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亮 通訊員 陳 偉
1月17日是臘月二十三,農歷小年,俗話說“過了小年便是年”。記者在山東省昌邑市北孟鎮敬老院,親歷喜氣洋洋的過小年場景——昌邑市民政局采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方式,對敬老院開展安全檢查,陪同老人一起吃小年飯。
而這,已是昌邑市民政局開展陪餐工作的第二年。
2019年,為了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務質量,昌邑市民政局建立民政部門工作人員自付餐費到敬老院陪餐制度。每周由局班子成員分別帶隊,用“四不兩直”的方式到養老機構與集中供養特困人員一起吃午飯,變“檢查式”管理為“體驗式”監管。
一走進北孟鎮敬老院,記者立刻就感受到了濃濃的過年氛圍。院子大門貼著紅火的年畫,院子里掛滿了大紅燈籠,老人房間的門上都貼著“福”字,暖暖的陽光把各式各樣精致的、可愛的、漂亮的窗花投射在房間里,年味兒十足。
安全檢查剛結束,飯香味兒就撲鼻而來,記者去食堂一探究竟。
飯菜出鍋,一名廚師在盛菜,另一名在打掃灶臺,明廚亮灶看著干凈、讓人放心。當天的午飯有紅燒土豆雞腿、豬肉燉白菜、玉米粥和饅頭。“都是些家常菜,平常就這么吃。今天,也不知道你們要來。”正在打掃灶臺的廚師擔心飯菜太簡單,不好意思地跟記者說。
正聊著,老人們陸續在食堂坐滿,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趕緊分頭幫老人打飯。跟記者坐在一桌吃飯的是敬老院負責人林傳新和后朱村76歲的朱龍池,我們邊吃邊聊。
老人介紹,他就是因為自己一人在家做飯困難,才申請入住敬老院的。“住之前來考察了一下,覺得吃、住有人照顧就行。結果,不但有人照顧,還照顧得好,飯菜比在家里吃得豐盛可口多了,還干凈衛生,一天一個花樣!”朱龍池興奮地說,“要不是共產黨,我們這些老弱病殘哪兒還能撈著這個待遇啊!”
“去年,民政局不打招呼來陪餐,把我們嚇了一跳。不過,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的監督方式。在老人吃飯這個問題上,我們絕不怠慢。”林傳新說,“今年,有70多位特困老人選擇留在院里過春節。因此,我們備足了年貨,雞肉、牛肉、豬肉、海鮮,過年就要有過年的樣子!”
王廟村78歲的張京祥告訴記者,他也不回家過年。“這里暖氣燒得旺,比家里暖和。老伙伴也都在這里過年,有意思!”91歲的史秀香來自曹戈莊村,雖然高齡,但身體健康。給她拜年時,老人非常高興,拉著市民政局工作人員的手說:“趕上好時代嘍,幸福呦!”
為了確保特困供養人員溫暖過冬、祥和過年,市民政局已給全市每個敬老院配發了食用油、大米、面粉等年貨,并給每名特困人員發放了1000元慰問金。“我們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社會組織深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家中陪餐,幫他們做年前大掃除,讓每一位特困人員都能得到來自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的新春祝福!”昌邑市民政局局長馬玉濤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