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從開水泡饃到營養助老餐
——西寧市推進『愛老幸福食堂』建設紀實

時間:2020-10-1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馬麗萍 通訊員 高 波

  吃飯是百姓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事,但對很多老人來說,就往往成了湊合事、麻煩事。對此,青海省西寧市委、市政府積極實施“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將其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市政府印發《西寧市深化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推進“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安排專項資金加快建設,為老年人辦了一件大實事、幸福事。

  多部門聯動形成助老合力

  圍繞老年助餐工程,西寧市各部門、各縣區按照職責,明確分工,全力推進“愛老幸福食堂”建設。西寧市發改委將“愛老幸福食堂”建設納入政府重點投資項目,配合民政局制定幸福食堂收費指導價,規范收費行為。市財政部門制定 “愛老幸福食堂”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細則,落實各項補貼資金。市場監督管理局與民政局聯合下發了《西寧市愛老幸福助餐工程建設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強老年人幸福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施意見》,建立了“六公開”制度,將“愛老幸福食堂”納入日常監管的重點,通過隨機巡查、明察暗訪、抽樣檢測等方式保障了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加大投入健全服務網絡

  采取“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掏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原則,2019年西寧市投入8873萬元用于“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及運營。在具體運營上,按照每餐不高于10元的收費標準,并分別為60周歲以上的困難老人和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每天補助5元和3元,用低廉的價格、溫馨的環境、適老的口味吸引老年人群。同時,還給予承接企業最高30萬元的建設補貼和每年最高10萬元的運營補貼,激發社會力量的參與熱情。在設施建設上,通過實施“個十百千”工程,全市建成市、區養老服務質量指導中心8個,街道“中央廚房”29個,社區“愛老幸福食堂” 及助餐點183個,為日均6000余名老年人提供配餐助餐服務,“市、區、街、社區、小區”五級助餐送餐配餐服務網絡體系初步建立。

  綜合監管確保質量安全

  加大行業部門監管,西寧市民政局會同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相關措施,統一助餐點標識,上墻公示了食品經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收費標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諾書、投訴電話等,建立飯菜每日留樣制度,在中央廚房內設置了檢測區,定期對菜品進行檢驗,形成了覆蓋食品生產、送餐用餐等各個環節的安全監管機制。加大信息監管力度。市、區兩級民政部門投資1500萬元,搭建12349信息平臺,信息管理、數據統計、政策咨詢、業務指導、服務反饋等功能完備,同時與市農商銀行合作,制作愛老幸福卡,通過刷卡結算、安裝監控設施等手段,實現了線下及時服務,線上實時監管。同時,加大第三方監管力度。聘請專業的評估組織對“愛老幸福食堂”的建設及運營情況進行評估,指出問題,提出意見建議。

  社會參與撬動民生“大效應”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積極落實各項扶持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愛老幸福食堂”運營,2019年全市共引入專業化助餐企業13家,吸引民間資本1500萬元,形成了市場有效競爭的局面。各區結合區域實際,打造了“一區一特色”的服務模式。城東區根據轄區民族特點,開辦了全市唯一一所民族性中央廚房。城中區積極打造中央廚房基地化發展模式,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能覆蓋全區七街一鎮的中央廚房,形成中央廚房-幸福食堂-助餐點的服務網絡。城西區先后引入青海賓館、燒鵝仔、盛康、宏錦、洪泉等5家餐飲企業,撬動民營資本805萬元,實現政府資金“小投入”撬動民生“大效應”的良好成效。優化配餐體系建設,打造 “家門口”老年助餐服務模式。城北區充分利用轄區內的養老設施資源,在養老機構內設中央廚房,形成機構、社區、居家三位一體服務模式。制定老年之家助餐獎補辦法,積極探索農村老年助餐。

  一年來,“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西寧市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原則,以保障獨居、孤寡、高齡、失獨、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助餐需求為重點,面向全體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務,解決了老年人尤其是困難老人“吃飯難”問題;確立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的發展思路,西寧市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按照政府相關規定遴選助餐配餐服務供應商,將政府舉辦的老年服務設施委托給企業和社會組織運營,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成為提供助餐送餐服務的主體,實現助餐服務的專業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讓老年人交際圈得到拓展,獨居、空巢、失能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得到加強,年輕人不用再擔心老人孤單無人照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1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