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又到清明時節 暢談村規民約

時間:2021-04-0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廣袤的鄉村,村規民約凝聚著村民對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共識,在維護鄉村穩定、促進鄉村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村規民約在推進移風易俗等方面不斷發力,推動家風、村風和社會風氣持續優化,成為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推動力。清明節前夕,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民政工作人員,暢談優秀村規民約在殯葬改革、移風易俗等方面的作用。與此同時,從全國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中選取4篇,它們在推進殯葬改革與移風易俗等方面有明確的規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供讀者參考。

本報記者 趙曉明

記者: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發揮村規民約作用,教育和引導貧困群眾改變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等作出重要指示。不少地方將綠色祭掃、厚養薄葬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對移風易俗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徐宏義:一是引領新時代鄉風文明的需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重塑良好的鄉風文明。二是要遏制薄養厚葬、殯葬奢侈化等不良風氣。近年來,個別地方攀比之風盛行,影響群眾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時,奢靡風氣間接導致葬禮上出現一些不雅不文明的現象。三是減少因傳統祭掃活動引發火災事件的發生。將綠色祭掃、厚養薄葬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可以有效推進移風易俗。

賴志杰:將綠色祭掃、厚養薄葬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可以減輕村民經濟負擔,鞏固脫貧成效。如今,不少村民物質上實現了脫貧,但觀念尚未“脫貧”,在祭掃、喪事上花費大量財力、人力。這種鋪張浪費之風若不加以糾正,可能使一部分村民重新陷入貧困。將綠色祭掃、厚養薄葬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根本目的是倡導文明新風,推動鄉村振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

麻偉明:一方面,傳統的祭掃方式和攀比成風的喪葬消費給基層社會治理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扭曲了正常的價值觀。比如個別村民薄養厚葬,舉債舉辦葬禮造成沉重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這些陳規陋習具有頑固性,需要制定村規民約等約束性措施。

以村規民約推動移風易俗,一是可降低鄉村治理的成本,提高鄉村治理的能力。在移風易俗中應適當簡化程序、減少花費,減輕家庭負擔。二是村規民約制定的過程是群眾提高認識、自我教育的過程,逐漸深化百姓對移風易俗的認識,形成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三是村規民約具有約束性。村組黨員帶頭執行村規民約,對違反規定的村民予以批評,在摒棄婚喪陋習、倡導文明新風中發揮重要作用。

付 盛:在貴州農村地區,因祭掃引發的火災事件時常發生,推行綠色祭掃主要出于生態文明建設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需要的考量。將綠色祭掃、厚養薄葬納入村規民約,就是要教育和引導農村群眾改變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對移風易俗起到推動作用。

記者:村規民約,重點在“約”。在制定村規民約的過程中,如何凝聚村民對殯葬改革、移風易俗的共識?紅白理事會作用如何發揮?

賴志杰:提高村民對移風易俗的認可度,需要建立各方“共謀”“共管”和“共評”機制,切實保障村民的參與權和監督權。在村委會領導下,由德高望重、熱心公益的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等鄉賢組成的紅白理事會具有較高的號召力、倡導力,可以發動村民廣泛參與到村規民約的制定中來,實現“共謀”。具備群眾基礎和深厚認同的治喪流程、費用標準,可以激發村民“共管”“共評”的熱情,積極行使監督權。此外,有必要開展對紅白理事會成員的培訓和監督,對理事會成員進行動態管理。

徐宏義:當前,農村存在濫辦酒席、薄養厚葬等問題,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大事小辦、小事不辦”,村民是積極支持擁護的。天長市抓住村規民約制定的契機,把移風易俗作為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之一,統一編制了八步流程,明確了村規民約制定必須經村民會議表決通過,制定過程要有2次村民會議(征集民意階段、表決通過階段),至少需要進行4次以上修改,確保村民參與率,凝聚共識。同時,印制村規民約小冊子,發放到每家每戶,通過宣傳欄、電子屏、廣播喇叭和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廣泛宣傳。

麻偉明:要“約”起村民的共識,一是要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見,共商共議,體現村民的共同意愿。二是要因地制宜,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以宣傳勸導、正面激勵、干部帶頭等方式柔性推進,引導村民遵守規定。三是村民通過討論、提出意見等方式參與制定村規民約之后,對移風易俗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能夠更加自覺地支持和參與移風易俗工作。

紅白理事會能夠調動起村民的自治力量。首先,村紅白理事會讓村民成為移風易俗的評議者、執行者,加強對婚喪嫁娶中攀比浪費、不孝敬老人等不良行為的監督,發揮其輿論監督和道德約束作用。其次,請德高望重的鄉賢擔任紅白理事會成員,發揮鄉賢在村級事務治理中的帶動作用。最后,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紅白理事會等基層群眾組織的業務指導,完善組織章程和各項制度,規范其運行機制。

記者:在推進殯葬改革、移風易俗等方面,如何建立獎懲機制,加強村規民約的可操作性,避免其流于形式?

付 盛:村規民約獎懲機制一定要建立在村民共商共議的基礎上。評價機制要健全,評價結果要宣傳,在建立獎懲機制的同時也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遵義市各地采取“紅黑榜”“積分榜”等合理形式,定期開展民主評議,結合有獎舉報、繳納誠信金等方式進行約束,對優秀先進典型予以公開表彰,對違規違約反面典型予以曝光和批評教育。

麻偉明:可采取獎罰結合的執行方式進行獎懲。一是通過為群眾減免費用的方式倡導文明新風,實現喪葬零花費或低花費。二是開展“孝老愛親模范”“好公婆”“好兒媳”等文明評選活動,給予獲獎人或家庭物質和精神獎勵。三是開展星級評定,對村規民約執行情況實行積分制獎懲,設立“文明積分超市”,對執行好的村民,增加其文明積分。對違反約定的村民,按照村規民約獎懲制度處理,取消年度文明戶、五好家庭戶、遵紀守法戶等先進評選資格。

徐宏義:一是村規民約中移風易俗獎懲內容要簡潔明了,符合當地村情民俗,配套制定村規民約實施細則。二是要明確村規民約的執行主體。有的村明確由村級道德評議會執行,有的由村民委員會執行。執行主體人員在執行過程中既要堅持原則,不怕“惱人”,也要懂得靈活多變,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要多宣傳,做到以理服人。三是制定的獎懲措施要有可操作性、接地氣。獎勵方面,把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起來。懲戒方面,采取批評教育、書面檢討、安排公益性勞動、公示通報,并與“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掛鉤,確保能真正落實,讓群眾信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4.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