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為縣域公益組織輸送成長力量
——記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會"善才種子"計劃

時間:2021-01-2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孫彥川

2019年,福建省霞浦縣下滸鎮,16歲的小晨(化名)因養父母無力按照法院判決支付撫養費,生活堪憂。如今在寧德市益本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幫助和申請下,小晨每月能領取900元社會救助金,其實際照顧人林阿姨每年可獲得深圳市建輝基金會的慈善救助金2000多元,生活也有了保障。

“以前遇到小晨這樣的事情,我們機構沒有能力去幫助。直到2019年參加了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同心基金會)的‘善才種子’計劃,接受了培訓,提升了能力,找到了辦法。” 寧德市益本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吳成福說。

不僅是雪中送炭更是能力鍛造

2018年,同心基金會開展了一項針對老區和貧困縣初創期社會組織的調查,發現70%以上的機構沒有專職人員,處于松散狀態;90%以上的機構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不規范;80%以上的機構年運營經費在10萬元以下且來源不穩定。

鑒于此,同心基金會從2018年開始實施“善才種子”計劃,以三年為周期,系統培育和扶持福建省內50家正式注冊登記、有年檢年報、年運營經費低于30萬元、有提升意愿的初創縣域公益組織。2018年遴選39家給予資助,指導其開展內部治理,提升獲得外部資源的能力。同心基金會幫助這些社會組織構建政府、基金會、社會組織協作運行模式。

同心基金會通過實地走訪和舉辦路演等方式確定扶持對象,對入選機構的日常運轉給予小額資助,并根據項目的公益性、成長性等指標,遴選公益項目予以資助。

經過申報,2019年,寧德市益本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入選“善才種子”計劃,吳成福獲得3萬元外出學習資助。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懂得了怎樣設計項目、入戶調研、鏈接資源、權衡成本和收益等,從大家眼中的“魯莽義士”轉變為有使命感、有戰略、有辦法的專業人士。

“以對貧困家庭兒童的幫扶為例,以前我們只是倡導大家來捐錢,給孩子們發紅包。2020年發生了轉變,我們機構參加了騰訊‘99公益日一起捐’活動,并設計了自己的項目。前期,我們對貧困家庭孩子進行入戶調查,帶了皮尺和體重秤,把孩子的身高、體重、腰圍等量好。隨后,我們在朋友圈和社群持續開展募捐,后經壹基金配捐,為困境兒童募集了包含羽絨服、棉鞋、圍巾、書包等物品的‘溫暖包’150個,一對一精準幫扶。”吳成福說。

通過學習,吳成福懂得了如何進行困境兒童篩查,也更善于系統思考、解決問題。他介紹了中心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在當地山區,一些孩子由于父母結婚時沒登記,沒有戶口。中心就邊做調研邊指導孩子們的父母為孩子申辦落戶。后續形成一個調研報告提交給有關部門,推動問題解決。

幫助單打獨斗的社會組織建立協作機制、鏈接外部資源

同心基金會還幫助“善才種子”計劃受助機構建立協作機制,鏈接外部資源。

邵武市同心助殘志愿服務中心在機構設立后的三年里沒有專職人員,愿景不清晰,發展目標不具體。鑒于此,同心基金會邀請資深公益人士密集地為該機構負責人及骨干提供培訓、先進經驗分享會、問題解決工作坊、互助游學參訪會等服務,并提供慈善公益信息資料,予以項目對接與資源鏈接等支持。

2019年4月,在“善才種子”計劃受助機構見面會上,一機構代表說,與同行交流不多,辦社會組織沒有經驗。現場有3位社會組織負責人當即提出,可以建立片區社會組織協作機制。在同心基金會的組織下,協助機制很快建立了。吳成福熟讀公益類書籍,就給兄弟機構講課;有戶外拓展背景的機構負責人彭永玨,給兄弟機構講怎樣策劃和開展游戲活動;長期關愛殘疾人的機構負責人吳永東,側重講殘疾人幫扶政策和殘疾人的特殊需求……

社會組織間的協作讓彼此的成長變得更快。2018年,參與協作機制的周寧縣希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只有2名專職工作人員、1個項目、5000元由同心基金會資助的經費;到2020年,發展到有9名專職工作人員、10個項目、80余萬元項目經費。同樣參與協作機制的松溪縣同人社會工作服務社,從一開始只有2名專職人員發展到有10名專職工作人員,并發起成立公益慈善組織和志愿服務組織,以便相互配合開展工作。

同心基金會加強了對“善才種子”計劃受助機構所在地區各類協會、商會的溝通聯系,讓更多人了解“善才種子”計劃,讓該項目成為社會組織加強與各方面聯系的橋梁與紐帶,為獲取各方面資源支持奠定了基礎。

全方位助機構健康成長開枝散葉

同心基金會“善才種子”計劃聘請長期在一線提供服務、有項目執行經驗的資深專業人士擔任督導,指導各機構開展組織治理、項目管理、機構發展等工作;對資助項目開展系統化的中期評估和末期評估,以提升受助機構規范運行項目的能力水平;聘請經驗豐富的社會組織財務工作者指導受助機構財務管理工作,幫助其提升財務規范化水平。在系統幫扶下,“善才種子”計劃受助機構在組織建設規范性、公益項目執行力、項目品牌力等方面獲得明顯提升。

2020年9月,在第八屆中國慈展會上,“善才種子”計劃項目主管饒冰潔代表該項目參加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決賽路演,最終榮獲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金獎。但他們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當發現一些受助志愿服務機構與志愿者溝通不暢、產生矛盾等問題后,同心基金會立即在連城市、上杭縣等地舉辦了參訪游學活動,通過嘉賓現身說法、舉辦頭腦風暴會、開展通識培訓等方式,讓機構負責人懂得了厘清利益相關方關系、提升志愿者歸屬感、增加志愿者與機構間聯系的重要意義。

截至2020年底,同心基金會在“善才種子”計劃項目中投入資金213.56萬元。2020年9月,同心基金會對加入“善才種子”計劃的31家機構做了一項調研,結果顯示23%的機構有了專職人員,另有41%的機構人員數量實現增長;有89%的機構項目資金實現增長,其中37%的機構獲得的項目資金超過20萬元。加入“善才種子”計劃的機構,現增加到53家。

八閩大地上,一家家受益于該計劃的社會組織宛如一顆顆破土萌芽的種子,正在朝氣蓬勃地開枝散葉。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