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北京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時間:2020-05-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區報
【字體:    打印

本報實習記者?李夢丹

  “能賣錢的藍桶桶,易腐爛的綠桶桶,有毒有害紅桶桶、沒人要的灰桶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5月起正式實施,外觀被噴涂成綠、灰、藍、黃四種顏色的垃圾轉運車在京城街巷、小區亮相,繼上海等城市強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后,作為全國46個試點城市之一,北京市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垃圾分類的宣傳、實施等活動正在北京各社區如火如荼進行。

  堅持疫情防控和垃圾分類同步推進

  5月6日,北京市召開疫情防控第102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巖在會上介紹,今年以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同各相關部門一手抓疫情防控,保障首都城市安全運行;一手抓垃圾分類,為實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預熱。

  實現垃圾分類,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并養成習慣。社區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社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出色表現,為做好垃圾分類提供組織支撐。“需要強調,推行垃圾分類必須以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為前提。”張巖強調。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近日開展第一次現場督導檢查,各區和市各相關部門均已開展檢查。對于檢查中發現的部分小區桶站設置不規范,垃圾桶站值守力量不足,一些社區、物業動員力度不足等問題,由各區、各部門督促相關的責任人,逐一落實整改。值得一提的是,12345市民熱線、媒體、新媒體微博等市民反映的問題,都納入問題整改清單,形成對問題的發現、整改、反饋閉環管理。

  剛柔并濟?處罰措施彰顯“人性化”

  相比于上海市在2019年強制推行垃圾分類時的雷厲風行做法,北京制定的措施相對顯得柔性。對于居民未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違法行為,北京市采用教育勸阻、書面警告與執法處罰相結合的方式。根據《條例》規定,個人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同時拒不聽從勸阻的,城管部門將給予書面警告,再次違反規定將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對于單位責任主體不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城管執法部門將責令立即改正,處1000元罰款;再次違反規定的,將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北京市要求的垃圾分類并沒有像上海一樣區分干濕垃圾,也不要求定時定點投放,而且充分考慮了前端投放、運輸與后端處理能力的匹配度,四分法(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中充分發揮了其他垃圾的“容錯性”,如果民眾無法特別精準地判別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可以將之置于其他垃圾中。

  目前,北京市多個街道和社區都自主推出了個性化的獎懲舉措,如通州區不僅拿出了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和4個垃圾分類減量暫行辦法,還同步編制《垃圾分類日常檢查考評實施辦法》,成為全市首個將行業管理單位納入考評對象的區。朝陽區制定的《朝陽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從13個方面為垃圾分類畫下了條條框框。

  2萬多名垃圾分類指導員上崗

  為循序漸進務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北京要求各區努力推動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到2020年年底,垃圾分類示范片區的創建將覆蓋全市九成以上的街道鄉鎮,逐步實現居住小區全覆蓋。

  為了實現“人盯桶”,全市配備垃圾分類指導員2萬余人,東城、石景山等區,將在《條例》實施初期,引入小巷管家、志愿者、樓門長等力量,作為“臨時垃圾分類指導員”,對居民進行輔助引導。通州區則重新布置桶站位置,將部分零散放置在小區內的垃圾桶整合成有專人值守的垃圾分類投放站,至少能節省一半的人力。有的社區在無人值守的時間段,在桶站上設置語音提示小喇叭,實時播放垃圾分類的提示廣播。

  海淀區首個街鎮級垃圾分類宣教體驗中心近日在中關村街道開館運營。主展廳面積約60平方米,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介紹垃圾的危害、垃圾處理體系、生活垃圾現狀等知識,墻上還有醒目的“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圖解,講解其中要點。“未來,我們會陸續針對居民、街道機關、學校等不同群體,利用互動體驗區和線上平臺開展答題、積分兌換等活動,讓參觀者在親歷、親為、親身感受中,更積極地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中關村街道城管科負責人馮揚介紹。

  多途徑收集可回收垃圾

  如今,垃圾分類在北京開始成為一種新風尚,需要人人都參與行動。適宜的垃圾分類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節約土地資源,合理進行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可最大程度減少80%的垃圾產生。

  根據《西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行動方案》,西城區將采用App預約回收、定時定點回收、上門回收等方式,來“多樣性”收集可回收垃圾。強化生活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并在德勝街道率先試點“預約回收服務+定點投放計量返現”機制。5月1日以后,西城區主干道不再設置再生資源回收站點。

  為了避免居民手中的閑置物品變成“垃圾”,海淀區還鼓勵建立二手用品調劑平臺,開辦舊貨商店(集市)、跳蚤市場,通過線上、線下舊貨交易方式,促進閑置物品的再利用。朝陽區也在雙井、潘家園等多個街道辦事處引入第三方企業開展定時定點或預約回收服務,通州區、海淀區等部分小區也在進行類似嘗試,效果良好。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5.8)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