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賦予民政工作新使命,新使命呼喚民政部門新作為。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民政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努力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民政力量。
1織密兜牢脫貧攻堅民生底線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救助范圍逐步擴大。低保保障對象范圍由收入型困難家庭擴大到支出型困難家庭,對不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實行漸退政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覆蓋到60歲以上老年人、重度殘疾人和未成年人。救助標準不斷提高。健全完善低保標準與人均消費支出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低保標準實現區域統籌,城鄉平均低保標準之比達到1.1∶1。救助維度創新拓展。探索“物質+服務”多維救助,以社區為平臺,支持鼓勵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等多元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困難群眾救助服務,形成救助合力,推動從“供給型救助”向“需求型救助”轉變、從物質救助向多維救助拓展。救助改革持續深化。推行社會救助“一次辦好”“一證辦理”改革,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審核確認權限已全部委托下放至鎮(街),低保審批時限縮短到20日內;建立社會救助業務系統,社會救助審核、審批、資金發放和日常管理全部通過系統運行,實現18個部門38項數據聯網核查。
2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養老服務蓬勃發展
強化政策資金扶持。構建“1+10”政策體系,通過落實免費提供房屋設施、一次性建設補貼、家庭養老床位補貼等政策,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積極性。推廣醫養結合模式。所有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均具備長期護理保險定點單位資質,擁有專業的醫療護理團隊,能夠將高品質、專業化的醫養結合服務直接送到老人家中。培育壯大人才隊伍。制定養老護理員崗位綜合補貼、青島敬老使者政府津貼和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補貼等政策,養老服務時間銀行APP上線,吸引社會志愿者投身養老服務工作。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制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項目標準化服務流程,統一開發運營青島市養老服務綜合監管信息平臺,將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能力評估、居家養老服務簽約、家庭養老床位適老化改造等服務流程全部納入平臺管理,對服務過程進行全程錄音錄像,確保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質量。
3加快構建社會組織發展新格局
社會組織擴能提質
夯實黨建基礎。印發《直屬社會組織黨組織制度化規范化實施方案》《直接登記市級社會組織黨務工作指南》,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進駐直屬社會組織,創建全省首家市級社會組織黨校,推動社會組織黨建制度化、規范化。建強平臺載體。全市社會組織總數突破1萬家,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量10.1家;選舉知名民營企業家擔任社會組織總會會長,依托社會組織總會成立行業協會商會聯合體;簡化行業協會商會登記流程,取消換屆事先報批制度,制定出臺行業協會商會等級評估辦法,全市行業協會商會達1200家。引導參與發展大局。在129家社會組織中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參與化解經濟合同糾紛、會員矛盾、勞動爭議等380余起;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1.7萬余家,在慈善公益、困難群眾幫扶、助殘助老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出臺《關于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開展專業招商引資工作的辦法》,全市社會組織共招引資金300多億元;扎實推進扶貧協作,1549家社會組織實施扶貧項目63個。
4深入踐行“三放兩化”重要指示
社區治理精準精細
頂格謀劃推動。出臺《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關工作的通知》,成立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市政府主要領導任常務副組長,39個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抓社區治理整體合力。深化協商共治。完善社區共建議事會平臺,建立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基層民主協商機制,及時處置群眾訴求、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推動形成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社區治理體系。提升服務質效。深入推進社區減負增效,進入社區的事項減少至32項,社區出具證明事項減少至8項,集中清理村(社區)多余牌子14萬塊;成立青島市社區治理學院,建立城鄉社區治理專家智庫,加快推進新型社區鄰里中心建設;全面推廣“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城市社區覆蓋率達到100%;積極落實社區工作者3崗18級薪酬體系,激發社區工作者的工作熱情。
下一步,青島市民政局將緊盯民生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時刻關注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新要求,民生保障在更加精準、提質效上下功夫,社區治理在更加精細、促和諧上做文章,社會服務在更加精致、解難題上求突破,著力保民生、兜底線,固根基、提效能,推動“十四五”時期全市民政事業再上新臺階。
(本版文圖由青島市民政局提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