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遼沈戰“疫”中的社區見聞

時間:2020-02-2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李 洋 通訊員 單長英

  2月7日,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馬路灣街道嘉興社區的張建偉早早起來,就在小區門口支起一張桌,放上登記表、手持測溫計,開始了一天的值守。冷了就去收發室暖和一會,可眼睛卻始終盯著大門口。

  在沈陽群防群控的最前沿,像這樣的場景已成為日常。進門測量體溫、詢問情況、做好登記……全市930個社區發動了2萬余名社區工作者、樓長、單元長、物業人員,采取電話聯絡、建立微信群、登門入戶等方式展開“拉網式”排查,對外地來沈人員進行嚴格登記造冊,每日3次監測健康狀況。目前,已開展五輪地毯式排查,收錄17.6萬名外地來沈人員信息440余萬條。

  “封閉管理的同時,怎樣區分每個小區居民,做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呢?”2月12日,和平區落實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在10個街道108個社區推行居民出入通行證制度。

  “二維碼來了,請廣大居民積極掃碼申領通行證?!?nbsp;馬路灣街道電業社區黨委書記張超在80個居民微信群里發送了通知。居民通過掃描二維碼或去社區登記的方式,就能獲取電子或紙質《居民出入通行證》。進小區時出示,就能顯示居民的詳細信息,方便工作人員查驗,非本小區居民將不得入內。

  人員排查是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的關鍵環節,但繁復的報表、統計、分析讓社區工作人員不堪重負。以渾南區五三街道奉天九里社區為例,八千多戶居民,四天一輪排查,社區工作者每天都要打500多個電話,還要通過微信群聯系樓棟長、單元長,收集社區居民信息,每天下班累的一句話都不想說。為此,沈陽市民政局主動聯合科技公司研發出外地來沈人員排查管理平臺,大大提高社區外地來沈人員排查速度。

  沈陽市民政局局長于久元說,這一平臺由疫情匯總、人員排查、發熱預警、統計分析、數據導出、手機客戶端等六大模塊構成,可對全市外地來沈人員,進行數據查詢、統計比對、人員篩選、信息避重、跨區流轉、行蹤記錄以及趨勢分析,為各地區、各部門實時監測疫情、精準決策提供了科學化、數據化支撐。

  “小超市是抗擊疫情的重點區域,咱們要戴好口罩、做好消毒,保護好自己和村民,也要保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2月12日,法庫縣“三合一”巡回督導第三小分隊再次來到孟家鎮東崗子村進行督導,這是他們第五次來到孟家鎮,督導中累計發現問題30余個。

  為壓實疫情聯防聯控體系,沈陽市成立了189支抗擊疫情“三合一”巡回督導小分隊。小分隊由區縣(市)領導帶隊,整合公安、民政、街道(鄉鎮)、工會、婦聯等多方力量參加,全面對社區(村)抗擊疫情工作開展宣傳、發動、指導和督導。同時,沈陽市民政局嚴格落實局領導包片督導制度,成立40個指導組,對全市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了58次督導檢查,發現并整改共性問題35個,有力推動了防控措施的落地落實。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2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