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亮
山東省青島市一直是養老事業發展的佼佼者,但隨著時間推移,過去的養老服務模式面臨新問題、新挑戰。其中,最突出的是供需不匹配、所供非所需。表現在機構養老方面,是普通床位大量閑置與失能失智床位一床難求形成的鮮明對比。表現在居家社區養老方面,矛盾更突出。過去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多由居(村)委會舉辦的養老服務機構提供,能力水平有限,為健康老人提供服務尚可應付,為居家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他們最迫切需要的醫養結合服務,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新情況下,如何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需雙方有效對接?如何把老人渴盼的專業醫養結合服務精準推送到他們身邊?2019年5月,青島市民政局黨組做出破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決定,正式拉開了以家庭養老床位為切入點的新一輪養老事業改革的帷幕。
把專業醫養結合服務搬回家
在經過7個月打磨后,2019年12月,青島市出臺指導新一輪改革的統領性文件《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的實施意見》,提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轉型”等目標任務。隨后,又陸續出臺行動計劃、用房規劃、服務補貼、隊伍建設等8個配套性文件,構成青島養老事業發展“1+8”新政體系。
根據新政,只要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屬或監護人與街(鎮)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簽署服務期1年以上的三方協議,并從醫療服務、護理服務、康復服務、生活照料、助餐送餐、精神慰藉、助潔助浴等項目中選擇三個以上的內容,即可視為“家庭養老床位”。
“表面上看,簽約家庭床位相當于把機構床位搬回家。但更深層含義是把專業的醫養結合服務搬回家?!鼻鄭u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喬先華認為,以前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沒有做好,根源就是服務提供方不夠專業,對接老人需求不精準。比如針對失能人員開展的臨床護理,打針、鼻飼、各類導管更換維護,都需要醫護人員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流程來執行?!耙敫淖冞^去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零敲散打、良莠不齊的供給方式,就必須圍繞家庭養老床位,理順供給機制?!?/span>
根據新政,青島市在街(鎮)一級引入具有醫保和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資質的養老機構,建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社區一級,將原有的城市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轉型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以下簡稱服務站)。
中心作為整個街(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牽頭者和提供方,具備中央廚房、照護設備提供、康復輔具租賃、長短期托養等功能,同時,對家庭養老床位服務質量開展監管。中心對服務站實行連鎖化、品牌化、標準化運營和管理,并通過服務站簽約家庭養老床位,入戶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對中心建設,新政提出由街道社區提供600-1000平方米免費用房的政策,可以是街道社區閑置房產、新建小區配建設施等。確實無法解決的,由街道負責租賃養老用房,費用由市、區兩級財政全額補助。
街道級中心布局社區精準服務
五星級養老機構福山養老公寓入駐市北區浮山新區街道后,建立了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內設介護床位、助老食堂以及醫院的老年病專科。浮山新區街道免費將轄區4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交由福山,轉型為養老服務站,由其統一改造裝修、管理運營。
公寓舉辦人孫志剛表示,服務站是中心拓展家庭養老床位的抓手和觸角,中心則是服務站提供專業優質服務的后盾和保障。
“失能失智人員分散在社區之中,街(鎮)級中心很難準確找到他們。”孫志剛說,“但中心在社區設立服務站后,工作人員與社區對接,不但更容易找到養老服務需求方,新政還要求社區干部全程陪同入戶‘破冰’,大大增進了老人對機構的信任。”
與中心簽約家庭養老床位后,政府按照機構床位的標準補貼家庭床位運營,每床每月350元。青島還統一了民政、醫保、衛健等部門關于失能失智老人的評估標準,成功實現了長護險與家庭養老床位掛鉤,對三級以上失能人員和重度失智人員,按照每人每天每床100元的標準結算長護險。
“過去,失能失智人員只有在具有資質的機構入住,才能享受相關醫療報銷,這就導致機構失能失智床位一床難求,住不進去的只能自己掏錢支付照護費用?!眴滔热A說,如今,老人在家享受醫養服務也可以報銷醫保和長護險。
老人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額外購買服務。在新政給出的服務“菜單”里,記者看到家庭養老床位的基礎護理服務有27項、臨床護理服務22項,加上基本服務21項,“老人‘點單’享受服務,基本能實現供需精準對接!”孫志剛說。
中心對護理團隊進行了合理分工:送餐、保潔、喂藥等基本服務以及洗浴排便、壓瘡護理、藥物管理等基礎護理服務,遵循就近就便的原則,由中心派駐在服務站的養老護理員具體實施;而臨床護理服務則由中心的老年病專科醫護人員根據約定的時間入戶開展。為了強化隊伍建設,青島還制定了養老從業人員綜合獎勵補貼、評優表彰等政策,全力提升從業人員的能力水平和榮譽感。
“養老院的服務我們在家就能享受到!”
