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珊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鄉鎮民政所處理著包括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教育救助、孤棄兒童排查等與群眾密切相關的難點問題。2011年,藍娟回到自己的家鄉——江西省龍南市夾湖鄉,擔任鄉民政所所長,扛起了全鄉民政工作重擔。十年來,藍娟堅守基層民政崗位,無怨無悔、傾情奉獻,在平凡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
“夾湖鄉有394戶低保對象、28戶五保戶、503名殘疾人、482戶171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只要提及曾救助過的困難群眾,藍娟總能說出他們的基本家庭情況及所屬救助類型。她將全鄉民政工作重點對象的情況裝在心里。困難群眾成為她最大的牽掛。
身兼數職的基層民政人
民政工作業務繁雜瑣碎,基層民政工作更是如此,“一人兼多職、工作連軸轉”是工作常態。藍娟也不例外。
夾湖鄉有1.4萬名村民,民政所里卻只有她和另外一名民政協理員。要想做好全鄉的兜底保障,她作為負責人,工作量可想而知:既要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入戶走訪調查、信訪接待處理等,又要參與上傳下達、數據報送,還要兼顧駐村幫扶等事項。盡管工作忙碌,但面對每一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無論是孤寡老人還是低保對象、殘疾人,藍娟始終熱情接待,千方百計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有些困難群眾來領取民政部門發放的生活物資,因為“面子薄”,在大廳門口徘徊,藍娟便會提前把糧油和生活用品等物資準備好送到群眾手里。面對群眾咨詢,諸如“什么樣的情況才可以納入政府兜底保障”“重病重殘‘救急難’社會救助的救助標準”“低收入家庭審核審批流程”等問題,藍娟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解相關文件要求,經常一個解答電話就得三四十分鐘……
除此之外,作為三門村的扶貧專干,她還負責了社會保障扶貧、光伏扶貧工作。為確保貧困戶政策“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藍娟經常帶著鄉里其他村干部加班加點搞摸排,做好貧困戶動態監測和調整工作。他們將重點放在全面排查是否存在返貧風險的貧困戶、是否有致貧風險的貧困戶和貧困邊緣戶上,并根據實際情況為每戶制定詳細的“問題清單”,全面梳理清單中的問題,明確責任人,對照整改。
鐵面無情的女干部
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事關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脫貧不返貧。藍娟在編密織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這項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為了做到應保盡保,不該保的堅決不保,藍娟承擔起核查主體責任,不回避矛盾,與民政協理員深入研究兜底保障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民政部門要求和自身工作實際制定明確的操作流程,每年都高標準完成年度核查任務。
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事關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是村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村組干部認為這很難把握和平衡,對此,藍娟始終堅守底線,不拿權力做交易。不久前,不符合救助標準的李春花(化名)多次到辦公大廳哭鬧,當眾斥責藍娟“不近人情”把她的低保取消了。面對群眾質疑,藍娟在安撫李春花的情緒后,告訴她:低保政策有具體的申請條件和嚴格的審批制度,她的收入情況不符合標準,鬧也是要不來的!最終,得到了李春花的理解,藍娟正確用權、堅持原則的做法也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稱贊。她總說:“兜底保障是政策性非常強的一項工作,核實審批責任重大,容不得一絲懈怠、一點含糊。在一般人眼里,民政所掌握著大量的救助資金,但藍娟知道,每一筆資金都是財政撥付用來幫扶困難群眾的專項資金,每項都有特定用途,必須嚴格審查申報對象。”
村民眼中的熱心人
在夾湖鄉,不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婦女作為維系家庭的中堅力量,在推動夾湖鄉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民政所所長、扶貧干部,藍娟還是鄉里的婦聯專職副主席,全鄉的婦女工作大部分也落在她身上。
為加強基層婦女組織建設,夾湖鄉結合鄉里實際,在各村以小組為單位建立了婦聯組織,積極引導和組織廣大婦女參與經濟建設、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社會公益事業等工作。藍娟借助工作優勢,積極推動開展貧困戶婦女結對幫扶、關愛留守兒童、培養女科技致富帶頭人等工作。藍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干部、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是夾湖鄉村民眼中的熱心人、女強人。
工作中,藍娟把她的溫柔給了群眾,把生活最困難、情況最特殊、最需要救助的特殊群眾牢牢裝在心里,處處予以幫助。然而對于自己的家人,她卻有著一份虧欠,特別是對一雙兒女。因為繁重的工作,她不能時常陪伴在孩子身邊,對此,她也常常調侃自己,當了群眾的“老媽子”,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盡管如此,她依然堅定地說:“鄉鎮人員少、責任重,工作、生活條件艱苦,作為一名黨員,我必須牢記自己肩頭的責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使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