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我只是凡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記齊齊哈爾市SOS兒童村退休媽媽、社區志愿者趙宏

時間:2020-03-0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冉冉

  “姐啊,你這一早上得凍成啥樣啊!”

  趙宏的好友沒想到,早上剛睡醒,一刷新朋友圈,竟看到她已經值完一輪班準備“下崗”的照片。再仔細瞧瞧,發文的時間是清晨六點半,太陽尚未升起,街邊的路燈還亮著,映著地上的積雪。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城市進入緊急狀態,2月6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宣布小區實行封閉管理。52歲的趙宏是SOS兒童村的退休愛心媽媽,得知自己所在的新民社區成立臨時黨支部,急需人手協助疫情防控,她立刻報名加入,成為防疫“門神”——社區志愿者。在家門口戰斗的二十多天中,她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愛與信念的力量,這也促使她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聽著像個故事,處理不好就是事故

  9日,18:00-20:00,華威大廈;

  10日,7:00-10:00,新民一路;

  14:00-16:00,新民一路;

  21:00-24:00,華威大廈;

  …………

  趙宏的值班表,自加入臨時黨支部的第一天就很“充實”。

  “疫情嚴峻,我們人手太緊張了。中午報完名,下午就排上了班。”新民小區是齊齊哈爾市最早建成的小區之一,面積大、人口密,一個小區里四五十棟樓,最高的有9層。趙宏說,最開始那兩天,就是“非常30小時”,其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室外站崗、排查、登記,逢人必查,不漏一人。

  “天太冷了,我穿著三件棉襖,兩條棉褲,三雙襪子,可惜就鞋不能穿兩雙。”長期在室外,衣服變得冷硬,登記時的手凍得干癢,握不住筆,“二十多天過去,我們志愿者都習慣了,戰天斗地,沒什么克服不了的。”

  自然環境惡劣,志愿者們還能靠“滿腔熱血”抵抗,然而小區居民的不理解與不配合,像針一樣扎人。

  “有個媽媽的身份證號填錯了,出門就不順利,回來更是被嚴查,這一來一回,就認定了遭受不公平待遇,不但在門口大吵大鬧,還放狠話說讓兒子明天來報仇。”說到這些小區里的事,趙宏反而笑了起來,“這打的是‘循環戰役’啊,聽著像個故事,處理不好就是事故。”趙宏和志愿者們互相溝通了信息,對這“復仇者母子”嚴陣以待,出現沖突一定先耐心勸導,同時不忘留存影像,把危險扼殺在萌芽里。

  封閉管理二十余日,大大小小事故不斷。一位三十多歲、身強體壯的男子,無事便來到執勤點,不僅近距離和行人交談,還常常去看人員登記信息,讓來往居民產生了反感。志愿者上前勸導:“大家都在工作,您要是沒什么事,就趕緊回家吧,不要在這兒聚集。”男子一聽反倒來勁了,猝不及防一拳打在志愿者身上。來往車輛受到影響,聚集的人越來越多。趙宏和志愿者們立刻上去分開斗毆者,疏導圍觀群眾,耐心勸導男子,同時視頻記錄現場,一旦勸說無效將報警。最終,男子自知理虧,當場認錯。

  “我們和居民不是敵人,病毒才是我們左鄰右舍一起對抗的敵人!”這是趙宏這些天來說得最多的話。嗓子在不停喊著勸著,手一直在來回拉門,值班的3小時中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守著的那個大門就是最重的責任。

  如今,一些小區居民看趙宏都眼熟了,路過時還會打聲招呼,每天的提醒、問候,讓鄰里間感受到溫情,“‘抗疫戰爭’還沒勝利,等我們摘掉口罩后再互相傾訴吧!”

