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民政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國民政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圍繞“三個聚焦”,履行“三基”職責,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堅持保基本、兜底線、補短板、建機制,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扎實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有力服務了河北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立足民政職能,全力支持服務三件大事
河北省民政廳制發實施意見,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冬奧會籌備所涉民政任務進行細化,明確措施,強力推動“三件大事”各項任務有力有序有效落實。
深入推進京津冀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在社會組織合作、養老服務異地托養、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區劃管理、民政聯合執法等方面深化協作,推動京衡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協同發展,積極承接京津養老等產業轉移。連續三年開展“京津冀社會組織跟黨走——助力脫貧攻堅行動”,6300多家社會組織落地扶貧項目5367個,涉及資金21.88億元,覆蓋62個扶貧開發重點縣,涵蓋教育、健康、產業、就業、易地搬遷等多個扶貧領域和扶老助殘、救孤濟困項目,受益280余萬人次。
全力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指導雄安新區做好地名規范和命名工作,開展低保制度城鄉統籌和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完善社會組織培育機制,累計培育社會組織25家,積極推進雄安新區周邊5個縣(市、區)殯葬設施建設,為深化民政工作改革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積極服務冬奧會籌辦。完成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區域地名命名審核。印發《河北省民政廳冬奧會志愿服務工作方案》,規范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指導張家口市開展志愿服務城市、志愿服務街道、志愿服務社區創建活動。
突出兜底保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河北省民政廳堅持強化責任擔當,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提升社會救助水平,織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
筑牢兜底保障防線。制發《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等十余份政策文件,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穩妥推進低保提標擴面,實施“單人?!薄皠傂灾С隹鄢薄暗捅u退期”等政策,確保特殊困難群體全部納入,實現應救盡救、應保盡保。目前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79.6萬人,城鄉特困人員26.4萬人,實施臨時救助18.1萬人次。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695元、每人每年5352元。
建立健全防致貧機制。依托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平臺研發了防致貧系統,實現部門信息共享,對102萬防致貧對象全部建檔立卡,動態監測致貧風險。健全了風險預警、入戶核查、精準救助、預警解除全過程運行機制,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理。完善醫保、住建、教育、救助信息540余萬條,排查低保對象86.9萬戶次、特困對象21.8萬戶次,累計發布風險預警151次,通過開展臨時救助、醫療救助、上調低保金等措施全部解除預警,有效防止貧困邊緣人員滑入貧困人口。
推進產業就業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非貧困低保對象實施就業產業幫扶、就業救助,著力增強穩定增收能力。全省開展就業幫扶1.1萬余人次、農業產業幫扶1.8萬余人次。
推動設立社會救助基金。制發《關于設立社會救助基金的指導意見》,推動省、市、縣三級設立社會救助基金,對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或扶貧政策后基本生活仍然困難的群眾實施救助,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困難群體幫扶解困開辟新的途徑。目前,全省共成立192家社會救助基金會,累計籌集資金9.7億余元,以資金、物資等方式支出救助資金126萬元,直接救助困難群眾103人。
堅決防止因疫致貧返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將社會救助審批權臨時下放至鄉鎮(街道),取消入戶調查、民主評議等環節,暫停低保對象定期核查,確保困難群眾能夠快速、及時得到救助。目前,全省因疫情新納入低保對象、特困人員2.6萬多名,實施臨時救助5.73萬人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0.4億元,救助困難群眾1357萬人次,切實筑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防線。
抓實民心工程,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落實《河北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河北省民政廳持續開展社區和居家養老民心工程,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持續實施養老民心工程。自2018年起,社區和居家養老連續三年列入省政府20項民心工程。將社區和居家養老工程列入年度養老服務政策落實績效考核重要內容,有效督促各地加快工程進展。2020年所有項目全部超額完成,新建改建城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5個、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點)412個,改造提升敬老院61個,培育星級養老機構496個。目前,全省310個城鎮街道已建成符合標準(750平方米以上)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03家,實現全覆蓋。建成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點)2412個,具備日間照料服務功能的養老機構810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83.31%的城鎮社區。已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3.1萬多個,服務覆蓋70%以上的行政村。
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積極探索全省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經驗,邯鄲市魏縣雙井民政事業服務中心引入社會資本,探索農村特困人員供養社會化之路,提升養老水平;新樂市推動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社會化改革,積極探索“公建民營”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帶動和促進民政事業服務中心運營管理提檔升級。對全省養老機構進行安全大檢查,累計排查養老機構800余家,共整治完成各類風險隱患2146處。
推動養老服務立法工作。邀請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省司法廳以及有關專家組成工作專班,系統梳理匯總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和河北省出臺的養老服務領域政策文件,結合省社科院全省養老服務發展專題調研成果,借鑒先進省份經驗,并與相關省直部門開展專題研討,在向全社會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河北省養老服務條例》,待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后頒布施行,著力推進全省養老服務產業法治化、標準化、規范化發展。