84歲的譚新啟第一批簽約了家庭養老床位。她患有骨刺,基本沒法兒走路,老伴患有糖尿病和腦梗,兩位老人屬于二級失能人員。但老兩口不想拖累孩子,又不想離開家住進養老院,更不想請個陌生人當保姆,所以仍然選擇獨自生活。嘴上倔強的他們心里明白:自己連走路都十分困難,其實很需要別人的幫助。
“社區干部帶著服務站工作人員來家訪,我聽明白家庭養老床位的作用后,立刻就簽約了,購買了康復、送餐、助醫服務?!弊T新啟覺得,自己的愁心事終于找到了兩全其美的解決之道。她指了指面前的四菜一湯:“中心助老食堂做的,送到服務站,再由護理員送來給我,每次都熱乎乎的。飯菜花樣還多,終于不用吃速凍餃子和方便面了?!?/span>
中心還申請了新政給予的1000元適老化改造補貼,為老兩口安裝了視頻看護、紅外感應、緊急呼叫器等電子設備。如遇險情報警,服務站護理員能夠迅速趕到現場處置,中心醫護人員隨后趕到救治?!拔姨匾庾屗麄儼岩绘I呼救安裝在床頭,衛生間安了紅外感應,以防萬一!”譚新啟說。
吃完飯沒過多久,屋內的視頻看護設備響起悅耳的鈴聲,譚新啟用遙控器輕輕一按便接通了電話。原來是中心工作人員視頻回訪,做完滿意度調查后還確認了下一次入戶提供康復服務的時間。
“這些養老院的服務,現在我們在家就能享受到!真的是新時代了啊!”掛了電話,譚新啟感慨道。
激發市場活力,做大居家社區養老“蛋糕”
福山養老公寓在浮山新區街道的成功,吸引了市北區另外11個街道投來橄欖枝,并通過招投標或委托運營的方式達成合作。“你知道12個街道有多少60歲以上老人嗎?”孫志剛激動地自問自答,“13萬人!家庭床位把機構失能失智床位從‘有限’變成‘無限’。只要我們做得專業,老人是愿意掏錢購買服務的。有了好政策加持,我對做大居家社區養老這塊蛋糕非常有信心。”
據悉,青島市計劃在今年建成90處街(鎮)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完成1.2萬張家庭養老床位簽約。這一工作也被列入青島市2020年12項“市辦實事”強力推進。
“目前看來,新一輪養老事業改革成果初現?!眴滔热A告訴記者,8月31日,青島將集中開業62處街(鎮)級居家社區養老中心。加上已經開業運營的26處和10月份將要開業的6處,屆時,青島將擁有94處街(鎮)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這些中心由50家機構運營。我們建立了全市統一的中心等級評定標準體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機構,對中心以評促管、量化考核、動態管理,全力保障老年人權益?!眴滔热A表示,青島還將不斷完善改革,確保這些中心長效穩定運營,做強品牌和服務,為家庭養老床位鞏固大后方。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