻子楊佳是神經內科護士,抗“疫”期間作為疫情防控臨床一線的外聘護士。他們是成都市精神病院堅守抗“疫”一線的夫妻檔。
由于疫情期間實行臨床工作“三班倒”,這使得平日里本就存在“生活時差”的夫妻倆,更是難得見上一面。年僅3歲的女兒也只能托付給爺爺奶奶暫為照顧。
潘光君第一時間申請加入精神7科,承擔疫情防控最前線的重任。潘光君在請戰書中說:“我是一名黨員,我最應該加入隔離病房的工作,嚴防死守控制病毒蔓延,保障醫院其他職工和患者的安全?!?/span>
楊佳作為臨床一線護士,為落實防疫任務,不停穿梭于各個病房,悉心照料著每位患者。每天除了完成必要的治療和護理工作,還主動和患者講疫情預防知識。
隨著全國疫情得到控制,院里的緊張氣氛略有緩解。
“剛開始大家心里也沒底,尤其是不知收治的患者去過哪、見過誰,不知自己是不是正受到疫情威脅,面對太多未知,難免會情緒緊張。但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只能堅持,沒有退縮、逃避一說?!?nbsp;楊佳平靜地說。她此刻的愿望是,等疫情過了,多陪陪寶貝女兒。
疫情暴發,醫護人員沖在一線、擋在前面,他們最苦、最累、最危險。但成都市精神病院的醫護群體,用行動切實扛起了這樣的壓力和責任,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從春節開始,該院陸續收治了十多名來自全市的流浪精神障礙患者,全部妥善救治、安然無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