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歲末年初,一線民政人

時間:2020-01-0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為孩子們編織動人的故事

本報記者 王 銘 通訊員 趙金聚

  2020年的第一天,湖南省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院長龍環早早來到了辦公室。不同于往年,今天他的工作排得很滿:上午的主題是 “家”與“孩子”;下午的重點是準備長沙市兩會的政協提案內容。他對記者說,2020年奮斗的好心情就應該從實干、堅守、擔當開始。在2019年召開的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上,他獲得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對于院里400多名孩子來說,2019年有一件大喜事:5月30日,位于雨花區石馬鋪的長沙市首家兒童福利院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這里將成為數百位孤棄兒童、困境兒童等孩子的新家。該項目規劃用地面積98畝,建筑面積約4.12萬平方米,設計床位1000張,總投資達3.38億元,預計2020年底建成,2021年6月投入使用。

  上午9點半,得知龍環與記者剛從新院建設現場回來,來院里領家具、電器、生活用品的馬運雄、顏浩趕緊圍了上來。他倆主動向記者介紹,自己是福利院的“女婿”,都在餐飲店工作,今天將搬進“龍爸爸”為他們申請的廉租房,“有了家庭、住所,以后生活一定越來越好。”

  “孤殘青年走入家庭、融入社會是他們最好的歸宿。”2018年,作為長沙市政協委員的龍環,提交了為孤殘青年爭取廉租房的提案,一次性獲得15套,并成功申請減免公租房租金與物業管理費。福利院孤殘青年根據需求提出申請條件,院里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分配,讓他們獲得家庭的幸福。

  孫午、王超是福利院長大的孩子,也是此次入住廉租房的對象,更是福利院自立自信自強的模范。

  雙腿殘疾的孫午是個女孩子,在福利院的培養下她考取了鋼琴十級,2018年6月24日還在長沙音樂廳舉辦了“讓愛傳出去——孫午鋼琴音樂會”。她的新年愿望是“繼續用雙手彈出更多好聽的音樂,傳遞出社會的溫暖”。

  王超在院內就業,給孩子們理發,他的新年愿望是與女朋友走進婚姻殿堂,把接受到的愛心傳遞給未來的孩子。

  司櫻麗麗(筆名)很含蓄,說第二部小說快成稿了,她還想寫更多的作品。就在2018年1月,身患腦癱的她用一只手敲擊出了近16萬字的玄幻小說《轉世輪回之命運枷鎖》,由愛心人士資助出版發行。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龍環說,“新的一年里,我們將繼續奮斗,堅持為孩子們一生打好基礎的理念,努力拓寬他們生命的寬度,讓他們的生活更有質量、更有尊嚴。”


老年家園歡聲笑語

本報記者 胡 群

  “新年到,新年好,老年家園真熱鬧,奶奶穿新衣,爺爺戴新帽,敲鑼打鼓不放炮,見面就說新年好……”2019年的最后一天,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龍振養老三里屯老年家園時,正趕上那里舉辦迎新聯歡會。窗外寒風凜冽,但屋內老人們幸福的面龐讓人感到無比溫暖。

  演出的節目豐富多彩,既有動聽的歌聲,又有有趣的魔術,具有民俗特色的扭秧歌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老人們看得開心,笑得合不攏嘴。

  龍振養老的黨支部書記、院長丁立娟一直沒閑著。怕老人坐久了不舒服,她拿來靠墊;怕老人渴了,她跟工作人員一趟趟端茶倒水;怕互動環節老人害羞,她積極調動老人情緒。丁立娟告訴記者,他們一般會在重大節日和重要節氣舉辦此類活動,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演出尾聲時,全體工作人員給老人們準備了驚喜。“祝您生日快樂……”隨著歌聲響起,執行院長孫凱推來了精心準備的生日蛋糕——他們要為全院老人過一個集體生日。擺蛋糕、吹蠟燭、許愿、切蛋糕,工作人員紛紛為老人們送上新年祝福,老人們樂享著這幸福時刻。

