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以來,江西省吉安市按照“文明節儉辦喪、節地生態安葬、文明低碳祭祀”的工作思路,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惠民為導向、以長效為目標,采取“三三”工作法,扎實推進喪葬陋習改革向縱深發展,有力促進喪葬文明新風的樹立。全市火化率由2017年的27%提升至94.6%,新建成城鄉公益性公墓3273處,綜合整治散埋亂葬墳墓17萬余穴。
以“三個強化”為抓手
政策引路推動移風易俗
強化宣傳,讓殯改政策入腦入心。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印發倡議書、政策解讀、《致廣大市民的一封公開信》《城鄉居民喪事辦理指南的通知》等資料340多萬份;舉辦多臺“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專場文藝匯演活動;利用“民嘴講堂”等平臺,舉辦殯葬改革政策法規講座百余場;積極培育現代文明喪葬禮俗。同時,注重發揮商會等社會組織作用,做好吉安籍在外人士宣傳工作。
強化培訓,建立常態長效機制。完善紅白理事會建設,實現全市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殯葬信息員村村全覆蓋。及時總結運行較好的紅白理事會經驗做法,形成講稿并制成圖文并茂的課件,對全市業務骨干統一開展輪訓。通過強化隊伍建設、組織人員培訓、完善標準流程等,發揮理事會和殯葬信息員作用,全程參與殯葬改革全過程,引導村民選擇遺體火化、實行生態安葬、文明節儉辦喪。
強化服務,以惠民為導向給予生者慰藉、逝者尊嚴。解決好骨灰安葬安放問題是推動殯葬改革的關鍵,各地在公墓規劃建設中邀請村民代表全程參與,在尊重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尊重自然、依山就勢,最大程度體現節地生態的綠色殯葬理念。以惠民、便民為導向,對全市12家殯儀館進行提質改造,提升殯葬服務水平;實行5項基本殯葬服務免費,相關費用由縣級財政負擔,并直接在殯儀館辦喪過程中核免。全市遺體火化率大幅提升,除遂川縣因迎接脫貧摘帽評估晚一步外,其他12個縣(市、區)火化率基本達到100%,并積極引導骨灰入葬公墓(骨灰堂),杜絕出現新的散埋亂葬。
把握“三個關鍵”
紅白理事會作用凸顯
第一個關鍵是“廣泛動員”。各地理事會通過宣傳單、倡議書等形式組織宣傳進村入戶,將120多萬份《文明辦喪指南》《紅白事辦理流程及標準》《紅事新辦、喪事簡辦倡議》《村規民約》發放到村(居)民手中,積極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泰和縣馬市鎮江濱村紅白理事會會長羅小林創辦了“小林新時代傳習所”,宣講“綠色殯葬,移風易俗”主題達百余場,深受群眾喜愛。各地理事會舉辦民間殯葬從業人員培訓班106期,教育轉化殯葬從業人員近萬名,使其成為殯葬改革的宣傳員、推動者。
第二個關鍵是為群眾算好“明白賬”。各地理事會做好新舊喪禮對比,為群眾講清改革后哪些項目是免費的,哪些項目是低價的,算好經濟賬。一場喪事辦下來,平均可節省2萬余元,不僅省時、省力還省錢。永豐縣瑤田鎮喪俗改革后的首例喪葬辦理在理事會的協助下,實行喪事簡辦,綠色、低碳、節儉治喪,獲得群眾積極支持。各地理事會引導群眾舉辦以“播放哀樂、宣讀逝者生平、鞠躬告別”為主要內容的追思會,讓群眾看到文明辦喪的好處。
第三個關鍵是“耐心宣傳勸導”。針對部分地方存在厚葬薄養現象,理事會成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勸導,帶頭爭做移風易俗模范,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厚養禮葬、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開展“孝行天下,贍養雙親”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樹典型、促后進、傳經驗、造輿論,使厚養禮葬理念深入民心。
以“三個轉變”為落腳點
綠色文明喪葬漸成風尚
從“黨員干部帶頭”向“群眾積極參與”轉變。結合“一樹兩強”主題活動,黨員、干部、公職人員自覺簽訂“三禁”(禁燒紙錢、禁燃鞭炮、禁沿街游喪)承諾書10萬多份。聯合發文要求所有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進社區報到服務,并自覺做到“三帶頭”(帶頭文明低碳祭祀、帶頭革除陳規陋俗、帶頭宣傳落實和約束)。黨員干部、公職人員不僅以身作則,還主動說服勸阻家人1600余人。對往年焚燒比較集中的路段、河堤、小區門口,黨員干部輪流值守勸阻,有效推進“三禁”工作落到實處。積極引導群眾在喪葬習俗改革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宣傳黨員干部先進事例為群眾樹標桿,扭轉“一家紅白事、全村都隨禮”等攀比從眾現象。一些地方借助“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把喪事舉辦情況作為重要衡量標準納入其中,引導群眾從自我、自家做起,改陋習、樹新風。
從“鞭炮燒紙”向“鮮花絲帶”轉變。舉辦系列宣傳活動,廣泛貫徹宣傳《吉安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等政策法規,向群眾印發《文明祭掃倡議書》,引導群眾選擇鮮花換燒紙、絲帶寄哀思、社區集體共祭、網絡祭掃等綠色文明方式。2019年清明期間,動員1000多個家庭召開追思會,舉辦以“詩詞誦思念,鮮花祭先人”為主題的集體文明祭祀活動50多場次。通過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追思載體,減輕了公墓集中祭掃壓力。
從散埋亂葬向進公墓節地生態安葬轉變。自殯葬改革啟動以來,地方政府、鄉鎮(街道)、村(居)和紅白理事會上下聯動,全力推行遺體火化、骨灰進公墓安葬,杜絕土葬和散埋亂葬。同時,理事會成員走村串戶,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幫助各級政府完善工作方案,采取整墓遷移、改小改臥等方式,對“三沿六區”散埋亂葬墳墓進行綜合整治,有序開展生態恢復行動。隨著鄉鎮、村級公墓設施建設使用的有序推進,群眾感受到了節地生態安葬帶來的好處和變化,態度從一開始的拒絕轉變為主動接受。很多老人和子女一起到相關部門,咨詢生態安葬有關事宜。(江西省吉安市民政局供稿)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