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岳根才
做好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是體現民生溫度的社會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兒童福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堅持“兒童優先”和“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圍繞組織領導、制度機制、服務保障等關鍵環節,不斷完善兒童福利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力度,提升孤殘困境兒童保障水平,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特殊兒童群體。
強化組織領導 夯實工作基礎
堅持政府主導,把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作為市、縣、鄉三級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落實縣、鄉屬地責任和有關部門監督指導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濟寧市政府連續多年將兒童福利工作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和政府工作報告,市、縣兩級全部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領導為總召集人、30多個部門單位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了動態管理、關愛服務、兜底救助、財政投入、督查考核等制度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在資金投入方面,給予重點傾斜保障。2019年以來,市、縣兩級財政累計投入2962萬元,用于各類困難兒童的基本生活保障、服務機構建設和政府購買服務。整合各相關部門工作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工作站、活動站給予經費支持。
在工作力量方面,著力發展基層隊伍,在139 個鄉鎮(街道)配備161名兒童督導員,所有村(居)配備 6640 名兒童主任,建立健全了兒童專干人才全員培訓、定期獎懲、業績評價、監督管理工作機制,探索兒童主任津補貼制度,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服務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完善制度機制 提升保障水平
濟寧市先后出臺《關于建立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的意見》《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等10多個政策文件,涵蓋困境兒童生活、醫療、教育等多方面保障內容。
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適度普惠動態增長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市困境兒童、社會散居孤兒、集中養育孤兒保障標準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920元、1400元。
明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標準和流程,按照社會散居孤兒標準納入保障范圍。全市7524名留守兒童、13280 名困境兒童全部納入動態監護范圍,4649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和重點困境兒童落實了基本生活保障。
把堅守兒童福利領域安全底線擺在突出位置。創新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機制,市、縣兩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實現全覆蓋,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或受到家暴或暫時無人監護的未成年人實施救助,承擔臨時監護責任。注重政策銜接和機制整合,將困境兒童優先納入慈善幫扶、臨時救助、醫療康復和教育資助體系,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拓展服務陣地 凝聚工作合力
積極發揮民政部門的牽頭作用,聯合教育、公安、婦聯等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幫助落實家庭監護、強制報告、落戶登記、控輟保學等責任。
開展“愛心媽媽”“牽手關愛行動”“四點半學校”等系列關愛服務活動,各類志愿者結對幫扶留守兒童1.5萬人次,組織1200名兒童參加冬、夏令營和游學活動。對29所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的72名心理輔導老師開展培訓,在14所留守兒童較集中的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成立市級心理援助協會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團2個公益性專業社會組織,成員300余人,開展幫扶服務2100余人次。
承辦全省“精準扶貧暖人心·傳遞大愛正能量”公益救助活動,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近千名孤殘兒童從中受益。
發揮兒童福利機構兜底作用,推動社會福利中心向“養、治、教、康”融合發展。統籌多方資源,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專人、有隊伍、有制度、有活動、有資料”標準,建設“兒童之家”1038處,為親子活動、課余看護、心理疏導、幫扶支教等提供活動平臺。
鼓勵社會參與 強化專業保障
聯合財政、教育、婦聯等五部門出臺了《關于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實施意見》,通過縣級政府購買、鄉鎮政府使用的形式,大力推動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崗位。強化項目運作,采取政府購買、政府補助、公益創投等多種方式,支持社工機構研發和策劃服務項目,指導項目向專業化、精細化、制度化發展,今年計劃每個縣(市、區)項目購買額達到10萬元以上。
通過免費提供場地、給予小額創辦資金扶持等方式,孵化培育了泗水微公益、梁山大義社工、微山縣微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一批專業服務困境兒童的社會組織。其中,泗水微公益“微愛1+N成長計劃”項目,開展了“帶你看世界”“ 微暖小屋”“微愛媽媽”等系列活動;梁山大義社工協會“社工一對一助力灘區兒童項目”,采取“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第一書記+扶貧干部”的方式與兒童結對,形成幫扶合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