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免费永久在线观看下载,激情图片在线播放,亚洲一中文字暮在线播放,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精东传媒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隨時伸出社會救助之手
——記賀州市平桂區“困難群眾預警大排查大處置”機制

時間:2020-12-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家住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平桂區石梯村的莫朝海原本過著平靜的日子。但今年的一天,他正和妻子做飯時,煤氣罐意外爆炸,夫妻倆嚴重燒傷,家庭頓時陷入困境。村干部和扶貧包村干部獲悉后,立即到醫院看望了解情況,為其家庭申請低保,并給予2萬元的臨時救助。

莫朝海一家遭遇危難后能夠被及時發現并列入救助對象,得益于平桂區實施了“困難群眾預警大排查大處置”機制。這一機制,隨時向困難群眾伸出社會救助之手。

重點關注易被忽視的困難群體

平桂區民政局副局長陳琳玲告訴記者,“困難群眾預警大排查大處置”機制是在探索填補社會救助“真空地帶”的過程中應運而生的。

在主動申報機制下,部分低保邊緣戶、低收入家庭以及遭遇突發事故的困難群體不能得到及時救助,形成了社會救助的“真空地帶”。針對這一情況,平桂區于2019年創新建立了“困難群眾預警大排查大處置”機制,主要內容是,通過各部門間信息比對、基層工作人員入戶排查等方式,將低保邊緣戶、低收入家庭等相對貧困家庭全部納入監測范圍,由政府牽頭,區分不同致困原因,分層、分級、分類干預處置,及時排解困難群眾的急難事。

“困難群眾預警大排查大處置”機制重點監測三類對象:一是低保邊緣戶。相當部分徘徊在低保線以上的低收入群體(低保臨界群眾)以及低保退出戶,經濟基礎還比較脆弱,一旦遇到突發困難,難以依靠自身力量解決。二是突發困難戶。這部分家庭雖然有一定的財產且收入水平略高于當地最低生活水平線,但一旦遭遇突發事故、患重病、車禍等情況,會造成較大剛性支出,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三是面臨就醫、上學、住房等多重困難的家庭。

對以上三類監測對象,監測重點各不相同。對低保邊緣戶需重點關注其是否遭遇突發困難;對突發困難戶重點估算剛性支出是否超過其承受能力,困難持續時間是否超過一年,以及現有財產狀況等;對需要多重救助的困難群眾,重點摸排有哪些政策應享未享,加強各部門之間互通、互聯,變單項救助為綜合幫扶。

在動態監測中及時發現并預警

2019年6月,平桂區制訂返(致)貧預警對象評估處置工作方案,成立由區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困難群眾評估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包括民政、教育、住建、衛健、扶貧等部門負責同志和各鄉鎮主要負責同志,全面開展“困難群眾預警大排查大處置”工作。

“困難群眾預警大排查大處置”機制一旦監測到救助對象,立即啟動困難群眾預警響應。在區民政局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工作人員打開電腦,全區低保、低收入人員情況一目了然。“我們每月會綜合醫保、教育、殘聯等部門提供的信息,對家庭支出突然增大的情況進行比對、核實,確認救助對象后發出預警。”據介紹,預警的程序包括信息收集、數據比對、核實評估、集中會審、預警干預、預警解除、政策告知。平桂區建起一支返貧預警干預隊伍,并成立了預警干預處置指揮中心,設立區、鄉鎮、村三級監測制度,對預警干預對象實行動態監測,確保已經落實政策的跟蹤幫扶到位,暫不符合救助條件的一旦有困難了也能及時發現并救助。

截至目前,已出具“返(致)貧預警對象綜合評估意見書”7396份;分別向幫扶責任人、包村干部發放“返(致)貧預警干預扶持措施告知單”552份和843份。

在預警的基礎上,區、鄉鎮、村三級聯動,平均每個鄉鎮出動150名干部,開展困難群眾預警大排查,全區累計排查困難群眾7396戶,確認其中1380戶需救助。

分層分級分類進行救助

針對排查結果,全區組織開展大處置工作,分層次、分類別、有針對性地進行救助,主要措施包括臨時救助、整戶或個人納入低保、提高低保補助水平、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開展醫療救助等。

對支出型困難群眾,如果困難持續時間超過一年且現有財產無法分割變賣,就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同時,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在低保審批未落實前給予臨時救助。

“按戶施保”與“按人施保”相結合,對整戶納入低保不符合條件的,把符合條件的個人納入低保范圍。對因病、因老、因殘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整戶納入低保不符合條件的,可按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目前,全區低保對象中因病對象769人、年老體弱 5343人、因殘對象3811人、因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對象19303人。

對多重困難型家庭,由民政部門牽頭會同教育、衛健等部門集中研判,出具救助“處方”,確保救助政策“應救盡救”,形成了“低保救助+專項救助(醫療、教育、住房救助等)”模式。嚴格按照“清單制+責任制”模式,壓實鄉鎮政府責任,限時落實銷號,確保一攬子政策一次性落實到位。

2019年8月,幫扶干部到鵝塘鎮一戶困難家庭排查時發現,該戶男主人原本從事裝修,基本生活無憂。但他突患重病,癱瘓在床,妻子需在家護理無法外出務工,子女正在讀書,家庭生活非常困難。幫扶人員立即將其標注為“困難等級高危”,區民政局立即啟動“困難群眾返貧預警對象評估處置”工作機制,為其申請低保救助和臨時救助,還會同相關部門為這戶家庭落實了綜合救助政策。

陳琳玲表示,每月都開展預警對象評估處置,目前已進入動態化、常態化、長效化。

變“部門獨奏”為“聯動合唱”

賀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張莉表示,經過一年多的推進,“困難群眾預警大排查大處置”機制在創新救助工作格局、方法、模式、類型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

其一,創新救助工作格局,變“部門獨奏”為“聯動合唱”。推動形成了黨委政府主導,民政牽頭,衛健、住建、教育、醫療、扶貧等多部門聯動的救助局面,對情況復雜、符合多部門救助政策的人員給予“一攬子”救助服務。

其二,創新救助工作方法,建立起 七步走工作機制。通過“信息收集-數據比對-核實評估-集中會審-預警干預-預警解除-政策告知”的工作流程,精準發現識別救助對象,精準施救,精準跟蹤幫扶,精準退出。流程化顯著推進了救助工作標準化。

其三,創新救助工作模式,變被動救助為主動救助。通過設立區、鄉鎮、村三級困難群眾監測制度,對困難對象實行動態監測,一旦發現困難群眾有急難問題,及時啟動預警工作機制,做到“救助上門前、服務到家里”。

其四,創新救助類型,實施分層分類梯度救助。通過拉網排查和實時監測,發現匯集困難群眾的救助需求,按照困難程度、需求類別等進行標準化分類;之后,由民政會同相關部門根據群眾需求進行分層分類救助,變“部門單一施救”為“分類綜合施救”,確保困難群眾及時獲得精準救助。

據統計,通過建立“困難群眾預警大處置大排查”機制,平桂區共排查出1380戶困難家庭需各種政策干預,經審核,新增低保850戶3134人,提高低保檔次491人,其余均已通過各種措施落實監測干預。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