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平
今年的清明節尤為特殊,如何處理好疫情防控與群眾祭掃的關系?四川省成都市的做法是:大力倡導網絡祭掃,預約限量實地祭掃,疫情防控和群眾祭掃統籌抓,精細服務保安全。
及早定調,“定心丸”回應各方關切
疫情未清,今年清明節公墓是否閉園?群眾如何祭掃?能否實地祭掃?職能部門、公墓機構和廣大群眾都頗為關注。3月中旬,成都市民政局擬定了《關于做好2020年清明節期間群眾安全祭掃服務管理的通知》,并呈報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經成都市市長羅強審簽同意后,賡即下發到各縣(市、區)執行。
按照通知要求,各縣(市、區)民政部門完善工作方案,制訂應急預案,細化工作措施,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群眾祭掃工作;民政、公安、城管、交通、應急、市場監管等部門大力配合,確保組織保障、人員保障、物資保障、值守保障“四到位”。
同時,禁止在中心城區小區院落、城市街道、河道沿岸、綠化帶等區域焚燒香蠟紙錢,燃放煙花爆竹。壓實鎮(街道)和村(社區)責任,安排專人負責管理,做好農村散埋點祭掃安全和防滅火工作。
3月18日,成都市民政局通過成都發布、民政局官微等平臺發布今年清明祭掃安排。3月19日,召開全市民政系統電視電話會議,全面動員部署清明節工作,讓各方吃了“定心丸”。
周密部署,“防”“保”結合抓統籌
各縣(市、區)民政部門均成立領導小組,制訂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在疫情防控方面,通過倡議宣傳,大力引導市民居家祭掃;通過網上祭奠平臺開展網上祭拜、獻花、寄語、悼念等祭奠服務;公墓機構組織工作團隊開展代客祭掃服務,減少群眾祭掃聚集,降低感染風險。對確因特殊原因預約實地祭掃的,嚴格落實實名登記、測體溫、控流量、勤消毒、分時段,防止群眾扎堆祭掃。
在保障祭掃方面,各地組織了安全隱患集中排查和整改活動,消除盲區和死角;全市重點祭掃區域,相關部門和層級單位均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保障方案,落實各方責任;各級民政部門領導帶班、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赴公墓機構,靠前指揮;相關部門領導、鎮(街道)、村(社區)干部、公墓機構人員、志愿者等,分區分組定點,各司其職,既保持統一指揮,又實現分工協作,共同保障群眾有序祭掃。
因地制宜,“精”“細”服務保安全
對于群眾尤為關注的實地祭掃問題,成都市既堅持預約限流、減少祭掃人員扎堆聚集的原則性,又加強監測預判,因地制宜,根據祭掃動態情況實時調整保障措施的靈活性,在“精”“細”服務上做文章。
除公布網絡平臺預約方式外,成都市民政局還公告了全市47個公墓(陵園)詳細地址、預約服務電話和監督投訴電話。市民政局主辦、磨盤山公墓承辦了“綠色清明·平安祭祀”集體祭祀儀式,緬懷抗擊疫情犧牲的英雄,為園區1.1萬余座墓地進行鮮花祭奠。
彭州市從3月下旬到4月上旬組織專線專車,配備隨車文明勸導員,保障群眾祭掃。龍泉驛區通過“龍泉驛民政”公眾號推行農村散墳網上祭掃,減少進山實地祭掃,消除各類隱患。溫江區設立“仁孝溫江”網上祭掃平臺,倡導市民網上綠色祭掃。崇州市利用公眾信息官網、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多渠道廣泛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和配合度。新都區、邛崍市、大邑縣等地發布倡議書,多舉措保障群眾安全文明祭掃。
自3月13日以來,全市投入清明節祭掃保障工作超過2.1萬余人次,公墓機構為祭掃群眾配發口罩逾800只,低償或無償向群眾提供鮮花10萬余枝。
強化引導,“葬”“祭”新風撲面來
成都市積極開展“仁孝四川·綠色殯葬·平安清明”主題公益宣傳活動,制作宣傳展板62個、橫幅標語360余條,開設網站專欄130余個、發放傳單6000余份,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宣傳稿件280余條,倡導節地生態安葬和文明祭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今年,成都市32家公墓機構公益捐贈節地生態葬穴(格)位1193個,并承諾年內全部完成。各級民政部門指導屬地公墓機構切實提升節地生態葬區域殯葬文化和人文品質,增強群眾吸引力和接受度,達到“十三五”內節地生態安葬率50%的目標。在大力宣傳引導和惠民殯葬政策的推動下,今年成都選擇節地生態安葬的群眾同比增長15%。禁止焚燒香蠟紙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3年來,中心城區殯葬機構基本實現“零燃放”。選擇網絡祭掃、鮮花祭掃逐漸成為時尚。
隨著祭掃高峰的到來,在山間林地,一束束鮮花與綠野相映成趣,在墓區陵園,康乃馨、黃白菊花、馬蹄蓮、滿天星漸次匯成花的海洋。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