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建英
訪談嘉賓
張 真 浙江省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副書記、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
袁 慧 江西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
徐家良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
徐本亮 上海卓越公益事業評估中心理事長
楊春蕾 河北省固安縣幸福志愿服務會會長
強化黨建工作,是引領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那么,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目前還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怎樣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如何以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圍繞這些話題,本報記者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民政干部、社會組織負責人進行了交流探討。
把脈: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短板在哪里
記者:當前,一些社會組織活力不足,黨建工作也滯后。制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短板是什么?怎樣才能把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與提升服務水平結合起來?
張真:社會組織由于其自身發展的不穩定性,使其在黨建的硬件設施、經費、人員以及“兩個覆蓋”等方面相對薄弱。突破這個困境,需要在管理體制、工作機制、責任落實等方面探索創新,構建起各級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民政、統戰、群團組織及各行業黨委、社會組織綜合黨委等多部門聯動的黨內黨外齊抓共促的工作局面,以黨組織活力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徐本亮: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短板表現在一些社會組織沒有使命感,社會責任感不強,同時公信力偏弱,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削弱了其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內部治理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資金使用不規范、信息披露不充分,甚至是資源導向型的“萬能”社會組織,如此等等。加強社會組織黨建,不但要保證社會組織有正確的方向、清晰的使命,而且更要有嚴格的制度、正確的行動和實際的成果,這樣的使命才能真正起作用,進而維護和提升社會組織公信力。
徐家良:主要還是認識不到位的問題,把黨建看成虛的東西,還有黨建工作缺乏良好的物質和經費保障機制,加之管理體制不順、黨建責任主體不明確、黨組織開展活動難,等等。針對這些問題,首先應該提高認識,把社會組織黨建提升到社會組織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這一高度來加以理解。其次,社會組織黨建要虛實結合,既有形式性要求,又有實質性內容,社會組織與社會組織黨建兩者互為表里,社會組織黨建與社會組織的項目、活動是有機整體,彼此不可分離。最后,應明確社會組織黨建的責任主體,具體應該以民政部門黨建為主體,與業務主管單位、業務指導單位黨建為樞紐,理順管理體制。
楊春蕾:在固安幸福志愿服務會,黨建發揮著紅色引擎作用。發展初期,我們堅持“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志愿者發揮了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但由于尚處發展階段,我們組織的服務和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志愿服務組織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升,必須深刻認識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創新精神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
處方:保質保量推進社會組織黨建 “兩個覆蓋”
記者:如何保質保量完成社會組織黨建的兩個覆蓋,是社會組織能否激發內生活力的重要路徑。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呢?
張真:社會組織黨建“兩個覆蓋”就是針對有黨員的要實現黨組織的覆蓋,無黨員的實現黨的工作覆蓋。一方面,對現有社會組織的黨員人數進行摸底,符合條件的按要求建立黨組織,對暫不具備組建條件的,按照行業相近、產業相通、區域相鄰原則,建立聯合黨組織。另一方面,對社會組織中沒有黨組織或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可派駐第一書記或黨建指導員,引導青年人才積極向黨組織靠近。同時,探索“拓展型”“功能型”黨組織建設,加快在社會組織中組建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的進度,讓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充滿生機和活力。
袁慧:要把黨建工作融入社會組織運行和發展過程,建立多渠道籌措、多元化投入的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支持具備條件的社會組織建設黨組織活動場所,實現與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資源共享;要在社會組織相對集中的區域建立黨建工作站,把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納入基層黨務干部培訓范圍。
徐家良:豐富形式和有效賦能是關鍵。一是增加社會組織黨建形式。在社會組織建立黨支部、設立聯合黨支部、增派黨建聯絡員的基礎上,再采取加強區域化黨建、樓宇黨建和增派專職黨支部書記等形式,確保社會組織黨組織不僅是形式覆蓋,而且是有效覆蓋,體現出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二是通過黨建賦能社會組織。只有通過社會組織黨建,提升能力,理順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切實增強社會組織與社會組織之間的信息溝通頻率,確保社會組織與政府之間的互信互助,才能使社會組織黨建有血有肉。
楊春蕾:堅持把引領社會組織正確發展方向作為黨組織的首要任務,著力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進一步創新志愿服務載體。如針對個別黨員骨干組織關系未轉入的情況,按照“一方隸屬、多方活動”的原則,探索在社會組織決策層中建立黨的工作小組。
驗方:以黨建能力提升促進對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
記者:黨建工作是抓手,是武器。黨建工作行不行、好不好,要在實踐中觀察。請談談如何以黨的建設引領社會組織有效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張真:社會組織黨建要放到整個大黨建的格局中去統籌謀劃。浙江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示范點創建的成功經驗,核心就是有效統籌轄區內多領域多業態的黨建資源。如湖州長興將當地組織部、統戰部、工青婦及街道納入綜合黨委委員單位,寧波北侖等地將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納入專職社區工作者管理范疇,既實現了部門資源統籌,也讓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更具活力。
袁慧:首先,要堅持黨對社會組織的全面領導,使黨在創新社會治理的各項決策部署,在社會組織中得以貫徹落實,讓社會組織自覺把自身發展與在社會治理中建功立業結合起來,主動對標對表,擔當作為。其次,要堅持強化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確保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黨組織和黨員能夠始終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團結凝聚廣大職工群眾參與創新社會治理。最后,堅持開展黨建工作品牌創建。按照“雙強六好”要求,結合社會組織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社會治理品牌創建活動,打造創新社會治理黨建工作示范點。
徐家良:黨建引領社會組織有效參與社會治理,一是通過黨建一條線把條塊兩級政府部門、登記管理機關與業務主管單位或業務指導單位聯動起來,使黨建與社會組織的活動、項目、政府培育、政府監管有機結合。二是提高黨建引領社會組織有效參與社會治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水平。通過制度化建設和規范化建設,確保社會組織參與的有效性和精準性,提高政府和公眾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滿意度。
徐本亮:黨建引領讓社會組織有效地參與社會治理,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社會組織有清晰的使命和很強的公信力。一方面,社會組織必須清楚自身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應起的作用、承擔的義務以及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提升社會組織公信力,在開展公益活動中遵守法律法規,做到資金使用規范、高效、透明,重視項目績效和成果轉化,并與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溝通機制。
楊春蕾:在動員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方面,我們以黨建為引領,將滿足社會需求作為志愿服務項目立足點,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和基層社會治理需求相結合,開發設計更多滿足居民需求的志愿服務項目。同時結合專業志愿服務方法、技能以及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方式,招募動員、培訓組織更多志愿者參與服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