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用柔性化治理理念創新社區微治理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市政協副主席國桂榮

時間:2021-03-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祝 闖

社區是社會的“小細胞”,卻蘊藏著“大能量”,是社會治理的重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市政協副主席國桂榮表達了她對社區治理的認識。她在提案中建議,以柔性化治理理念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記者:您對柔性化治理和社區微治理是怎樣理解的,兩者之間有什么關聯?

國桂榮:柔性化治理最早出現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與傳統治理理念相比,柔性化治理旨在構建一種多元參與、友好合作、協同共治的治理形態。治理主體強調友好協商、協同合作;參與者之間不再是單一上下縱向關系,而是互利合作、平等協商的多元關系;各種交往行動也不再是命令服從,而是互利共贏。社區微治理則是一種將治理環節下沉到小區、院落、樓棟等微觀領域,以居民個性化需求為基礎,通過居民“微心愿”滿足,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治理方式。兩者追求的治理效果內在本質上非常契合,柔性化治理是社區微治理的重要手段。

記者:在創新社區微治理中,柔性化治理理念又該如何體現呢?

國桂榮:在我看來,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體現在用心用情,推行情感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在聯系服務群眾上多用情,在宣傳教育群眾上多用心,在組織凝聚群眾上多用力”。在社區微治理中,要注重情感資源的開發運用,在社區管理者和居民之間架起情感交流的橋梁,促進融洽和諧關系的形成,夯實社區微治理的穩固根基。

第二體現為民主治理,構建基層群眾自治圈。一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自治強基作用。把支部建在小區,紅旗插在樓道里。搭建“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道黨小組-兼合式樓道黨小組”四級組織架構,切實做到“訴求反映在樓道,問題解決在小區,服務群眾零距離”。二是推動小區志愿者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專業化、精準化。志愿服務模式從“點對面”向“定人”“定點”“定項”轉變,為居民提供精準服務。三是搭建小區事務共議共管平臺。設立由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駐社區單位、社會組織、民警、居民代表等組成的小區事務聽評理事會,對小區治理服務公共事務進行平等協商、民主決策,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第三則體現在注重為基層減負,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切實解決社區會議多、檢查多、考評多、負擔過重等問題,為工作下沉、服務下沉、力量下沉提供保障。建議成立“社區治理促進會”,吸收各社區單位為理事成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承接社區治理工作,切實減輕社區工作負擔。

記者:在柔性化治理理念下實施社區微治理,基層政府和社區應該怎么做?

國桂榮:一方面要明確政府職能邊界。政府過度介入會導致“行政吸納社會”,使居民動力消解;政府完全不介入會導致“行政拋棄社會”,造成社區治理失序。因此,重視政府的職能邊界,做到劃界不跨界。從橫向上看,該介入的即介入、不該介入的堅決不介入;從縱向上看,該介入的時候介入得“恰到好處”,這是社區微治理“善治”的關鍵之一。

另一方面要側重發揮社區“智治”的支撐作用。這需要社區干部強化互聯網思維,充分運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加強和創新社區微治理。在加大投入、推進“智慧”小區建設中,注重“智”和“慧”協同發展,既要利用技術提高社區治理的“智商”,還要實實在在從社區居民實際需求出發來提高社區治理的“情商”,為社區居民提供統一、簡單的入口和數字化便捷生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8)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