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麗霞 李海雁
年過八旬的黃聚芳老人在解家官莊村生活了一輩子,做夢也沒想到在她晚年時會有一群戴著紅帽子、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來照顧她。“紅馬甲”第一次來家時,她迫不及待地通過手機視頻告訴女兒:“我和家里都干凈了,‘紅馬甲’比你對俺都好。”
這是山東省沂水縣探索農村黨支部領辦志愿服務隊,實施“關愛老人·情暖夕陽”寸草心志愿服務行動中的一個鏡頭。該行動實施以來,已有上萬名志愿者為全縣農村7000余位“三無”及重度殘疾老人、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以及留守老人提供志愿服務。這也是通過殯葬改革推進“禮葬”習俗落地生根后,沂水縣在農村厚植孝善文化的又一實踐創(chuàng)新。
以村干部、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為主要成員的敬老愛老志愿服務活動,在這片革命老區(qū)的土地上,吹拂著溫暖的風、紅色的風、文明的風。
溫暖的風,讓農村老人感受滿滿的幸福
走進黃聚芳家,兩位志愿者正在用干濕兩塊抹布細致地擦拭著屋里的舊家具,離地不足10厘米的柜底兒都不見一絲塵土。老人樂呵呵地坐在椅子上,一位志愿者在認真地給她梳頭發(fā)。黃聚芳所在的解家官莊村,有40戶共49位75歲以上的老人,其中23戶屬空巢獨居。村黨支部書記田凱告訴記者:“現在的老人都生活無憂,兜里也有閑錢,但就是缺人照顧,生活沉悶乏味,家里普遍比較臟亂。有的經常不洗臉、不理發(fā),很容易染病。自從有了寸草心志愿服務隊,老人們的生活就完全變樣了。”
解家官莊村組織志愿服務隊“厚養(yǎng)”老人的孝善之舉得到沂水縣委的認可和肯定。今年5月,縣委印發(fā)了《關于實施黨建引領“關愛老人·情暖夕陽”寸草心志愿服務行動的指導意見》,并在全縣推開。
記者隨機走了幾個村,發(fā)現村委會院子里都有一間志愿服務活動室,服務內容、服務規(guī)范、管理制度全部“上墻”,格外醒目。志愿者的紅馬甲,上門打掃衛(wèi)生用的臉盆、抹布、手套、洗衣粉,寫有老人名字的衣服袋子,擺放得整整齊齊。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顏士剛告訴記者,志愿服務內容全縣統(tǒng)一,是在深入了解服務對象基本生活照料需求后整理出來的。具體來說是“四個一”:確定每周六為全縣寸草心志愿服務日,各村志愿服務隊隊員到服務對象家中,打掃一次衛(wèi)生,清掃庭院、清理垃圾,讓院子變干凈;料理一次家務,幫助擦拭家具,整理床鋪,讓家里變干凈;清洗一次衣服,讓老人的臟衣服能夠及時換洗,讓個人變干凈;根據老人需要,幫助代購生活物品,讓老人生活質量有改善,讓黨支部的溫暖在老人的日常生活里有體現。
“四個一”看似簡單,但給老人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家湖鎮(zhèn)十里堡村黨支部書記郭鳳學介紹說:“我們村16位志愿者服務了17戶老人,第一次上門時從老人家里清理出的垃圾有好幾車,光是從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家里就清理出滿滿兩車垃圾。家里整潔了,老人家看上去也有了精氣神。”沂城街道解家官莊村志愿者朱茂蘭這樣對比清洗老人衣服的前后變化:“第一次拿來清洗的衣服非常臟,洗衣服的水把俺襪子都染黑了;現在的衣服手洗都不費力,老人們每周都主動換洗衣服,可愛干凈了。”
記者還發(fā)現,在“四個一”基礎上,每個村根據集體經濟實力,為老服務內容也各有特色。比如,有的給包餃子,有的給過生日,有的給家里配小藥箱,還有的上門服務時陪老人聊天、表演個小節(jié)目。
許家湖鎮(zhèn)十里堡村,每周都給村里的老人包水餃。能來的就接到村委會邊聊邊吃,行動不便的就由志愿者送上門。“村里為老人們包一次餃子花費不到300元,但給老人們帶來的幸福感很強。老人生活體面、精神愉悅,志愿服務的初衷也就達到了。”郭鳳學這樣認為。
記者了解到,寸草心志愿服務行動是2020年縣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屬于全縣“125工程”20項民生實事之一,由縣財政撥付專款300萬元,同時在村級組織運轉保障資金中列支專項經費。堅實的保障讓寸草心志愿服務走得穩(wěn)健扎實,沂水老人的晚年生活既暖又樂。
紅色的風,為鄉(xiāng)村增添活力動力凝聚力
按照縣委統(tǒng)一要求,1040個村黨支部全部成立了寸草心志愿服務隊,村支書任隊長。剛開始時,志愿服務隊的成員都是村里的干部和黨員。“臟活兒累活兒俺們先干,不好進的家門俺們先進。黨員主動亮身份,帶頭服務。”夏蔚鎮(zhèn)水源坪村村支書王光華說。
但村民也并沒閑著,他們在看黨員是不是真的用心在服務。服務久了,效果有了,黨支部的威信更高了,志愿服務隊的吸引力也強了。
夏蔚鎮(zhèn)水源坪村53歲的劉春娟就是一位后來加入志愿服務隊的熱心村民。“村里的黨員們一直在服務老人,我也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劉春娟說,“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做志愿者,婆婆逢人就夸兒媳婦好!”