發布養老服務發展報告。向社會公開發布《河北省養老服務發展報告》,深入分析人口老齡化基本形勢,科學研判養老服務發展趨勢。目前,全省共有養老服務機構1507家。建成并運營27個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初步實現13個市(含定州、辛集市)主城區服務全覆蓋。各地高齡老人、困難老人、失能老人補貼制度普遍建立,惠及100余萬老年人。
深化改革創新,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不斷健全社區治理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社區治理能力,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推進物業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印發《關于理順物業管理體制機制加強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的指導意見》,在石家莊、唐山、邢臺3個市開展試點,探索構建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樓門長、綜合服務站“六位一體”工作機制。根據一年來的試點經驗,民政、住建、公安等6部門聯合制發了《加強城市社區管理服務規定(試行)》,從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民生服務、物業管理、智慧社區5個方面對城市社區治理作出明確規定。
深化基層群眾自治。制發進一步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制定修訂工作的通知,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臺賬,壓實鄉鎮(街道)分包責任,通過定期通報進度、召開現場觀摩會、開展優秀村規民約評選等形式,加快制定修訂進度,目前,全省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制定修訂率達到100%。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組織建設,全省330個集中安置區實現了自治組織全覆蓋,讓貧困人口搬得出、穩得住。
深入推動社區協商減負增效。部署開展“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保定市社區辦理事項由187項減為53項,張家口市明確28項社區工作事項清單和5項證明清單。制發《關于開展村級協商示范點創建活動的通知》,每個縣(市、區)確定2個村作為示范點,完善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
聚焦關愛保護,增進特殊群體社會福利
優先保障孤殘兒童、農村“三留守”人員、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確保關愛無遺漏、兜底有保障。
加強農村貧困失能半失能人員照護服務。印發《農村貧困失能半失能人員照護服務工作方案》,明確采取家庭照護、鄰里照護、集中照護和社會服務等方式,為農村貧困失能半失能人員提供穩定可持續的照護服務,助其實現穩定脫貧。
全面落實孤兒保障政策。開展精準核查關愛服務專項行動,6015名孤兒、7340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提高基本生活最低養育和補貼標準,集中供養孤兒達到每人每月1450元,散居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達到每人每月1000元。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和“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
關愛農村“三留守”人員。開展“兒童福利信息動態管理精準化提升年”“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全省農村留守兒童3.7萬名全部落實委托監護責任。困境兒童24.4萬名,其中15.5萬名納入城鄉低保、677名納入特困供養,7.5萬名納入殘疾人兩項補貼,1.3萬名納入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開展全面排查,為近1.5萬名留守老人、3500余名留守婦女健全完善信息臺賬,精準落實關愛幫扶措施。
關心關愛殘疾人。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7億元,惠及困難殘疾人54.7萬人、重度殘疾人70.7萬人。實施“??倒こ獭表椖?,為2000多名殘疾人配發康復輔助器具。積極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石家莊、秦皇島市兩個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順利完成驗收。
提升流浪救助水平。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95萬人次。積極推進長期滯留的流浪乞討無戶口人員落戶安置,報請公安機關對877名長期滯留人員進行DNA采集和人像識別,發布尋親公告1255條,幫助741人尋親成功,安置長期滯留人員442人。
慈善品牌項目不斷涌現。省慈善總會實施愛“心”行動項目,免費篩查出1772名疑似先心病兒童,為其中294名先心病兒童進行了救治。省慈善聯合基金會“夢想口袋”助學項目助力鄉村留守兒童素質教育,惠及全省200余所學校的1.05萬名鄉村兒童。省荷花公益基金會專注農村養老,連續五年每年出資500萬元探索養老新模式,服務農村空巢老人。河北省新聯合公益基金會實施的困境女童關愛計劃,覆蓋了全省6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1.2萬余名貧困女童,捐贈金額500多萬元。
完善運行機制,全面提升社會服務水平
河北省民政廳堅持立足?;尽⒍档拙€、可持續,完善婚姻和殯葬管理政策體系,優化區劃地名管理服務,著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社會服務需求,推動民政基本社會服務體系現代化。
推進殯葬改革。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殯葬管理工作促進殯葬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大力推動殯葬改革。邢臺市通過健全工作機制、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加快殯葬設施建設、提升公墓建設標準等方式,多措并舉,今年的火化率達到97%以上。
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印發《關于充分發揮民政部門職能作用進一步做好婚姻習俗改革工作的通知》《婚俗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對全省婚俗改革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尊重并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鼓勵不同區域進行差別化探索,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用創新思維推進婚俗改革取得新進展。
提升婚姻登記信息化水平。印發《關于在婚姻登記機關加裝身份識別設備的通知》,積極推動全省192個婚姻登記處加強信息化建設,抓緊配置具備人臉識別、身份核驗、材料拍照等功能的高科技設施設備。主動協調民政部信息中心為河北婚姻登記機構率先安裝新版“全國婚姻登記信息管理系統”,目前,全省婚姻登記處已基本配齊設備,從源頭上防范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進行婚姻登記。
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圍繞河北建設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的定位,進一步優化行政區劃設置,落實《河北省鎮(街道)設立標準》,審慎有序做好鎮(街道)設立工作,完成9個撤鄉設鎮行政區劃調整。指導邢臺市平穩實施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擴大城市發展空間。著力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全省鎮(街道)占比達到65.37%。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