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晶晶) 4月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做好疫情期間脫貧攻堅和民政服務工作情況。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劉勇表示,黨中央對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非常關心,高度重視,專門下發了通知,做了安排部署。民政部按照中央的精神,指導地方不折不扣加以落實,并著重強調做好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求在疫情嚴重影響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地區,可以增發生活補助金,具體標準和范圍由地方根據受疫情影響的程度自行確定。二是優化簡化審核審批程序,及時受理低保申請,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低保。三是進一步細化臨時救助的類別和情形,采取實物幫扶和現金救助多種形式,豐富臨時救助的形式、方法,提高救助效能。四是指導基層工作人員和機構加強走訪探視、了解情況,及時幫扶困難群眾。各地也采取了多種措施,確保疫情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以湖北為例,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孤兒、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按照城市人員不低于500元、農村人員不低于300元的標準給予生活物資救助。同時設置臨時安置點,為住宿困難的滯留人員提供集中安置,并按照每人每天300元的標準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對生活無著、確實困難的滯留外地人員,按照每人每天300元的標準給予臨時救助。截至3月31日,累計設置安置點69個,安置將近6000人,救助1.3萬多人,發放臨時救助金3500多萬元。
劉勇指出,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倒計時,民政部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開展了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并制訂了具體的工作方案。在這項行動中,要著重落實好三項政策措施:一是農村低保的功能要進一步強化。對于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可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對其家庭財產、家庭經濟狀況可不再進行核對,等脫貧攻堅戰打完之后,按照有關規定實行動態管理。二是農村特困人員供養制度要全面落實。優先為那些有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對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提供好照料服務。三是進一步擴展或充分發揮好臨時救助的作用,優化簡化審核審批程序,健全鄉鎮備用金制度。此外,還要深入了解掌握新冠肺炎患者家庭以及受疫情影響導致生活困難的家庭情況,將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范瑜介紹,今年的清明節祭掃工作,由于實行了限流預約等方式,祭掃的人數、車流少于往年,但是面對疫情防控的要求,各地的工作壓力還比較大。她強調,做好現場祭掃服務,一是必須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統一指揮和調度。二是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各相關部門密切協作的強有力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把現場祭掃涉及的疫情防控、殯葬服務保障以及執法監管,包括交通疏導、現場秩序維護、宣傳引導、應急處置、火災事故防范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現場祭掃工作有序開展。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今年也在大力推廣非現場的祭掃方式,包括網絡祭掃,網上稱為“云祭掃”,推廣家庭追思,開展公益性的代祭服務等。
范瑜建議,現場祭掃群眾要遵守當地相關規定,守護好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一是遵守預約前置的要求。有的地方規定,居家或者集中觀察期未滿的人員不能預約現場祭掃,有關人員要自覺遵守。二是預約成功后要按預約時間和規定的人數前去祭掃。三是從進入祭掃場所到離開,要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接受身份核驗和體溫檢測,聽從工作人員引導,不扎堆、不聚集。四是嚴格遵守祭掃用火管理要求。五是文明祭掃,倡導采用敬獻鮮花等方式表達心意,抵制不文明行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