夏蔚鎮(zhèn)朱家坪村黨支部有很多黨員在外務工,不能經常參加志愿服務,但每當逢年過節(jié),就會早早在微信群詢問回村后能為老人們做些啥。在外務工的黨員志愿者張玉剛說:“我不參加志愿服務,對不起共產黨員這個稱號!”
顏士剛介紹,志愿服務讓農村黨員有了自豪感,讓村民有了歸屬感,黨組織增強了吸引力、凝聚力,村莊公共事務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夏蔚鎮(zhèn)朱家坪村修村路時資金不足,支書張都金就在村微信群里發(fā)了一條消息,倡議大家捐款,結果沒幾天村支部就收到好幾萬元,就連志愿服務隊照顧的幾戶困難老人都紛紛參與。村民對村務的關心和日益高漲的參與熱情,讓張都金感到驚訝。臥床近50年的村民謝玉芹則說:“村支部安排志愿者把俺照顧得這么好,俺要錢還有啥用,把錢捐給村里修路,也能為村里做點兒事。”
年近五旬的夏蔚鎮(zhèn)水源坪村村民祝偉國加入志愿服務隊后,還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興奮地告訴記者:“志愿服務隊給村民樹立了榜樣,把村風民風都帶好了,黨有吸引力,俺要申請入黨。”
“自愿、盡責、無償”是寸草心志愿服務行動的原則,黨支部組織、黨員帶頭,帶動村民參與志愿服務,不僅讓特殊困難老人受益,而且讓村風變好了,人心聚齊了。寸草心志愿服務猶如一個杠桿,村支部通過“服務”這個支點,打通了一條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弘揚孝善、倡樹文明的鄉(xiāng)村治理新路徑。
文明的風,孝善文化引領鄉(xiāng)村新風尚
在解家官莊村,孝善標語和墻飾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村民告訴記者,在村黨支部組織成立的寸草心志愿服務隊帶動下,“厚養(yǎng)”老人已經在村內蔚然成風。
夏蔚鎮(zhèn)水源坪村87歲的老人王立梅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他們給老人買了電視和冰箱,修好了房子,雖然住得不遠,但來看望、陪伴老人的次數并不多。志愿者張維霞上門為老人洗了幾次衣服后就發(fā)現,再來時衣服已經干干凈凈的了。一問才知道,老人的女兒得知村里的志愿者每周都給母親洗衣服,感到過意不去,就時常回來看看母親,說會兒話、做些家務活兒。王立梅高興地對記者說:“有志愿者做出樣子,俺的兒女們都變了……”
志愿者的行動也對孩子們產生了積極影響。“我當志愿者給孩子們樹了榜樣。”張維霞興奮地說。上初二的大女兒現在一到周六就早早起來,穿上媽媽的紅馬甲,一起上門為老人服務,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小女兒也自覺加入水餃組幫忙搟餃子皮。每次服務結束時,大人和孩子們圍坐在老人身邊,聽老人講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
張都金告訴記者:“現在每次在村微信群里發(fā)起個志愿活動,接龍報名的村民多得數不清,大家都很愿意參加。”
在全縣濃厚的孝善文化氛圍感召下,企業(yè)家們也紛紛獻出愛心:山東明銀日化有限公司捐贈了價值30萬元的洗滌用品,夠全縣志愿服務隊使用一年;260多家愛心企業(yè)通過成為志愿服務隊隊員、定向捐款、物資捐助等方式,編織起了半徑更大、圈層更密的敬老助老“同心圓”。
寸草心志愿服務行動雖然在全縣啟動不久,但是縣委書記薛峰頗有感觸:“這是傳承弘揚新時代沂蒙精神的創(chuàng)新實踐,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抓手,是引導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的有效載體。志愿服務行動轉變了黨員作風,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增強了群眾獲得感,傳遞和弘揚了孝善文化。”
“我承諾:聽從指揮,服從安排,不計報酬,盡己所能,服務群眾,倡樹文明新風,弘揚孝善文化,為推進和諧鄉(xiāng)村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沂水縣寸草心志愿服務隊的入隊誓詞,浸潤著70年前沂水大地上老一輩共產黨人帶領廣大軍民浴血奮戰(zhàn)、共同抗敵的沂蒙精神,也寄托了新時代120多萬沂水人引領孝善風尚的決心和信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