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薇
“真心感謝集中醫學觀察點的志愿者,感謝你們送來的陣陣溫暖!你們辛苦了!”2月11日,浙江省平陽縣鰲江鎮的黃女士一家解除醫學觀察,她寫信表達對志愿者的真誠謝意。
“黃女士手寫的長長的感謝信讓我們志愿者蠻感動的,對我們是鼓勵也是激勵,讓我們覺得服務還是很有意義的。”鰲江鎮集中醫學觀察點志愿服務隊負責人潘克鵬說。
2月初,平陽縣發布招募集中醫學觀察點志愿者的信息,潘克鵬第一時間報名,和另外40名志愿者一起在鰲江鎮8個集中醫學觀察點開展服務。他們的工作聽起來不難:送餐、代購、問候,但做起來可不那么容易。
“送餐的時候要問到每個人的情況,有沒有不舒服?有什么需要嗎?老人、小孩覺得飯硬,我們就跟配餐的反映,或者把我們自己的蛋糕送給老人家。”潘克鵬說。志愿者在醫學觀察點一樓大堂支了塊黑板,每個需要注意的情況都寫在上邊,如“410房間每次要多加一份飯”“308房間是行動不便的70歲女性老人”“502咽喉痛,要多加注意”等,一目了然。
接受醫學觀察的這些人心理壓力極大,對于恐慌害怕的,志愿者會做心理疏導、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對于不情愿、不配合而故意“找茬”的,志愿者要耐心做工作,緩解他們的對立情緒。“總之,就是盡我們所能,用熱心、細心和耐心做好服務保障,讓他們安心接受醫學觀察。”潘克鵬說。
黃女士在微信群寫道:志愿者在封路、物資不豐富的情況下為孩子買來文具,她很感動。但實際情況更為曲折:志愿者跑了好幾個地方都買不到,便從自己家里拿了幾支筆和筆記本,還主動送上彩筆和白紙給孩子畫畫。物品代購剛開始每天上午一次,后來發現孩子們起得晚,趕不上,就改成一天兩次。有的老人不會用微信,志愿者就主動打電話詢問。平陽縣很多門店都關閉,志愿者往往要去幾個地方才能買齊。物品采買回來后,志愿者們進行分類、寫清單、裝袋、寫標簽,最后清點好送到每個房間。“代買什么的都有,生活用品、藥品、食品、小吃、零食等,我們都盡力買到。有個小女孩解除醫學觀察后還不想走,她說在家里媽媽不在的話還會餓肚子。”潘克鵬笑著說。
志愿者細致周到的服務撫慰了接受醫學觀察者忐忑不安的心,很多人留言或錄制視頻表示感謝,鰲江鎮政府也對志愿者細致周到的服務給予高度肯定,認為幫了政府的大忙。潘克鵬和他的志愿者伙伴卻認為:“志愿者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站出來做點兒事,理所應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