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堯
河北省河間市興村鄉大莊村最近發生了一件在十里八鄉很有影響的事:村民石振峰的二女兒石靜出嫁,不僅沒要男方一分錢彩禮,而且取消擺席請客,不收鄉親任何賀禮。在親友們的見證和祝福下,小兩口舉行了儉樸莊重的婚禮。一時間,這對新人的婚禮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大家紛紛為這位“零彩禮”的90后姑娘點贊。
婚姻習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婚俗改革的目的是通過糾偏頗、除陋習、樹新風,逐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近年來,在河北省民政部門的努力下,文明節儉辦婚事的新風吹進了河間市的家家戶戶。
減負定標,打破陳規舊俗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在河間市辦理結婚登記的4238對新人中,有189對新人實現了“零彩禮”,有2783對新人實現了低彩禮(不高于5萬元)。2020年,河間市辦理結婚登記的3860對新人中,有149對實現了“零彩禮”,其余全部實現了低彩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以往在河北農村辦婚禮,大家常常礙于情面、盲目攀比,大擺酒席、“比拼”高價彩禮之風盛行,鋪張浪費現象嚴重。為了打破陳規舊俗,河間市詩經村鎮的二十里鋪村通過完善村規民約,大力倡導紅白事簡辦,并取得明顯成效,成為周邊村學習的對象。
“紅事最多設3桌酒席。”二十里鋪村黨總支書記王志強介紹,經過多次醞釀協商,村里最終出臺了《二十里鋪村紅白事改革制度》,對紅白事的操辦規格進行了詳細規定:嚴禁燃放大型煙花,吹拉彈唱最多一組,煙的價格控制在每包10元以內……
紅白理事會的管理,由村“兩委”主要干部負責,做到每場紅白事都監督。理事會會長負責整體工作安排,紅白事“忙活人”等由理事會統一安排,具體工作由“忙活人”自主認領。認領后張榜公示,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理事會購買一切紅白事用品必須有主家陪同,做到筆筆入賬、一目了然。
王志強說:“要搞好移風易俗工作,制度是基礎,抓好落實是關鍵。村干部要帶頭,要敢抓敢管,誰也不能搞特殊。只有這樣,制度才不會成為一紙空文,百姓才能從中受益。”
搭好“漂亮臺”,贏得連連好戲
婚姻登記機關是民政部門的窗口單位,婚姻登記工作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婚姻登記機關的期望和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婚姻登記機關不僅要提供優質的服務,還要提供能讓服務對象滿意的場所和配套設施。
河間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原本設在河間市行政審批中心,有一個結婚登記窗口、一個離婚登記窗口,同其他行政審批窗口一起辦公。為了改善婚姻登記辦理環境,河間市投資468萬元,于2020年12月開始對新的婚姻登記處進行裝修,今年5月11日起投入使用。目前的婚姻登記處總建筑面積1344平方米,內設婚姻登記區、婚俗文化展廳、頒證廳、婚姻家庭輔導室、檔案室等多個功能區。記者看到,新的婚姻登記處由公園改建而成,不僅古香古色,而且充滿了工作人員的設計小心思。比如,河間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特意選取了《詩經》中有關婚戀的詩句,巧妙地布置在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之中,讓婚姻登記處有景、有情、有氛圍。
為了建好新的婚姻登記處,河間市不僅拿出了好地段,還由市里把關建設方案、協調相關環節、監督落實情況,這背后的動因是什么?河間市副市長趙玉增告訴記者:“婚俗改革是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方式,對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河間市委、市政府從群眾關注度高的問題入手,抓住婚嫁領域關鍵問題,下大力氣開展婚俗改革,倡導文明新風,婚姻登記處建設正是其中一項具體舉措。”
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在河北全省婚俗改革的進程中,河間市先行先試,大膽實踐,收到了良好效果,已被民政部確認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
八仙過海顯神通,燕趙大地樹新風
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婚姻習俗的形成經歷了長期積淀的過程。婚俗改革牽扯方方面面,既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近年來,河北省順應社會發展規律和民眾合理需求,依靠強有力的推動、全方位的引導,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逐步實現了化風成俗。除河間市外,全省許多地區都在推進婚俗改革、優化婚姻登記服務方面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成效。
保定市為實現婚姻登記信息化、智能化,在全市各婚姻登記機關安裝人臉識別、身份識別設備67臺,并對142名婚姻登記員進行新版婚姻登記管理信息系統操作培訓。為解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辦理婚姻登記的歷史問題,秦皇島市盧龍縣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牽頭負責大數據信息核查比對,把核查要求傳達至所轄各村,再由村委會落實到戶,有效形成了縣、鄉、村三級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邯鄲市肥鄉區民政局打造免費婚介平臺,同時計劃在現有婚俗文化墻、田寨婚俗文化廣場、后營婚俗文化長廊、西南莊移風易俗一條街等基礎上,再建設1個區級婚俗文化展覽館、50個村級婚俗文化廣場和長廊,持續推進婚俗改革,倡導文明節儉辦婚事的新風尚。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