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艷
王險峰現任安徽省合肥市殯葬管理處火化班班長,1990年參加殯葬工作,入職30年里先后從事遺體接運和火化兩項工作,見證了合肥市殯葬改革和發展進程,榮獲“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江淮最美民政人”“蜀山區道德好人”等稱號。
收殮遺體是殯葬服務的第一道程序。王險峰所在的接運班組承擔著全市遺體接運工作,接運任務量大,實行24小時工作制,有時一天內甚至要接運數十趟。遇到緊急任務,接運人員緊張時,王險峰常常放棄休假,主動要求加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接運遺體現場有的讓人潸然淚下,有的讓人扼腕嘆息,有的讓人觸目驚心……無論是哪一種,王險峰都親歷過很多次。每次接運遺體前,他都會向遺體鞠躬,搬運動作力求平穩,以表對逝者的尊重。2012年夏天,合淮高速發生一起慘烈車禍,導致8人死亡,大客車因劇烈碰撞嚴重變形,擔架根本無法進入。王險峰和同事們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彎曲身體爬進車內,將逝者遺體一一抱出來,鮮血很快染紅了他們的衣衫……
2013年4月,合肥在全省率先實施惠民殯葬政策,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普通骨灰盒等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全免。王險峰自覺擔當起義務宣傳員的角色,之后每次接運前,他都會帶著宣傳資料,向逝者家屬耐心宣傳惠民殯葬政策。
2016年5月,王險峰調到火化班擔任副班長。根據當地風俗習慣,逝者火化、落葬要趕在中午前進行,為保障工作質量,王險峰往往最早來單位,最晚離開,一個月休息時間只有一兩天。
合肥市殯儀館僅有四臺平板火化爐和兩臺高檔火化爐,年火化量約1.2萬具,由于火化爐負荷較大,時有故障發生,聯系廠家維修卻不能立刻到位。于是,王險峰帶領一部分年輕同事組建火化爐維修小組,共同學習火化爐工作原理和機械構造,帶頭鉆進爐膛維修。
一年夏天,火化爐爐板出現故障,廠家維修人員沒能及時趕來維修,爐內高溫遲遲不降。王險峰見狀,決定自己動手。他穿戴好防護服、手套、眼罩、口罩、橡膠鞋套后,就鉆入爐膛更換耐火材料,經過兩個多小時摸索,設備終于維修完畢。從爐膛里鉆出來時,王險峰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濕透,雙腳則被汗水泡得發白。又有一次,火化爐爐門故障,王險峰爬到3米多高的爐頂,卸掉損壞的爐門,把新爐門換上去……這樣的事例常常發生。王險峰表示,“有的殯儀館火化爐多,停一個禮拜都行,但我們爐子少,最多只能停下來一兩天。讓家屬多一分鐘等待,就是給他們多增加一分痛苦。為了減少等待,我寧愿自己動手維修。”在王險峰的帶領下,火化班成員不斷克服各種困難,受到喪屬贊揚。30年來,王險峰用熱情和汗水,以敬業和奉獻精神堅守崗位,給予逝者家屬溫暖和撫慰。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