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榮
江西省南昌市被列為首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以來,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以改革為動力,抓住試點契機,以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為導向,推進資源整合、功能融合、部門聯合,打造家門口的養老院。
盤活資源,“小空間”發揮“大作用”
南昌市從盤活閑置用房、用地入手,合理規劃空間布局,促進“一點多用”。
規劃引領優布局。按照“醫養結合、就近便利、相對集中、合理布局”原則,編制了《南昌市中心城區養老設施空間布局規劃》《南昌市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規劃(2019-2030)》,結合人口密度、老年人數量、社區規模等因素做好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規劃選點工作。
立法保障定標準。出臺《南昌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明確新建城區和新建城市居住區、老城區和已建成城市居住區分別按照每百戶20㎡和15㎡以上的標準要求專門配建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單處用房分別不低于200㎡和150㎡。農村社區按照每百名老年人100㎡以上的標準配建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每個街道建設一個多功能、嵌入式養老院,建筑面積1000㎡以上,床位數20張以上。
資源整合塑亮點。依托社區主體,整合利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建成集養老、衛生、文體、教育、商業設施相對集中的社區鄰里中心,滿足居家老年人衣食住行、醫療保健、學習教育、健身娛樂等服務需求。全市已建成192個社區鄰里中心。舊城區改造中,五畝以下難以單宗出讓土地,優先用于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全市共盤點183塊土地。農村地區以建制村為單位,建設符合“四助五有”標準的頤養之家,為老年人提供用餐、應急援助、醫療、娛樂等服務。
做活運營,“小中心”匯聚“大服務”
該市推進“1+5+X”社區鄰里中心建設,促進養老服務專業化運營,讓老年人享受優質便捷的多元服務。
城企聯動促普惠。制定養老服務企業推薦清單,各縣區可通過直接簽訂合作協議委托清單內企業運營管理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明確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參考清單,含助潔、助醫、助急等十三類。圍繞“政府支持、社會運營、合理限價”,運營企業按約定提供普惠優質養老服務,服務價格結合當年城市人均收入和退休金確定。
多措并舉降成本。市政府出具政策支持承諾函,承諾兌現土地供應、規劃和報批建設、財費稅、醫養融合、消防、人才培育、金融支持等系列支持政策,降低養老服務企業運營成本。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及運營補助,一次性建設補助10萬元,每年運營補助3萬-5萬元。開展等級評定,對于達到3A、4A、5A標準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30萬元獎勵補助。全市評出3A級居家養老服務機構32家、4A級13家、5A級8家,撥付試點資金810萬元。
多元參與強服務。以社區為單位開展集中用餐配餐、休閑娛樂、康復理療等服務,滿足老年人養老不離家的心愿。為特困、失獨、失能等困難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1156戶家庭進行了居家適老化改造。引入社會組織、社工等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建立全市統一的時間銀行信息管理系統,構建“政府主導、公眾參與、通存通兌、管理規范”的“時間銀行”運行機制。
激活市場,“小平臺”聯動“大產業”
南昌市還發揮信息平臺引擎作用,助推養老事業和產業同步發展。
三方合作建平臺。民政部門聯合國有銀行、養老企業,三方合作建立“一中心、多平臺、N站點、全覆蓋”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通過信息化承接和功能輻射實現全市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點全覆蓋,建立輻射市、縣、街道(鄉鎮)、社區四級的信息網。開發“九大模塊”,包括黨建平臺、民政監管、權威發布、惠民補貼、時間銀行、為老服務數據、呼叫中心、長者服務、爸媽商城等。
業態融合促發展。引導醫療、養生、旅游、生態、保險等服務業與養老行業融合,促進養老服務個性化、專業化、多元化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產業,推進泰康之家養老社區落地。推動醫養結合,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簽約率達100%,在重度失能老年人家中設置家庭養老病床,將機構專業服務延伸至居家老人。
金融助力強產業。拓寬養老機構融資渠道,鼓勵建設銀行、國開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對養老機構提供信貸支持、慈善捐贈;積極與江西省財政投資集團溝通,推動江西省養老產業發展基金項目落地南昌。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將養老服務供應商接入智慧平臺,實現養老服務供給資源的集約化管理和供需有序銜接。研發設計尊老卡,將金融科技融入養老服務,實現了“一個平臺、閉環管理、高效運營”。全面開通12349服務熱線,建立“需求反饋-平臺派單-企業接單-為老服務-監督反饋”政府購買服務模式。
通過改革試點,養老服務場地從無到有,實現多功能融合,解決了老城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提高了企業參與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的積極性。運營從有到優,實現多元化供給,將原來由社區居委會運營的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交由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運營管理,老年人能享受醫食住行娛等多方面服務,推動了養老服務機構品牌化、連鎖化運營,提高了機構運營效率。監管從優到精,實現信息化監管,以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依托,強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形成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機制”。智慧平臺的推廣使用,不僅推動養老服務資金精準補貼,更讓老年人享受信息時代的福利。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