  王奶奶拉著記者說:“我以前住老樓,沒有電梯,下樓時腿不得勁。現在住這兒可好了,不但有人照顧,而且下樓散步也特別方便。日子過得開心,孩子們也能安心生活和工作。”聊到興起,奶奶說她愛好唱歌,還即興為大家演唱了一曲《打靶歸來》,那氣勢絲毫不像是一位80歲的老人。

  丁立娟介紹,他們會根據老人的興趣愛好每天擬定一位老人當值,工作人員幫助當值老人帶領老人們一起開展活動。“這就是我們倡導的‘我的生活我做主’,充分發揮老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增強他們的歸屬感。”


“我家”孩子都是好樣的

本報記者 趙曉明

  2019年的歲末,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的通州區社會福利院,31名孤棄兒童在這里生活、學習,享受他們的歡樂。

  康復訓練讓孩子們情況好起來

  下午,進入二樓康復室,紅藍相間的超厚地墊上,康復師盧兵正在給腦癱患兒小飛(化名)做康復訓練。

  “小飛的肌張力高,四肢有點僵直。”盧兵說,由于肌張力高,小飛平時手臂、腿都伸不直,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2歲多的孩子,現在只有8個月孩子的行動能力。

  小飛對聲音、光比較敏感,盧兵把發聲發光的玩具放在小飛前面,讓他在地上,用手推他的大腿,慢慢向前爬,鍛煉他腿部肌肉;讓小飛跪坐,按住小腿,訓練其彎曲動作;把小飛放在滾筒上,一手扶住他,一手推動滾筒,在條件反射中鍛煉他的骨盆控制……在35分鐘的時間里,由于小飛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盧兵換了四五套動作,額頭上沁出了細密的汗珠。

  據通州區社會福利院院長劉嵩介紹,該院負責全區孤兒及棄嬰的收治、救助、照料和送養工作。

  特殊教育中見證孩子們的成長

  “31、32、33、34、35、36……”走進教室,一陣嘹亮的唱數聲傳來,十多個孩子正跟著特教老師王星元唱數。

  在備課室,王星元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安排緊湊的課程表,涵蓋了生活語文、生活數學、音樂律動、美術手工等常規課程。與學校教學不同的是,這張表還有飯前洗手、如廁、睡姿擺位等針對31名孤棄兒童的特殊課程,增強他們的生活能力。

  王星元告訴記者,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擅長的方面不同,給他們定的目標自然也不一樣。以唱數為例,對智力好點的孩子,從1唱到50。對其他孩子,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低目標。

  這里的每個孩子都很棒

  臨近傍晚,兒童餐廳內飄來了一陣陣香味,孩子們開飯了。對于正常孩子來說,吃飯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可這31個孩子吃飯卻不是件易事。護理組組長孫立紅剛推門進去,大群就喊著“媽媽”撲了過來,掛在孫立紅的身上不撒手。

  孫立紅告訴記者,福利院有正餐、加餐,牛奶、雞蛋等足額足量供應。一些年齡大、輕度智力低下的孩子可以自己坐在椅子上吃飯。剩下的大多數孩子需要護工阿姨一勺勺喂飯。極個別孩子不知道飽,需要憑經驗適度喂飯。

  “我家大群能吃三個肉龍,飯量一點都不小。”“我家小悅可懂事了,吃完飯就把大家的碗放到清洗間”……一邊看著孩子們吃飯,孫立紅一口一個“我家孩子”,向記者“顯擺”孩子們的成長。

  讓劉嵩高興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福利院接收棄嬰逐年減少。


為愛“證明”

本報記者 張雨點

  在2020年到來的前一天,記者走進東城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在這個莊嚴神圣的地方,見證新人們用新的人生階段迎接新的一年。

  東城區婚姻登記處是北京市5A級婚姻登記機關,登記處設置了咨詢臺、等候室、結婚登記區、離婚登記區、婚姻檔案室、結婚宣誓廳、婚姻家庭輔導室等13個功能室。為了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隱私,結婚登記窗口還采取了獨立設計。前來辦理結婚登記的李先生表示:“獨立空間讓我和媳婦兒有一種享受VIP服務的感覺。”

