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19位基層全國人大代表聯合調研提出——
開放的農村才有發展出路

時間:2020-05-2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李 洋

  “僅憑老鄉賢已經不能滿足鄉村發展的需要”“鄉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白亟待填補”“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需要有新的思路”……自2019年9月始,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遼寧團代表李宗勝、唐廷波、武文飛、謝金紅、吳艷良等19人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了廣泛的調研工作。

  談到調研的發現,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李宗勝表示:“目前,由于農村人才、資源、設施等各方面的不足,致使我國農村發展相對滯后,其中相對落后的思想觀念危害尤其大。因此,只有把改革開放理念在農村堅定地落實才有發展出路。”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對于農村來說,那部分較早走出去的人是一種寶貴資源。不僅如此,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志在鄉村謀發展的企業家、下沉基層的機關干部等都是有助于鄉村發展的新鄉賢。新鄉賢的思路開闊、能力更突出,可以與老鄉賢優勢互補。

  因此,他們建議,推進新鄉賢引導鄉風文明建設計劃。通過政策引導,開展鄉村振興大環境下的新鄉賢引進及引回。對引回的管理型鄉賢,可以通過法定程序,在村黨支部、村委會任職;對文化型鄉賢,可以負責鄉村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對經濟型鄉賢,給予優惠政策,助力在鄉村投資興業。

  在鄉村振興中,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同樣必不可少。目前,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推進,現代化施肥技術的廣泛應用也使農業生產趨于不再是重體力勞動,農民有了大量的空閑時間,使賭博、迷信、地下宗教有了市場和空間,粗俗的攀比、天價彩禮、不理性甚至炫耀性消費,造成農村社會秩序和文化建設失調。

  他們建議,根據農村季節性生產需求,組織農村開展娛樂活動、體育比賽,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定期開展農民運動會等體育比賽,引導健康向上的娛樂、文化等活動走進農村,充實農民業余文化生活。同時,開展文明鄉村、文明農戶、文明農民、農村道德模范評選。通過評選活動,發揮文明鄉風模范引導作用,逐步改變和建設農村文明,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

  農村養老難的問題,也嚴重影響著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農村地廣人稀,老人留守的狀況普遍存在。”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水泉鎮水泉村黨支部書記唐廷波說:“目前有幸福院的鄉村不多,就算有了幸福院,因為支出壓力,有些老人也不會去。”

  因此,他們建議,逐漸建立起村民養老服務與產業發展相融合的養老體系。適合農民生活特點,將村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至養老機構,由養老機構統一經營,以不同形式滿足農村老人日常勞動樂趣和養老需求,并增加收入。同時,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養老繳費及領取模式,盡快實現養老、醫療城鄉一體化。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5.2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