  照顧不到自家老人,就去照顧別人家的老人

  白發蒼蒼的老大爺出門采購,正巧被值班的趙宏瞧見了,趕緊把老人送回家,叮囑他不要再出門。又聯系了社區,社工立刻介入,上門為老人送菜送藥。

  新民小區是個老小區,老年人占比高。“社區實際上是掌握老人數據和具體情況的,在特殊時期,應該有一些特殊政策。”

  于是趙宏向社區提出兩項合理化建議:小區原本因疫情歇業的菜場,應該重新開設起來;應該集中為需要特殊照顧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減少老人感染風險。社區很快采納了她的建議。

  有老人搞不清如何填報信息,趙宏就手把手幫忙填寫;老人買了太多東西拿不回家,趙宏就一邊接下所有物品,一邊攙扶老人爬高樓;還有老人出了門就犯迷糊,趙宏就步步緊跟把老人送到安全的地方……

  “有個大娘,走路都哆嗦,說要去銀行取錢,身份證手機都沒帶著,這要出了事我覺得就是我的責任!”趙宏回憶起她幫助大娘的場景,“我們志愿者跟她說,銀行不開門,她一會兒哭著說沒錢吃飯了,一會兒又說兒子住院要去看望,迷迷糊糊也講不清楚。我就趕緊攙著她去了社區,找清楚居民情況的工作人員來處理。”直到確認老人安全,趙宏才放心離去。

  “弱勢群體是需要‘罩’起來的,我在SOS兒童村工作了15年,算個老民政人,看到老弱幼殘就忍不住上前去問去管。”趙宏說起自己“目中有人”的來由,“我自己的父親在養老院封閉管理,身體情況很不好,但我見不到面,插不上手。現在‘戰爭’都打到家門口了,我不能袖手旁觀,照顧不到自己家的老人,那就照顧別人家的老人。”

  生活中的趙宏,一直保持著一份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2001年,彼時她還是SOS兒童村的愛心媽媽,撫養了漢族、滿族、蒙古族、達斡爾族等不同民族的14名孩子,那年她便簽署了角膜捐獻、遺體捐獻以及造血干細胞捐贈的公證書。2017年她又加入了無償獻血志愿者協會,累計獻血3400毫升。

  “疫情期間大多數人足不出戶,血庫告急,孕產婦、急癥手術病人、白血病患者,他們等不了。”不到30天,趙宏兩次擼起袖子為生命護航,獻血量共1200毫升。“我不是醫生護士警察,上不了前線,但我可以在家門口戰斗;我捐不了口罩呼吸機防護服,但我可以捐熱血,同樣能救人。”

  我不是超人,我只是個凡人

  “我年過半百,有時候站在小區門口都覺得恍惚,這疫情不是真的吧。”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每個人神經緊繃,如臨大敵,也讓趙宏對大愛與責任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抗‘疫’一線的這些日子,我像打了雞血一樣,迫切地想為他人做些事情,而我所在的臨時黨支部里,也有很多人讓我特別感動。”每周值班站崗時長達30小時便有評優資格,而事實上,時長達到60小時的也大有人在。

  72歲的汪大爺,是一名有50年黨齡的老黨員,站崗上午3小時、下午3小時,風雨無阻,性格開朗,身體倍棒,趙宏直呼他是“男神”;值班小組的馬組長,是和平機器廠的普通職工,除了和大家一起做社區志愿者之外,還為災區捐了1000元;臨時黨支部的林書記,主持社區防疫的全面工作,市里匯報、區里檢查、電話會議、上傳下達是她的基本工作,從早上6點到晚上12點,哪里需要哪里站,哪里缺人她來盯,趙宏發自內心給她豎大拇指……

  2月28日,是趙宏生命中的激情一天,在抗“疫”一線她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想入黨的愿望由來已久,這種愿望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一種執著與崇高的信念,這種信念給我克服困難的勇氣、信心和力量!”趙宏在入黨申請書中如是寫道。“在SOS兒童村的時候,我學會的是愛孩子、愛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溫暖與幫助;而現在,身邊這些平凡而偉大的火線‘逆行者’,教會我的是奉獻和責任。”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凡人,但從未忘記自己老民政人的身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親人、為陌生人、為陷入困難的人、為這個社會,提供一些幫助,貢獻一份力量。”這份愛與責任,吸引了趙宏,也感召著越來越多人加入。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