  不僅環境優美,服務設施齊全,業務辦理的效率也提高了。

  在等候大廳里,前來登記的王小波和陳楠(均為化名)一臉幸福:“我們關注了‘婚智通’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互動了解了登記具體要求和所需材料。特意選了今天來領證,明天用新的身份開始新的一年。”

  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肖雅介紹,新人們按順序排隊提交相關材料,經前臺工作人員審核確認材料無誤后,就可以在自助機上取號等待辦理業務。

  為了推進婚姻登記機關規范化建設,拓展婚姻家庭服務,婚姻登記處還結合業務內容開展了婚姻法律咨詢、婚姻家庭輔導、婚姻登記頒證等服務。

  在登記處的宣誓大廳內,一對新人正在大聲朗讀著結婚誓詞:“我們自愿結為夫妻,在今后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會用寬容的心善待對方,共歷人生風雨,共度幸福人生……”讀罷,兩位新人激動不已,深情相擁。站在一旁的特約頒證員,用攝影機記錄下了這動人的時刻。“頒證宣誓,不僅倡導了文明婚俗理念,還強化了新人們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頒證員告訴記者,今天有20對新人選擇了頒證宣讀儀式。

  雖然是2019年最后一個工作日,但婚姻登記處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仍然以飽滿的熱情接待前來辦事的群眾。一對70歲高齡的老人,因為結婚證上的名字與戶口簿上的同音不同字,希望換領結婚證。“來之前有很多顧慮,不知道能不能辦、手續復不復雜。結果,工作人員看我們年紀大,全程耐心引導,辦得很順利。”老人說著豎起了大拇指,“新時代的婚姻登記服務就是好!”


讓孩子們開開心心的

本報記者 柳 旭

  2019年的最后一天,北京的氣溫降到零下十攝氏度,凜冽的寒風讓路上的行人加快了腳步。

  與室外的天寒地凍形成強烈對比,房山區兒童福利院里溫暖如春,一個個紅燈籠、一串串紅鞭炮把三層多功能廳布置得喜氣洋洋,孩子和老師們為即將開始的迎元旦文藝匯演做著準備。

  “你站這,你站這。”特教班老師李超是這次活動的總調度,剛下夜班的她還沒來得及休息一下,就抓緊時間幫孩子們換演出服、佩戴頭飾、涂紅嘴唇,反復確認每個人在舞臺上的位置。大家有說有笑,從孩子們燦爛的笑容中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李超的喜愛。

  從2012年來到兒童福利院,7年里,李超先后帶過30多個孩子,有不少已經被愛心家庭領養,朝夕相處了好幾年突然要分別,李超內心還是有很多不舍。

  不一會兒,演出開始了,活力四射的舞蹈、深情款款的演唱,孩子們的精彩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與喝彩。

  自己都還沒找對象,卻要讓孩子們感受到媽媽般的關愛與溫暖,這對90后的李超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從幫孩子沖奶、穿衣、排便開始,從手足無措到有條不紊,李超說:“你對孩子好,孩子也知道心疼你。”

  李超所在的特教班有9個孩子,由于腦癱、唐氏綜合征、自閉癥等原因,大部分身體機能較弱。午飯時間,福利院給腸胃功能不好的孩子準備了容易消化吸收的營養粉,為咀嚼功能不強的孩子特制了加入肉泥和菜泥的營養粥,大家吃得特別香。

  午休時,記者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寢室里跑前跑后,一會兒幫這個脫鞋,一會兒幫那個蓋被。特教班老師趙影林告訴記者,這個孩子身體狀況相對較好,平時會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強他的自信心。

  下午是鍛煉時間,在康復訓練室,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老師安排了不同的訓練項目,有的在跑步機上快走,有的扶著助行器慢慢走,無法自主運動的孩子也通過被動訓練器進行活動,防止肌肉萎縮。有的孩子不愿意活動,老師在一旁耐心鼓勵,有的孩子練出了汗,老師一邊幫助擦汗一邊關心地問累不累,要不要休息。

  “要想把這份工作干好,就得把這些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房山區兒童福利院院長李重告訴記者,只要孩子的身體條件允許,逢年過節,院里的老師都會把這些孩子帶回自己家,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