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巡 夜 人

時間:2020-02-2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文/圖 位魯江 孫 妙 李 林

  2月4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在山東省濱州市,今年的立春卻絲毫沒感覺出春天的暖意。

  眼看天愈加陰沉,傍晚時分氣溫更是降到了零下三攝氏度。57歲的呂景華再也坐不住了,作為濱州市救助管理站黨支部書記、站長,盡管從上午開始他就和隊員們巡視了兩遍,但今晚他依然決定要再巡視一遍,不去的話心里實在不托底、不踏實。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救助管理站的工作形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嚴峻。曾經歷過2003年那場SARS的呂景華,深知這次疫情的嚴重性。1月22日他就提前對救助管理站內相關防護工作進行部署安排,站內消毒、設置隔離區,大街小巷兩個小組晝夜巡查,竭力用嚴防死守的方式排除濱州流浪人員成為疫情“流動傳播源”的一切可能。

  正因如此,當絕大多數人選擇“宅”在家里的時候,呂景華和隊員們卻必須滿大街巡視,成為疫情籠罩下黑夜里的“逆行者”。

  處于市區老商業中心的渤海國際廣場,對于呂景華和隊員們來說再熟悉不過,平時,這里人流混雜,商家鱗次櫛比,也是流浪人員的“聚集地”之一。當晚,渤海國際廣場顯得格外冷清,沒有了霓虹燈的閃爍,樓梯口、拐角等愈加顯得黑暗寒冷。

  “立正!向右看齊,稍息!”

  “都戴手套了沒有?檢查一下!”

  和往常一樣,呂景華照例讓隊員們整隊,手電、手套、口罩……裝備齊全無誤,呂景華最后做了例行安全提醒。

  流浪人員構成復雜,智力障礙和精神障礙人員居多,那些精神不好的人員,看到有人靠近會拿酒瓶子砸人。所以夜巡人員自身的安全防范也就更有必要。

  疫情來襲之際,呂景華提前做好了相關預案,對流浪人員的發現、收治、管理等環節進行了完善。如果發現流浪人員存在發燒咳嗽等癥狀,工作人員必須穿戴隔離服,將流浪人員送至定點醫院進行隔離觀察。同時,救助管理站也專門改造出了隔離間,用于受助人員的隔離觀察。

  呂景華喜歡走在夜巡隊伍前頭,對年輕隊員像對待孩子一樣不斷叮囑,“這種木柵欄的縫隙就有可能會鉆過去人,一定要仔細看看角落……”“ATM間一定要過去看看,千萬別大意……”對渤海國際廣場的邊邊角角,呂景華熟悉得就像自己家一樣。“一天巡邏至少三遍。”呂景華笑著說。

  20點10分,渤海國際廣場的夜巡結束,并沒有發現流浪人員。

  長途汽車站、大觀園、市人民醫院、濱醫附院……這些人流密集、商家密集的地方,都是市救助管理站巡街路線圖上的巡查地點。疫情期間,這些地點更是被重點標注。

  經過40多分鐘的全面排查,并沒有發現流浪人員。這也和疫情發生以來各個村鎮路口采取嚴格的封控措施有關,呂景華和隊員們也已經向登記在冊的流浪人員所在村鎮進行了核實。“但是該怎么夜巡還得怎么夜巡,這事兒不能大意!”呂景華說。

  多年的救助管理工作,讓呂景華養成了“職業病”,那就是在街上的時候,眼睛總喜歡往路邊看,尤其是那些流浪人員容易出現的地方。“這都成習慣了,”呂景華說,“一旦發現看著像的人(流浪人員),我就會過去進行詢問盤查,如果是,就送去救助管理站。”

  “提前主動才能避免工作上的被動。”呂景華的工作作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派上了大用場,手套、酒精、消毒液、防護服,在第一時間就進行了購置,不為別的,因為救助管理站里面還有七名留置的孩子。

  這些孩子,因各種原因滯留站里,救助管理站就是他們臨時的家。在疫情來襲時,對這部分人員,呂景華格外小心照顧,在救助管理站三樓專門設立了隔離間,通往三樓的電梯也停用了,并安排值守人員24小時輪崗值班。同時,救助管理站大門、隔離間所在的樓房門也安排人員值守,形成三道防護關口。

  巡夜結束,已是22點30分。這一晚,沒有發現流浪人員。呂景華說,盡管夜巡的目的是找到流浪人員,但他們其實并不希望真有流浪人員,“但萬一有呢?這么冷的天,又是疫情期間,不能大意!”

  開車回救助管理站的路上,氣溫已降到了零下五攝氏度,但呂景華的心輕松了許多。“現在大家預防疫情的意識越來越高,大家都在努力,情況應該很快就會好起來。”望著車窗外閃爍的萬家燈火,呂景華眼神愈加堅定地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2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