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梅珍 姜小芬
從2018年開始,浙江省江山市社會福利院護理員徐良燕成為兒童部7名孤兒的“媽媽”。她用母親般的柔情溫暖著他們,用細心、耐心、責任心照護著他們每一天的生活,用真情和真心換得了孩子們的信賴和依戀。
7名孤兒中有3名智力殘疾女孩,日常生活無法自理。洗澡,對于正常孩子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給這些智力殘疾的孩子洗澡并非易事。記得剛來院不久,徐良燕給口齒不清、智力殘疾的小宣洗澡,幫小宣脫衣服她不脫,又哭又鬧,兩只手不停地抓。洗頭時,因熱水不小心嗆到鼻子,小宣又用牙齒狠狠地咬她的手指頭,“哎喲”一聲,手指鮮血直流。看著一臉驚嚇的孩子,小徐顧不上疼痛,趕緊安撫:“小宣乖,我們趕緊把頭洗得香香的啊。”此時她已全身濕透,手指頭也淤青腫痛,但她什么也沒說,只是簡單地用菜籽油涂抹了一下。 去年年初,一個孩子高燒,醫生要求給孩子物理降溫,一通忙活,孩子的體溫終于恢復了正常。可旁邊一個腹瀉的孩子,已將大便抹在自己身上,把剛剛換洗的床單、被套又弄臟了。累了一天的小徐原本剛想著可以休息一會兒,看到這個場景幾乎崩潰,心里既委屈又難受,忍著眼淚默默地打掃干凈。在那一刻,她心里產生過辭職的念頭。
第二天清晨,推開孩子的房門,看見孩子們正盯著自己笑,她一邊給孩子穿衣服,一邊半開玩笑地自言自語:“我每天這么累,你們就不能心疼心疼我嗎?”讓小徐沒想到的是,一個從沒說過話的孩子,一邊笑,一邊咿呀:“媽……媽。”這一聲“媽媽”,令小徐心頭的怨氣立刻煙消云散。“我能和這些孩子較勁嗎?”她毅然決定繼續留下來照顧這群既讓人頭疼又可愛的孩子們。
從此以后,只要看到小徐進房間,這個孩子總是呀呀地說個不停,雖然不知在說什么,但從她的表情就能看出來是在表達內心的親近。于是只要有時間,小徐就會和她說說話,講講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小徐住進了兒童部,“特殊時期,孩子們千萬不能出事,也要避免孩子生病住院,不能給院里添亂。”她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每天早上起床,幫3名智力殘疾的孩子穿衣服、洗臉、量體溫、打掃房間,清洗衣物,下午幫孩子們做基本康復訓練,增強他們的體質,每天晚上等孩子們睡下了,才抽出空來跟自己的女兒視頻聊天。
今年適逢小徐的女兒高考,近段時間女兒心理壓力大,吃不下、睡不好。“我心急得不得了,也照顧不到她。”徐良燕說,“特別是疫情發生后,26個日日夜夜,女兒一直獨自在家,她從小體質較弱,這么多年,從沒有離開過我這么長時間,但想到院里這些孩子,心中的不舍和擔憂只能默默放在心底。”懂事的女兒總會在電話里說:“媽媽,你好好照顧院里的弟弟妹妹,他們更需要你。你不用擔心我,我自己會照顧自己、好好復習的。”掛了電話,徐良燕既欣慰又心酸,覺得虧欠女兒太多太多,但是望著孩子們那一張張稚嫩的笑臉,徐良燕還是說:“我無悔,因為孤棄兒童的幸福需要我去守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