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有情有義有溫度
——江蘇省豐縣社會組織發展紀實

時間:2020-12-3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冉冉

截至目前,江蘇省豐縣共有注冊社會組織727家,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7.7家,涵蓋社會治理、教育衛生、文體科技、養老助殘、兒童關愛、扶貧濟困、獻血救援等領域。他們為需要幫助的人點亮希望的火,添一份溫暖。社會組織的積極行動,讓“有情有義豐縣人”成為豐縣一張閃亮的名片,并引得更多人參與進來。

家門口的“小溫暖”

來到設在志愿者之家的豐縣鳳鳴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助餐點的時候,正是午飯時間,老人們已經坐滿了餐廳,每個老人面前都擺著豐盛的午餐。

“我這一頓飯,吃三個饅頭,好幾個菜,干凈健康還方便。”王大爺是和老伴一起來的,老兩口已經習慣到家門口這個便利的助餐點吃午餐。志愿者之家根據年齡定價,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助餐點可以6元-8元的價格購買一份午餐。

而助餐服務只是志愿者之家的功能之一。據負責人李美玲介紹,這里每天都安排豐富的課程,包括古琴、手工編織、太極、朗誦、舞蹈、樂器、書法等,一周課程不重樣。還安排老人集體過生日、理發、體檢。

“有時候老師走了,老人們學得投入不愿走,還想再練會兒。”李美玲指著餐廳后方的學習空間說,“于是我們就增加了中午的助餐服務,老人們中午吃了飯,休息一會兒,下午繼續參加活動。”

“志愿者之家的存在,起到很好的匯集作用。”豐縣民政局局長史宏介紹道,“不僅解決附近老人吃飯問題,還讓老人少了來回奔波的苦惱,為子女照顧老人提供了便利。”

豐縣志愿者之家為老人們提供生活中的“小美好”,向陽殘疾人之家為一群更需要幫助的人散發了“小溫暖”。

“你看這個小頭花,6毛錢一個,我十幾分鐘做一個,一天平均能賺六七十塊錢。離得近的每天能來,離得遠的,帶回家也能做。”李大姐一邊介紹著,一邊手上的活不停。不一會兒,一個精美的針織頭花就完成了。

向陽殘疾人之家由殘疾人創業者劉景全創辦,他與手工老師胡永合作,向殘疾人傳授編織手藝。國內外的客戶通過網絡平臺下單,定做頭飾、玩偶等產品,由胡永帶領大家一起完成訂單。向陽殘疾人之家成立兩年來,培訓近600人。

今年52歲的劉景全是全國勞動模范,是一個從鄉村貧困家庭走出來的殘疾人,現為豐縣天鷹美發連鎖機構負責人、豐縣殘疾人志愿者服務隊隊長。

多年來,他累計拿出50多萬元,舉辦了18期困難職工、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子女、農村剩余勞動力美容美發免費培訓班,幫扶近1000名殘疾人及困難殘疾人家庭子女學習美容美發技能,為200多名困難職工解決就業問題。

抗疫一線“后援團”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豐縣社管辦積極應對,引導全縣社會組織捐款捐物,協助設崗守衛,為抗擊疫情做出了貢獻。

1月28日,當一條“武漢需要一批叉車,保障物資分發”的信息出現在藍天救援平臺上后,豐縣藍天救援隊負責人張峰立刻行動起來,將自己的叉車運往武漢,保障物資分發。接到武漢急需救援人員緊急通知后,于2月5日又派3人趕赴武漢,協助當地志愿服務人員進行物資整理。

2月3日,豐縣青年志愿者聯合會聯合豐縣瑞農果蔬種植家庭農場,把農場蔬菜基地價值6000余元的新鮮蔬菜、水果運往張五樓衛生院,在疫情期間確保一線醫務人員和隔離觀察人員能吃上放心的蔬菜和水果。

為控制疫情傳播,豐縣大數據產業發展聯合會利用科技手段,在人員聚集處、小區通道放置二維碼,取代人工登記,掃碼后即時通過云數據分析查找進入公共場所的人員,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發展傳播。

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各界紛紛捐款捐物,為豐縣疫情防控獻出一份愛心。為做好捐贈款物的接收和分發工作,豐縣慈善總會充分發揮“捐贈主渠道、救助生力軍”的作用,向社會發布《豐縣慈善會、紅十字會官方捐贈渠道24小時暢通》的公告,制定了接受捐贈預案,工作人員全員在崗,隨時接受捐贈,募集款物合計380萬元并及時足額發送至抗疫一線,保證每一份物資都用到刀刃上。

健康發展“強心針”

“為了讓社會組織在豐縣這塊熱土上生根發芽、健康成長,我們做出積極嘗試,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保障。”史宏介紹道。

1月3日,縣委、縣政府召開了全縣首屆社會組織發展大會,會議表彰了豐縣藍天救援隊、徐州市獵鷹應急救援隊、深圳市豐縣商會、豐縣童馨幼兒園、豐縣青年志愿者聯合會、豐縣大數據產業聯合會等一批優秀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優秀會員。

史宏說:“我們以大會的形式推進社會組織發展,促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積極探索完善社會自我管理、自我發展體系。”

今年5月,豐縣縣委、縣政府專門出臺了《關于促進社會組織發展的意見》,通過制定社會組織發展三年規劃,實施黨建引領、孵化培育、品牌創建等社會組織建設“八項工程”,建立社會組織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部門間協調配合,統籌推進社會組織管理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全縣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今年8月,建立了縣政協社會保障界別議事室,議事室23名成員全部來自社會組織,極大地調動了社會組織參政議政的積極性。

縣民政部門通過簡化登記程序、提高審核效率等方式優化登記服務。針對服務社區類公益社會組織,取消3萬元以上的開辦(注冊)資金限制,簡化辦理程序,實行零元注冊登記。對未達到登記條件的社區服務類公益社會組織,按照不同規模、業務范圍、成員構成和服務對象,由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實施備案管理,加強分類指導和業務指導;對規模較小、組織較為松散的社區社會組織,由社區黨組織領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對其活動進行指導和管理。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3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