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四川樂山:自管委促“三無”小區舊貌換新顏

時間:2021-03-0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趙曉明

很難想象,如今有顏值、有內涵的大田社區南馨苑小區在幾年前還是無物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老舊小區。與之前居民樓下種菜、養雞的老舊小區相比,如今的南馨苑小區干凈整潔,贏得社區眾多居民的交口稱贊。

南馨苑小區的變化,是四川省樂山市眾多“三無”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的縮影。近年來,為破解“三無”老舊小區安全隱患突出、居住功能不完善、環境條件差、管理機制不健全等治理難題,打通基層治理最末端,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四川省樂山市民政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指導1247個小區(院落)建立自治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管委)等自治機構并有效發揮作用,著力攻破難點、痛點問題,改變了“三無”小區的破舊面貌,為社區發展注入了治理活力。

無名老舊小區有了新名字

提起南馨苑小區的變化,不少社區居民對社區自管委評價頗高:別看自管委小,但在社區治理中一樣可以發揮大作用。

據大田社區黨委書記李強介紹,針對亂停車、私拉亂搭電線、基礎設施損壞等眾多居民反映多次的煩心事、揪心事,在街道的指導下,南馨苑小區選舉成立自管委,統籌推進社區治理,7名成員分工負責住房調解、治安巡邏、車輛管理等工作。

自管委主任朱培軍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頭拆除了自家120平方米的違章建筑,這引得眾多小區居民拍手叫好,為小區拆除違章建筑開了個好頭。面對個別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的態度,朱培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甚至“六顧茅廬”上門勸說,終獲群眾的理解與支持,使得拆除違章建筑工作順利開展,兩天內拆除小區內所有違章建筑2300余平方米,鏟除菜地1100平方米,真正做到拆違不拆心。

打好拆除違建這一仗,南馨苑小區自管委贏得了不少居民的支持,更堅定了包括朱培軍在內的7名自管委成員的信心。自管委引領小區居民積極參與,形成居民公約、衛生評比等制度,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規劃美麗家園的藍圖。

小區怎么建?建好后如何使用?大田社區從激發居民的內生動力入手,廣泛收集居民意見建議150余條,形成工作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路面硬化、廣場綠化、墻體美化等項目一項項完成,小區環境秩序全方位提升。

小區環境好了,居民的心氣也提起來了。針對亂停車、丟失車輛問題,熱心居民張秀容義務管理電動停車棚,并進行日常保潔。居民辜成玉等5人自發組織進行巡查,讓大家放心。

在小區整體環境變好的同時,“南馨苑”也應運而生。“南馨”二字是小區居民經過討論后,為本來無名的小區命的名,因小區位于綠心南路,所以取字“南”,而“馨”則寄予了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無限希冀。

落實居民建議 凝聚治理力量

與南馨苑小區類似,樂山市峨眉山市勝利街道三臺山社區“五十七號大院”小區以前同樣是典型的“三無”小區,面臨人員雜、人心散、管理亂等諸多難題。

回憶起小區之前的窘境,不少居民倒起了苦水:2020年3月,一輛舊自行車被偷。事兒不大,卻引得社區居民議論紛紛。小區居民樓下成了露天臨時菜市場,大清早的叫賣聲、中午散市后的滿地垃圾都讓大家煩心不已。

如何有效管理包括“五十七號大院”在內的474個“三無”小區,提升居住環境,成為2019年12月新成立的勝利街道關注的“頭等大事”。街道和社區加強黨建引領,由“五十七號大院”的熱心黨員牽頭,成立小區自治組織。

雖然已經年屆七十,但小區居民付永奎依舊關心小區里的一舉一動。“作為一名黨員,要起好帶頭作用,為大家做實實在在的事。”付永奎說。在他一次次不厭其煩地上門做工作中,大部分居民同意成立居民自治小組。

完成老舊小區的華麗轉身,是“五十七號大院”小區332戶居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小區居民自治小組面臨的首要任務。怎么改、如何建,小區居民最有發言權。居民自治小組和熱心黨員制作意見征集表,征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配齊門衛、監控”“開展墻體美化”“建立電瓶車充電區”……一條條需求匯總到居民自治小組。

根據居民意見,居民自治小組制訂環境提升方案,給小區安了門禁系統和監控,增設固定充電場所,并規范停車位。在街道包片領導和社區的協調下,居民提出的需求多已實現。

在居民組長李登山看來,一項項建議的落實正在不斷凝聚小區治理的力量。建立電動車充電區、規劃綠化帶、增加美化亮化設施,將讓小區更加美好,居民生活更愜意。

“菜單”式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保基礎,改善小區環境設施;增設施,改善小區重點民生;促提升,完善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在犍為縣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內容清單上,記者看到,改造內容涉及拆除違章建筑、清理小廣告、增設消防設施和停車場地、完善無障礙設施等一系列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據樂山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科科長宋娟介紹,犍為縣實行“一區一策”,根據保基礎、增設施、促提升三個方面的50余項改造內容,居民可自主下“訂單”,由小區業委會根據居民意見完善“菜單”,量身定制并優化改造方案,提升小區治理成效。

以玉津鎮學府社區瓷廠宿舍小區為例,自管委廣泛征求小區居民意見。統計發現,意見主要集中在樓頂滲水漏水較為嚴重、地下排水管網損壞堵塞及停車位短缺等方面,居民需求極為迫切。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瓷廠宿舍小區居民根據需求自主下“訂單”。目前該小區已拆除眾多違章建筑,搭建了樹脂瓦頂棚,粉刷了樓梯間,并進行了雨污分流、地面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

“現在的小區環境變好變美了,居民對小區自管委的工作也更認可,對社區黨支部也更信任。”學府社區書記黃朝暉如是說。

“‘三無’小區治理,就是要廣泛發動居民共同參與。”樂山市民政局局長蘭波說,下一步,要全面推進“三無”小區成立自管委等類似組織,推進“院落自治”“樓棟自治”,搭建居民與政府之間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切實保障居民對小區事務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讓居民真實感受自己是建設美麗家園、創造美好生活的主導者、參與者、共享者。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