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大鵬
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基于對國內外疫情形勢的精準研判,指出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蔓延,給經濟社會帶來一系列的沖擊影響,也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必須如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已成為重要課題。
充分認清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
歷史考量和現實緊迫
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中國共產黨的一貫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也成為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領導,并指出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我們黨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心關愛貧困群眾,讓全體人民安康富裕、生活幸福,是我們黨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要讓所有貧困群眾擺脫貧窮。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到了緊要關頭,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主要社會矛盾轉化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一些地區“三保障”和飲水安全還存在不穩定問題,這些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脫貧攻堅戰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事關人民福祉,必須攻堅克難、決戰決勝。
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是政治制度的張力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這一優勢在于,我們國家能夠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實施一些重大項目,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我國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幫助這么多人脫貧,這充分彰顯了我國的制度優勢。目前看,剩余攻堅脫貧任務艱巨,確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還需要繼續發揮制度優勢,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多措并舉鞏固成果。
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是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呈現出新的發展局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等較快發展,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如期完成脫貧任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剛性目標、底線目標;實現人民群體共同富裕,必須要發展經濟,這是社會發展規律。
清楚認識疫情常態防控
對脫貧攻堅帶來的矛盾挑戰
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矛盾。2019年以來,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猶如火上澆油,讓情況變得更糟。據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為控制疫情傳播,我國采取了積極有效的防控舉措,但也導致復工復產推遲,各產業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使得個人“錢袋子”里缺錢,中小微企業勉強支撐甚至不得不歇業關停。受此影響,就業務工、企業帶貧、幫扶助貧等相應受限。
產銷渠道不暢帶來的困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飲等服務業有限開放,相當一部分人避免在外就餐,由此也帶來供需新的不平衡。一方面,城市渴望天然綠色的餐飲食品,另一方面卻是貧困地區農畜牧產品賣不出去,農用物資運不進來,生產和消費下降。因產銷不對稱,造成貧困地區農產品積壓滯銷,極易使貧困群眾返貧致貧。
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蔓延,特別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將處于常態下的疫情防控,帶給人們的影響也是全面、深刻的。在改變人們思想認識、生活習慣、消費方式的過程中,也必然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挑戰。比如,興起的“直播帶貨”讓貧困地區嘗到了甜頭,解決了部分產品滯銷問題,但與此同時,在利用網絡方面,貧困地區還缺乏相關的人才、手段以及配套的供銷產業鏈,成為發展瓶頸。
幫扶舉措有限帶來的不便。目前,我國脫貧攻堅成就世界矚目,但在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據初步摸底,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存在致貧風險。受疫情影響,一些疫情嚴重的地區,掛職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無法到崗;就業、產業、消費扶貧等方式也因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遲滯,特別是國外疫情形勢嚴重沖擊外貿出口,間接引起貧困群眾就業、產品銷售等現實問題。對此,國家積極應對這些情況,但面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最難啃的硬骨頭,如何找準幫扶舉措,如何合力推進政策落地,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做大量工作。
以高度政治自覺和更大工作力度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戰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也關乎黨的執政基礎和國家長治久安。對此,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特別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用心、用力、用情做好脫貧攻堅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一是以任務緊迫倒排工期。現在脫貧攻堅到了緊要關頭,面臨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對此,要解決好貧困人口生產生活問題,滿足貧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采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已經難以完成任務,必須緊盯目標任務,倒排工期、壓茬推進,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受到的損失補回來,以加倍努力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最終勝利。
二是以硬實舉措助力脫貧。要著眼提高脫貧質量和成色,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完善落實“一戶一策”精準脫貧措施,主動有效化解返貧致貧風險。要積極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貧困群眾長期受益。
三是以紀律剛性確保落地。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也需要以紀律剛性落實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強保障。對此,要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特別是要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不增添基層思想包袱,不增加基層工作負擔,不干擾基層正常秩序,通過以上率下示范,以下向上監督,上上下下齊心協力,以良好的作風紀律助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高質量實現。(作者單位為安徽省民政廳)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